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医“肺应秋”本质内涵的理论探讨

    马淑然;李澎涛;郭霞珍;刘燕池;吴同玉;刘晓燕;苏薇;

    就当前关于“肺应秋”理论的不同认识,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和发生学方法相结合,适当选用现代有关实验研究结果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从理论上提出“肺应秋”的本质内涵为:肺是机体应时而变在秋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时间调节系统。肺在当旺的秋季,其肃降功能增强,并且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对自身肺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而肺在秋季宣发卫气津液护卫肌表能力相对低下,表现为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发呼吸系统疾病。并指出正确理解“肺应秋”的本质内涵对认识临床呼吸系统季节性发病的病理、诊断、预防养生与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2006年09期 64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902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从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探讨老年性痴呆的防治

    俞欣玮;方迪龙;余瑾;晁冠群;刘潇;

    就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及其对癫证、郁证等疾病的病因证治,探讨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的防治。

    2006年09期 646-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原创配伍组方规律的探讨

    何泽民;

    分析了现有中药配伍组方之法的局限性和方剂中的药物作用机理;在阐析中药准入方原则和定义了中药组、准入方中药因子、入方中药相关系数的基础上,阐明优选中药和优化有序中药组合是创立新方剂的一般规律;指出方剂的本质是疗效最大化的有序中药组合;揭示原创优化组合中药组的中药配方之法的多元积极意义。

    2006年09期 648-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吴沛田;

    2006年09期 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善治黄疸

    杨媛;

    2006年09期 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治疗鼻咽炎

    俞宜年;

    2006年09期 65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治跌打损伤有效

    刘宇富;

    2006年09期 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外用治疗皮肤感染及带状疱疹

    朱玲;

    2006年09期 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治疗乳腺瘤样病变

    樊明法;

    2006年09期 65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用天花粉治疗肛裂

    雷晓春;

    2006年09期 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有通经活络之效

    李公文;

    2006年09期 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天花粉善治流产后经血淋漓不尽

    张翠贞;

    2006年09期 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经验

    曲永彬;范瑞强;

    2006年09期 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876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黄振翘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许毅;

    2006年09期 655-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孙同郊治疗老年病经验

    汪静;

    孙同郊(1928~),女,上海浦东人。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1956年至1957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学习中医,195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温病师资班学习。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泸州医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四川省中医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精研医理,治学严谨,勤于实践。学术上主张博采众长,择益而从,学无中西,西为中用。临床上采用双重诊断,一重治疗,用辨证寓于辨病、辨病必需辨证的方法诊治疾病。擅治肝胆、脾胃及老年疾病等。先后获省部级多项奖项。参加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研究”,主持研制的“解毒护肝颗粒”已通过临床试验,获国家新药生产证书。主要著作有《中医学导论》、《中医学》、《现代中医治疗学》等。

    2006年09期 657-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承烈治疗女性抑郁症经验

    徐妙燕;

    2006年09期 659-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融根据脑电图辨治小儿癫痫经验

    张喜莲;杜洪喆;

    2006年09期 661+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建阳运用三才封髓丹治疗脊髓空洞症经验

    王梅康;

    2006年09期 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安验案3则

    徐姗姗;陈怡;

    2006年09期 663-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丘脑室旁核对电针内关穴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作用的影响

    涂乾;王华;王亚文;吴绪平;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在内关-心脏相关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缺血家兔心电图、缺血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室旁核电解损毁预处理对电针内关穴效应的影响。结果:(1)电针内关穴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电图ST段电位,抑制其单相动作电位振幅衰减及时程缩短,改善心肌超微结构;(2)下丘脑室旁核电解损毁能显著降低电针内关穴效应。结论:(1)电针内关穴能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2)下丘脑室旁核参与内关—心脏相关的中枢通路。

    2006年09期 665-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溃结露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卞红磊;魏艳静;聂洪峰;

