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斌;王永炎;吕爱平;郭蕾;王耘;
只有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将复杂的证候系统分解为数量相对局限,内容相对清晰的证候要素;再通过各证候要素间的组合、证候要素与其他传统辨证方法系统的组合等不同的应证组合方式,使辨证方法体系不再是一种由各种具体证候单纯的线性联系组合的平面,而形成一个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核心的多维多阶的体系,具有非线性特征。
2006年07期 483-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82 ] |[引用频次:253 ] |[阅读次数:0 ] - 张敏州;王磊;
邓铁涛认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属于中医“祛邪”治法,术后患者的病机特点以本虚为主,兼有邪实;术后中医治疗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研制通冠胶囊用于介入术后患者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2006年07期 486-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09 ] |[引用频次:215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7期 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晓玉;2006年07期 48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洪;2006年07期 490-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智慧;2006年07期 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家贵;2006年07期 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庆宇;2006年07期 49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仝宗景;2006年07期 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玉华;2006年07期 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薛梅红;2006年07期 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95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张小燕;颜乾麟;2006年07期 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57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蒲永文;李薇;2006年07期 495-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3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倩;熊家轩;潘文宇;2006年07期 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荣春;2006年07期 497-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续海训;王建国;2006年07期 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红生;2006年07期 500-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刘存志;于建春;王彤;韩景献;
目的:探讨针刺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ID)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MI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及不同脑区NO含量、NOS活性及各脑区神经元型NOS(nNO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皮质、海马NO含量升高,海马及纹状体NOS活性升高,各脑区nNOS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针刺可明显逆转上述异常改变。结论:针刺可抑制MID大鼠nNOS的过度表达,降低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从而通过NO/NOS途径起到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2006年07期 50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阮小芬;蒋梅先;徐燕;崔松;何翔;贾美君;
目的:观察加用中药坎离煎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活动耐量、生活质量和CHF加重次数等的影响。方法:选择CHF心肾阳虚证患者60例,按2∶1随机分为坎离煎组39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以西药规范治疗,坎离煎组加用坎离煎,疗程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24周时观察6分钟步行试验(6MWT)、CHF生活质量评分(LHFQ评分)、NYHA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利尿剂和地高辛停减率,并统计1年中因CHF急性加重住院的次数。结果:中医证候疗效、6MWT、LHF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NYHA分级方面,坎离煎组均优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短轴缩短率、E峰/A峰(E/A)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坎离煎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加用坎离煎治疗后,减少了利尿剂和地高辛的用量。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坎离煎能显著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减少利尿剂、地高辛的使用,减少CHF急性加重的住院次数。
2006年07期 505-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魏强华;傅红卫;金毓莉;杨虎天;
目的:观察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比较清热活血法与养阴生津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患者分成清热活血组38例、养阴生津组22例、西药组19例,疗程为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阴虚证75例(94.9%)、血瘀证55例(69.6%)、热毒证41例(51.8%);清热活血组、养阴生津组和西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5%、68.1%和78.9%,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清热活血组治疗后口干和眼干积分显著减少(P<0.01),而西药组对口干、眼干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中药与西药治疗综合疗效相当,但清热活血中药能够显著改善口干、眼干等症状。
2006年07期 509-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彩云;任副玲;李师国;刘忠志;于永慧;刘颖;王晓丽;卓晶明;张谨;许晓群;董波;汪翼;2006年07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魏绍斌;孙青凤;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4~2004年发表的有关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组原则对文献进行分类。结果:检索到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共46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32篇,临床对照试验文献2篇,叙述性研究文献11篇,专家评论性文献1篇。结论:从研究文献质量看,尚不能对补肾益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作出科学的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系统评价(SR)研究文献加以证实。
2006年07期 512-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述;刘锋;麻柔;
目的:系统观察中药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61例M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青黄散组)31例和对照组(维甲酸组)30例。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青黄散组总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7%和74.1%,维甲酸组总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0与46.7%,青黄散组疗效优于维甲酸组。青黄散毒副作用主要为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及消化道症状。结论:中药青黄散治疗MDS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红系造血,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白细胞数量,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耐受性好,对西药无效的患者仍然有效。
2006年07期 514-515+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郑春叶;雒晓东;
