- 王桐生;谢鸣;
从代谢组学的技术特征出发,分析了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模型复制、方药作用机制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等领域应用的价值及可能性,认为代谢组学将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
2006年10期 723-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88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邓芬;胡长林;谢运兰;2006年10期 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梁苹茂;曹克光;
高血糖介导的线粒体活性氧簇(ROS)产生过度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病的共同机制。湿浊是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生成后又成为消渴并发症的致病因素,其病机与ROS的产生及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机理有相同之处。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辨证属湿浊为患时可以将湿浊诠释为ROS。认为湿浊内蕴、闭阻络脉是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病机。由于湿邪深滞络道,病情缠绵难愈,治则应为化湿通络、透达络邪。
2006年10期 726-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黄绍刚;周福生;黄穗平;张学斌;
在系统整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论述和辨证论治文献,总结本病中西医治疗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提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根本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脾胃虚弱是其根本,而胃热血瘀是其标,脾虚胃瘀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故健脾清热化瘀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溃疡及复发的方法。
2006年10期 728-72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张荣华;欧阳菁;2006年10期 730-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21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马丽;蒋梅先;2006年10期 733-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莫纲;覃德赛;王瑞善;2006年10期 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国治;陈国平;林惠卿;2006年10期 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车鸿平;裴玉霞;2006年10期 735-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柴彦军;2006年10期 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雪桔;2006年10期 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卫国;2006年10期 736-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玉兰;2006年10期 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宪友;2006年10期 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5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高泽;宫洪涛;孔令霞;2006年10期 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程彬彬;
谢昌仁(1919~),男,江苏省南京市人。16岁考入南京国医传习所学习中医,后因抗日战争中断学业,23岁始在南京行医,抗战胜利后继续完成学业,并于194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后又在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深造两年。1959年10月被聘为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博采众长,善于运用经方化裁治疗内科时令病和疑难杂症,尤其对脾胃病的诊治经验丰富、疗效独到。曾获“江苏省名中医”称号,1991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6年10期 73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刘新敏;
李光荣(1935~),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承担卫生部科研课题“宫颈号栓治疗宫颈间变与重度糜烂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卫生部部级三等奖。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宫颈号栓阻断宫颈癌发生机理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完成了温经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主编、参编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2006年10期 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821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刘坚;2006年10期 74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荣显会;2006年10期 745-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沈晓明;杜元灏;胡玲;石学敏;
目的:研究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卵巢、肾上腺中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H)的影响。方法:建立自然的更年期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包括青年组、更年组、针刺组,采用细胞酶化学技术,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卵巢、肾上腺中阳性物质总面积、积分光度值。结果:更年组大鼠卵巢窦状卵泡及成熟黄体细胞中3β-HSDH含量或活性明显降低,间质腺及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细胞中该酶的含量或活性仍维持正常。经针刺干预后,上述部位该酶的含量或活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调神益肾针法能增加卵巢、肾上腺中雌激素合成关键酶的含量或活性,这可能是针刺提升体内雌激素水平的物质基础之一。
2006年10期 747-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赵旭春;刘颖翰;张剑平;谷海军;朱丽英;曹文智;高秀英;王玮;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栓前状态(PT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存在PTS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PTS各项指标测定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间比较,PTS各项指标差值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PT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006年10期 750-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伟聪;刘德桓;林惠琴;王秀宝;周文强;叶靖;陈国英;许真真;陈海清;
目的:观察以化瘀浊益肝肾法为治疗原则的降压1号颗粒对2级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1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接受降压1号(治疗组79例)或降压2号颗粒(对照组安慰剂76例)治疗12周后,对两组中合并左心室肥厚者的血压变化和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压,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左室结构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功能增强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瘀浊益肝肾法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提高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6年10期 752-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芬;赵进喜;吕仁和;杨洪涛;曹式丽;黄学民;张淑娥;马建伟;徐丽梅;朱章志;刘敏;周春华;杨君;亓鲁光;李朝敏;冯兴中;姜敏;程益春;郭宝荣;
目的:优化糖尿病肾病(DN)肾功能不全防治方案,评价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入选的221例DN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入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组(A组)、氯沙坦治疗方案组(B组)和中医辨证论治加氯沙坦治疗方案组(C组),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末与基线差值比较,A组血清肌酐清除率(Ccr)升高幅度高于B组(P<0.05),血清肌酐(SCr)下降幅度高于B组(P<0.01)和C组(P<0.05);3组尿素氮(BUN)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安全性指标显示,3个月末各组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心电图及肝、胆、脾、胰B超检查与基线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各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建立在饮食、降糖、对症治疗基础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在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升高Ccr和降低SCr方面优于氯沙坦方案。