    目的:观察中药溃结露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择活动期UC患者38例,应用溃结露灌肠治疗2周后,测定患者血清SOD和MDA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作对比。结果:UC患者血清MD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OD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溃结露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为86.1%;血清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SOD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氧自由基损伤是UC发病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溃结露可以降低UC患者的自由基水平,具有明显的疗效。

    2006年09期 668-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优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不孕症118例临床观察

    许小凤;蒲永文;

    目的:探讨监测排卵法对优化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不孕症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118例不孕症患者根据监测排卵多项指标(内分泌激素测定、宫颈黏液评分、尿促黄体生成素测定、系列B超监测、基础体温测量),并按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火旺、肾阳虚痰湿、肾阳虚瘀血、肝郁4组,分别采用补肾、化痰、活血、疏肝法治疗,同时适时选择性加用雌二醇(E2)、孕酮(P)、人工周期(E2+P)、克罗米酚(CC)、尿促性腺激素(H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溴隐亭(BCT)、达因-35、安体舒通等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临床妊娠,其中单纯用中药治疗者25例,占21.19%;中药分别加用E2、P、CC、HCG、HMG、BCT、达因-35、安体舒通治疗者93例,占78.81%。经中西药干预后,排卵各项指标均达到受孕水平。结论:监测排卵对及时制定出优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具有确切的临床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具有优越性。

    2006年09期 670-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82例临床研究

    苏小康;叶小卫;林谋清;郑泽棠;池建安;郭亚雄;郑东翔;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1999年肝癌切除术后患者164例,对比观察健脾化瘀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肝功能Child分级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76.83%、63.41%、51.22%,复发率分别为74.39%、62.20%、41.46%、37.80%;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71.95%、51.22%、39.02%,复发率分别为74.39%、58.54%、32.93%、28.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C级,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可提高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率,改善残余肝脏功能,但对近期生存率、复发率影响不大。

    2006年09期 673-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痰热清辅助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35例临床研究

    任庆兰;严瑾;吴永忠;戴晓波;邓红彬;

    目的:评价痰热清辅助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9例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地塞米松、左氧氟沙星加痰热清)35例,对照组(地塞米松加左氧氟沙星)34例,共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显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5.29%,治疗组为31.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痰热清辅助治疗放射性肺炎安全、有效。

    2006年09期 67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调肝理脾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36例临床观察

    张其慧;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中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脱落2例,对照组36例,脱落4例。治疗组服用调肝理脾中药汤剂,对照组睡前服用安定、谷维素,两组疗程均为28天。结果:两组治疗失眠疗效相当。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失眠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说明中药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后续疗效。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精神健康(MH)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VT、PF、BP及MH治疗前后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中药治疗对于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结论:调肝理脾中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确有疗效,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后续疗效。

    2006年09期 678-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宣郁通经汤治疗痛经34例临床观察

    周军;李大剑;

    目的:观察传统方宣郁通经汤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痛经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宣郁通经汤内服,根据痛经伴随不同兼症随症加减,对照组20例口服中成药加味逍遥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传统方宣郁通经汤对肝经瘀热型痛经有较好疗效。

    2006年09期 68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白芥子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例

    赵昌林;陈孝银;李耀东;

    2006年09期 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1例

    罗涛;龙敏;

    2006年09期 683-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强脊颗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2例

    王海隆;周雍明;冯兴华;

    2006年09期 684-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例

    崔徐江;葛志红;梁冰;

    2006年09期 685-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68例

    杜德利;

    2006年09期 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病案

    史文丽;

    2006年09期 687-68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信息熵的血瘀证症状、体征规范化研究

    李海霞;孙占权;王阶;

    通过查阅各时期的相关名医专著、医案以及中医文献,对血瘀证古代文献进行整理,选取关于血瘀证的症状、体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用基于信息熵的关联度对临床血瘀证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规范化研究,提取血瘀证的症状、体征,与文献检索相比较,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2006年09期 689-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赵燕;王天芳;于春光;李志更;李雪;王庆国;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抑郁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2.0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候是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和肝郁脾虚,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心,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滞、气虚和阴虚。结论:目前抑郁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十分分散,临床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2006年09期 69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831 ] |[引用频次:143 ] |[阅读次数:0 ]
  • 复方配伍减低关木通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李春香;丁里玉;李国川;窦玉红;丁芳;郝蕾;

