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志芳;郭蕾;张俊龙;张鑫;
“方证对应”强调有是证用是方,是用以探讨临床处方用药应用规律的方法之一,起源于《伤寒论》,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与实践,渐趋成熟和完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医学、生物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种新学科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成为重要趋势,分析总结了“方证对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应该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方证对应研究,以期揭示方与证之间的规律,为提高临床水平服务。
2006年08期 563-564+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61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程昭寰;黄晖;卢贺起;王克林;巢志茂;刘淑芝;黄鑫;
时相药法借鉴了中医传统的时间医学观念和治疗学思想,吸收了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的理念,针对运动性疲劳的病理机制,运用中医药的诊疗手段,研制出早晚分别服用的温阳激活颗粒和滋阴修养胶囊。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对于减弱中枢疲劳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提高运动员体力。
2006年08期 56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孟庆云;
医案是医生临床诊治患者的记录,也是案主医学思想、理论水平、技术能力乃至医德医风的体现。中医重视个案及案主的创新,体现中医从不确定性的理路审视疾病,由是而辨证论治。同时概述了中医医案的特点及研读医案的要点。
2006年08期 568-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53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陈新淦;2006年08期 5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纪云;姜玲;王元康;2006年08期 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相东;郭秀红;2006年08期 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雪桔;2006年08期 574-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9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树本;张前梅;2006年08期 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黎明;周少军;2006年08期 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谢海洲;2006年08期 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浩;2006年08期 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姜志芳;2006年08期 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启展;徐大基;马育鹏;2006年08期 57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韩新强;韩艳茹;韩宝茹;2006年08期 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苓霜;2006年08期 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79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芮;2006年08期 579-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旭;田小平;林垦;2006年08期 58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殿华;2006年08期 583+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红;肖兰英;王保法;袁雅冬;潘文森;石玉珍;
目的:研究耳穴贴压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效果及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5例OSAS患者分为王不留行贴压耳穴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15例,观察治疗前后夜间呼吸、睡眠参数的变化。结果:耳穴贴压疗法能显著改善低通气指数、呼吸紊乱指数等呼吸参数及、期睡眠所占时间、比率、醒觉次数、醒觉时间等睡眠参数。结论:耳穴贴压疗法治疗OSAS具有较好疗效,且方便、经济、无副作用。
2006年08期 584-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志沛;刘霞;窦文静;2006年08期 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阮新民;林宇;江巍;胡佳心;吴焕林;陈秋雄;林冬群;陈晓伟;邓铁涛;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评价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5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调脾护心为治法,以护心方为主方加减治疗,并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AQ积分比较显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维度方面试验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调脾护心治则指导下,应用护心方加减治疗可以促进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06年08期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谭桂云;沈坚华;2006年08期 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少军;贾中军;周爱民;冯晓英;魏艿;
目的:观察调压降脂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分层随机设计的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服用调压降脂胶囊,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观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O水平升高(均P<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压降脂胶囊有较好的降压和改善症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2006年08期 591-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运芳;赵玉霞;于会明;钟丽红;张运;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左心室重量、功能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MS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左室结构及功能,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MS组、高血压代谢综合征(HMS)组,对比两组左室结构、功能的异同,并对HMS组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其对左室肥厚及功能的影响。结果:与MS组及对照组比较,HMS组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显著增大,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E/A)显著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HMS组左室重量、E/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MS患者多有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脑心通胶囊可减缓、逆转左室肥厚,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2006年08期 594-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志英;刘保国;李显平;
目的:研究仙灵骨松胶囊和福善美(阿仑膦酸钠)防治糖皮质激素(GC)诱发的骨质疏松症(OP)的作用,并对其临床疗效、副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选择需长期服用GC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治疗1组及治疗2组)和预防组(预防1组及预防2组),分别给予仙灵骨松胶囊和福善美口服,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副作用等。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血骨钙素(BGP)、尿吡啶啉(U-PYD)/Cr、尿脱氧吡啶啉(U-DPD)/C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血钙、血磷的变化不明显(P>0.05);预防1组、预防2组患者用药后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血BGP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U-PYD/Cr、U-DPD/Cr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钙、血磷的变化亦不明显(P>0.05)。结论:两种药物在防治GC所致OP方面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仙灵骨松胶囊疗效更为显著且副作用小。