2006年10期 75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831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叶彬;张方东;
目的:探讨胃宝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胃宝(治疗组)治疗PHG36例,并与西咪替丁联合吗丁啉(对照组)治疗36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及胃内镜下胃黏膜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宝治疗PHG,能降低门脉高压,改善肝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
2006年10期 759-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勇生;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以乳增散(治疗组)、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分别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比较两组疗效,并分别在治疗前后于黄体期第7天测量治疗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和催乳素(PRL)的水平,以探讨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结果: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E2、PR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P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体内E2、P和PRL水平来实现的。
2006年10期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筠;杨慧银;2006年10期 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姚传美;2006年10期 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尹业实;胡晓辉;尹小平;2006年10期 764-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宗武三;2006年10期 76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柯西桥;柯晖;2006年10期 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德珍;杨铭;马钢;张田仓;高世堂;2006年10期 767-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德峰;郭建萍;张新芬;2006年10期 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邓丙戌;姜春燕;王萍;刘瓦利;瞿幸;赵一鸣;陈凯;蔡念宁;陶毅;
目的:研究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调查银屑病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病期和病程等方面的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本病主要证候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其中血热证最常见。3种主要证候的分布与病期和本次复发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可作为本病中医辨证规范的基本证型。血热是病情转化的关键,应充分重视血热证的治疗。
2006年10期 770-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18 ] |[引用频次:121 ] |[阅读次数:0 ] - 赵润璞;琚保军;2006年10期 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晋;陈志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高血尿酸(HSUA)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208例AC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中风证型、性别、年龄、糖尿病及血脂的关系。结果:208例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09μmol/L,其中HSUA125例,占60.1%;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患者中HSUA分别占71%和75%。结论:ACI与HSUA密切相关,血尿酸在形成结晶前已存在危险性;ACI合并HSUA与风痰瘀阻、痰热腑实型关系较与阴虚风动、肝阳暴亢及气虚血瘀型关系更为密切。
2006年10期 773-774+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严茂祥;陈芝芸;施军平;刘庆生;何蓓晖;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PAI-1水平。结果:NASH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应用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显著改善,同时血浆PAI-1活性和PAI-1/t-PA值显著降低。结论:PAI-1可能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的发生发展,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调节PAI-1的分泌和纤溶系统平衡,防止NASH的进一步发展。
2006年10期 775-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瀚旻;高翔;晏雪生;明安萍;彭亚琴;
目的:探讨左归丸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交叉性别骨髓移植模型,雌性BALB/c小鼠接受9.0Gy60Co源γ射线照射后,经尾静脉注射输入同种系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分左归丸组和模型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肝组织标本。选用小鼠基因表达谱寡核苷酸芯片,观察实验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左归丸组小鼠在骨髓移植6个月后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不同,差异表达基因有1147条,已知功能基因有533条,其中上调基因264条,下调基因269条。结论:左归丸可能是通过影响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促进骨髓形成肝细胞。
2006年10期 778-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奚肇庆;姜静;孙菊光;朱萱萱;洪建军;徐艳;甘永梅;丰广魁;
目的:探讨复方薤白胶囊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内皮素(ET)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桂龙咳喘宁组、卡托普利组和复方薤白胶囊大、小剂量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造模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平均右心室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ET和IL-6含量。结果:复方薤白胶囊大、小剂量组平均肺动脉压与模型组及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复方薤白胶囊大剂量组E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复方薤白胶囊能有效降低模型大鼠肺动脉高压,其作用原理可能与降低血浆中ET含量有关。
2006年10期 781-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业强;凌江红;
总结脑肠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以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为基础分析从脑肠肽认识中医肝郁证的病理生理实质的可行性,并提出肝郁与FD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与假说。
2006年10期 784-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17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蔡建伟;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分析,认为目前中医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从五脏着眼,明察正虚邪实;二是从痰瘀入手,区分标本主次;三是辨证不忘辨病,旨在增智健脑。这些特点对临床进一步研究血管性痴呆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6年10期 786-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波;吴美兰;周昕欣;梁茂新;2006年10期 78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24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李航;熊璟;周全荣;2006年10期 790-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兴来;2006年10期 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沛田;2006年10期 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华;2006年10期 793-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浩;2006年10期 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献国;黄成汉;2006年10期 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永彬;崔璨;彭勃;2006年10期 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9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秋未;徐志瑛;2006年10期 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刚;2006年10期 796-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