    目的:观察含关木通的传统复方导赤散对大鼠的急性、慢性肾损伤,探讨其配伍、剂量、用药时间与关木通肾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关木通、导赤散水煎液,分别以关木通每日6g/kg、12g/kg、24g/kg不同剂量给大鼠连续灌胃7天(急毒实验)和每日4g/kg连续灌胃给药12周(慢毒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单味关木通药液、导赤散药液及导赤散拆方药液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结果:关木通各剂量组均有导致大鼠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损伤作用,且与剂量、用药时间呈正相关;复方导赤散配伍对大鼠造成的肾功能及肾脏形态学损伤均较单味关木通轻,且随剂量、用药时间的合理调配而肾毒性显著降低。复方导赤散药液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明显低于单味关木通药液组。结论:复方导赤散配伍具有减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复方导赤散配伍和/或竹叶分别具有减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作用。

    2006年09期 694-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68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右归丸对实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贾锡莲;徐灿坤;周阳;曲竹秋;

    目的:研究温阳补肾中药右归丸对实验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丙基硫氧嘧啶灌胃给药造成实验性甲减大鼠模型,然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甲状腺功能,取肌肉组织检测GluT4mRNA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骨骼肌GluT4mRNA表达显著降低,约相当于正常表达水平的14.37%。治疗后右归丸中剂量组、右归丸高剂量组、中西药合用组GluT4mRNA表达明显提高,大致恢复正常范围;而西药组、右归丸低剂量组、自拟方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右归丸能上调甲减大鼠骨骼肌GluT4mRNA表达水平,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转运,从而改善骨骼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这可能是中药能有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理之一。

    2006年09期 698-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病因组”假说的提出及其相关研究思路

    王平;陈刚;刘松林;

    2006年09期 702-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学人体衰老双节律理论初探

    刘洋;吴新明;白卫国;李爽姿;王丹巧;贾海骅;刘惠杰;

    《黄帝内经》论述了人体生长与衰老的性、体双节律理论,即男女生殖成熟与衰老的七八节律和脏腑气血成熟与衰老的10年节律。肾气虚衰是男性性衰老与体衰老的共同原因,性衰老便意味着体衰老;女性性衰老起于阳明,而体衰老决定于肾气,性衰老对体衰老的作用强度不明显。男女不同的衰老机制,决定了男女具有不同的衰老节律和表现,提示临床干预男女衰老应采取不同的时机与方案。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神经肽Y(NPY)调节生殖和摄食的功能,部分解释了中医学人体衰老双节律理论。

    2006年09期 704-705+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46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对外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崔海;王蕾;王秀娟;

    2006年09期 706-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素问》王注所用内部求证法浅析

    彭达池;

    古文献的注释整理,是中医学理论传承的纽带。《素问》依托王冰的注释而得以流传。王注不仅使《内经》理论大为彰显,还给后人整理注释中医古文献留下了许多方法论上的启示。王注用以经证经,以经证注的内部求证之法,使《内经》原理多处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

    2006年09期 708-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魏国丽;郑学宝;

    2006年09期 71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怎样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陶春祥;

    2006年09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急性支气管炎顽固咳嗽如何论治?

    秦兴国;

    2006年09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常用于治疗何种小儿疾病?

    孙浩;

    2006年09期 713-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怎样选用中成药内外合治痄腮?

    胡献国;

    2006年09期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经》与《难经》有关时间治疗的区别

    彭思菡;

    2006年09期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相反相成法的配伍运用

    李英博;房立敏;徐萍;

    2006年09期 715-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张毕芳;武国华;管中玉;

    2006年09期 716-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脾弱胃强与糖尿病

    王黎军;陈爱莲;蔡小平;

    2006年09期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