2006年08期 596-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胡艳;幺远;甄小芳;潘宇琛;何强;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4年确诊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7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组40例给予中药独活寄生汤合宣痹汤加减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及二线慢作用药柳氮磺氨吡啶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副作用少,但辨证施治时必须结合小儿生理特点与病理变化。西药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但长期服用对消化系统、肝肾功能均有不良反应。临床必须重视。
2006年08期 599-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大新;2006年08期 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雅琴;钟志明;2006年08期 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芙蓉;2006年08期 602-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莹;2006年08期 603-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坤;刘启泉;杜艳茹;白海燕;刘晓辉;2006年08期 604-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海鹰;周聪和;陈国勤;2006年08期 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韩延华;刘淑君;2006年08期 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建中;张六通;邱幸凡;龚权;朱慧玲;王超;张渊;谭联惠;
目的:观察外燥对小鼠气道组织、气管纤毛运动(CM)与呼吸道液黏多糖(RS)的影响。方法:7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18只。第7天与第14天检测病理组织学、CM和RS情况。结果:温燥组小鼠第14天气管上皮鳞状化生、气管纤毛片状缺损、肺泡瘀血、水肿等较第7天加重,约40%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凉燥组小鼠气道病变比温燥组略轻,约20%浆液腺上皮黏液腺化生。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小鼠第7天与第14天CM加快,第7天RS增高但第14天减缓(P<0.01);凉燥组小鼠第7天RS减少,第14天升高且CM加快(P<0.01)。结论:温燥通过损伤气道纤毛-黏液毯屏障、腺体结构而致肺津生成减少与宣输失司,是燥咳的重要病机之一。凉燥组小鼠RS增加与CM加快,与凉伤肺阳而致肺津不化,凝成痰饮有关。CM与RS可为研究外燥病机提供量化指标。
2006年08期 607-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周雍明;殷海波;王海隆;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血瘀证的辨证要素,探讨证候的研究方法。方法:把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选取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聚类分析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状为:腰脊活动受限、晨僵、腰骶疼痛、脊背疼痛。Logistic分析得出湿热血瘀证候诊断的主要症状,对证候的归属进行判断,以预测概率0.5为判别分界点,总正确率为88.1%。判别式分析得出对湿热血瘀证诊断有帮助的症状,并建立判断函数,符合率为89.2%,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92.7%,Kappa值为0.695。结论: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并结合统计学分析进行证候研究,包括中医辨病和辨证要素的研究是可行的。
2006年08期 610-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静;刘勤社;张金培;周洁;张晓艳;2006年08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姚晖;张继平;陈芝喜;李志强;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黄芪体外对家兔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活性的作用,阐明黄芪在该方中的配伍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补阳还五汤全方组、活血组和补气组,采用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实验,以家兔血小板PAF受体特异结合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探讨3组体外对家兔血小板PAF受体活性的影响。结果:3组均能抑制3H-PAF与家兔血小板PAF受体的特异结合,对PAF受体特异结合抑制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活血组、全方组、补气组,各组之间抑制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单味黄芪(120g)对家兔血小板PAF受体与3H-PAF的特异结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黄芪与方中活血药配伍后,能使后者拮抗血小板PAF受体的作用明显减弱,使全方拮抗血小板PAF受体的作用缓和,防止大量活血药攻伐太过,体现了补阳还五汤“祛瘀而不伤正”的配伍机制。
2006年08期 613-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杭敏;侯安存;王新佳;2006年08期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燕舞;王汝俊;王建华;杜群;巫燕莉;
目的:观察补脾方药对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EDTA-Pronase酶法消化大鼠壁细胞,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胃泌素受体,双波长荧光法测定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显著降低(P<0.05),经补脾方药治疗后有所升高;同时模型组大鼠壁细胞内静息[Ca2+]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胃泌素刺激后壁细胞内[Ca2+]i有所升高,且模型组与党参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此状态有所恢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脾虚证可能与胃泌素受体低表达相关,且壁细胞内钙离子处于低代谢状态,但对于胃泌素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进而可能导致酸分泌敏感性相对增高,胃黏膜易损性增强,而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006年08期 616-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鲍晓东;
帕金森病是难治性疾病,长期以来,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成为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案,但是由于其严重的副作用,给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前景蒙上了阴影。然而中医药在治疗原则、药物配伍、晚期疗效、辨证用药方面体现了疗效稳定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综合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应该成为帕金森病研究中的有益的尝试和重要进展。
2006年08期 619-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18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邓中甲;刘舟;贾波;
介绍了编写“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的总体思路,并从重组方剂主治、增设治法概述、强调配伍技巧、区分方剂性质等方面分析了编写特色,为在教学中把握教材特点、领会教材内容、驾驭教学过程、发挥教材作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2006年08期 6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茅晓;
石寿棠以“燥湿”为提纲论析外感及内伤百病的病因病机、证治用药的学术经验。是其从临床实践中感悟所得,并对当今临床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诸多辨证主型属湿、属燥的病症中,石氏的辨证方法和分类用药为临床施治提供了新的视角。但燥湿辨证方法和燥、润药物的具体运用亦当灵活变化,慎之又慎。
2006年08期 623-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2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生;文宝美;伦中恩;2006年08期 626-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春霞;颜乾麟;2006年08期 628-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广伟;朱克武;杨湘宇;2006年08期 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燕忠生;2006年08期 630-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吴沛田;2006年08期 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春祥;2006年08期 63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献国;2006年08期 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泽恩;2006年08期 635-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永刚;高思华;2006年08期 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沈焕彬;2006年08期 636-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淑芳;2006年08期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