目的:观察帕病3号方对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60例寒热错杂、厥阴风动型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帕病3号方加美多巴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加中药协定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积分及Hoehn-Yahr分级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仅日常活动积分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帕病3号方治疗寒热错杂、厥阴风动型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06年07期 516-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史学军;
目的:观察滋平丸治疗轻度到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滋平丸组,80例)和对照组(尼群地平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脂及主要临床体征、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服药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降压疗效优于治疗组(P<0.01)。而在症状积分改善、降低血脂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结论:滋平丸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轻到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2006年07期 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杨;张冰;刘占雷;2006年07期 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林雅;傅贵平;陈万祥;2006年07期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邹瞭南;谭子健;2006年07期 522-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琳;石学敏;2006年07期 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郑香春;王大明;刘虹;2006年07期 523-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7期 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占永立;2006年07期 525-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伟欣;董振华;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中医证候学及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对106例SS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将中医首诊时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证候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候类型与发病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将SS分为阴虚内燥、气阴两虚、阴虚血瘀、阴虚湿热、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湿热6个证候类型。结论:SS以肝肾阴虚为主,累及肺脾气虚,兼夹瘀血、湿热为患。虚实夹杂为SS的证候学特点,阴虚津亏为本,气虚、阳虚为其所累,瘀、痹、燥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2006年07期 528-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32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李福凤;庄燕鸿;王忆勤;李果刚;燕海霞;王惠芳;
目的:探讨小儿花剥苔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562例儿童,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趋化因子受体-3(CCR3)、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表达量等。结果:花剥苔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过敏、哮喘史、感染、先天体质等。花剥苔组T、B淋巴细胞亚群及CCR3、白细胞介素4水平高于非花剥苔组及正常组(P<0.05)。结论:小儿花剥苔形成与过敏、感染、哮喘史、先天体质密切相关,且T、B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为花剥苔形成的免疫学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2006年07期 53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吴圣贤;林炳辉;方素钦;林求诚;王永炎;
目的:验证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的可重复性。方法:对23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了双盲前瞻性检验,将前瞻检验结果与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该函数式的诊断效能有比较好的可重复性,其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都处于相似水平(P>0.05)。结论:该函数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2006年07期 53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付革新;2006年07期 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陆雄;叶伟成;刘平;蔡贞贞;刘成海;张炜;谭善忠;王宝妹;林敏;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对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诱导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肺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扶正化瘀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肺系数和肺组织Hyp含量,改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结论:扶正化瘀方具有明显的抗博莱霉素所致的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
2006年07期 538-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筠;张军平;
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AS)研究的观点和结果,从3个阶段认识AS的病理,并进行分期论治的探讨,即AS斑块形成期与调肝益肾健脾,斑块的稳定期与清热解毒,斑块的破裂期与活血化瘀。倡导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应在现代医学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斑块形成、发展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治法进行分期治疗以提高疗效。
2006年07期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94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7期 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艳;郑志勇;2006年07期 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国平;
强调要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就应对病证、方证、药证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认为:(1)病证是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2)方证是对使用方剂适应病证的诊断标准;(3)药证是对选用中药适应病证的诊断标准;(4)在临证中应将病证、方证、药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并贯穿于诊疗全过程。
2006年07期 544-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69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舒鸿飞;舒锡均;2006年07期 54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任荣政;鞠立霞;周永明;2006年07期 549-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军瑞;2006年07期 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宗广;2006年07期 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沛田;2006年07期 55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献国;2006年07期 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浩;2006年07期 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燕平;2006年07期 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洛琴;沈明秀;2006年07期 55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陆继娣;沈鹰;2006年07期 556-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45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0 ]
- 徐建华;2006年07期 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