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晓平;杨进;
总结脑卒中发生的昼夜节律和季节性规律并探讨其气象医学原理。(1)脑卒中发病的现状与特点。(2)脑卒中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3)脑卒中发生的昼夜节律及其气象医学原理。(4)脑卒中发生的季节性规律及其气象医学原理。
2006年06期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朱步先;
从《逆数论》入手,以升与降、水与火、形与气的相互关系为例,解析张景岳“逆顺交变”的辩证思想。揭示“降以升为主”的升降观之立意,探求水中取火、火中取水、阴能生阳、阳能生水的精深寓义。张氏的“治形”说,从理论上将“气”与“神”统一于“形”,为慢性杂病、疑难重症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6年06期 406-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开雁;张文学;2006年06期 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盛国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表达了一种“和谐平衡”的哲学理念。“和”的思维理念在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的体现有如阴阳以平为期;五行生克制化合乎节度;营卫气血以和为贵;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少阳为枢调和为用等。“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如其在“八法”中,或在现代中医肝病治疗中的体现。“和”为中医学治病的重要特色之一。
2006年06期 410-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4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彭勃;李华伟;
通过长期实践和大量病例观察,认为中医药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有确切疗效,其关键是思路正确,并找准切入点。并结合承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提出当前中医药治疗AIDS的主要切入点是(1)发扬中医“治未病”思想,从带毒期入手,延缓发病;(2)AIDS证候类型和演变规律研究,为建立AIDS中医辨证治疗评价标准体系奠定基础;(3)扬长补短,中西药并用,减毒增效;(4)充分挖掘和应用中医药非药物疗法;(5)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
2006年06期 412-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刘成军;韦世秀;李牡艳;吴华;2006年06期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谷万里;史载祥;2006年06期 415-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彭富祥;2006年06期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燕辉;顾茂民;孙燕萍;李新河;2006年06期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秀君;2006年06期 417-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飞侠;2006年06期 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峥;2006年06期 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建山;2006年06期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华;张群;2006年06期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玉屏;2006年06期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兆香;丁旭;2006年06期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凯;张磊;
奚九一(1923~),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批全国老中医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脉管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脉管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教研工作。提出了“糖尿病足筋疽—肌腱变性坏死”理论,创“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脉管病诊疗体系,擅长治疗周围血管病、风湿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创制了70余个中药经验方(内服及外用),临床疗效显著。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卫生部重大成果奖5项、上海市局级成果奖7项,完成“八五”国家攻关课题1项,上海市局级课题3项。参与编著学术著作多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题词血管炎/中医药疗法免疫性疾病/中医药疗法@奚九一
2006年06期 420-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学林;孟菲;2006年06期 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俞仰光;潘智敏;
杨继荪(1916~1999),男,浙江杭州市人。早年随祖父杨耳山学医。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顾问,浙江省人大第五至七届常委,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中医药学会浙江分会副会长。1990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60余年,崇尚“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提倡临床思维科学化,其临证思路宽阔。曾主持编写了《叶熙春医案》,著有《中医对肺心病认识与证治》、《肺心病防治手册》等书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006年06期 422-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郝建莹;郝雪莹;关洁;张继辉;2006年06期 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修丽娟;秦志丰;施俊;2006年06期 424+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刚;2006年06期 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喜军;2006年06期 426+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周运峰;魏玉龙;张璞璘;高山;宁国利;张振强;胡斌;王单一;燕美荣;刘文军;
目的对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设定总样本量为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采用三部推拿法,对照组口服归脾丸,比较两组总体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失眠症焦虑量表(SAS)标准分、失眠症抑郁量表(SDS)标准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PSQI总积分、SAS标准分及SDS标准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确切,方法安全,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2006年06期 427-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94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杨卓欣;于海波;饶晓丹;刘远声;皮敏;
目的观察任脉电针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两小时后再灌注。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和任脉电针组,分别于造模成功7天、14天和28天后观察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变化。结果与手术对照7天组(C-7d)相比,任脉电针7天组(R-7d)的5-溴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5-溴脱氧尿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细胞(Brdu/GFAP)、5-溴脱氧尿苷/巢蛋白双标细胞(Brdu/Nestin)、5-溴脱氧尿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双标细胞(Brdu/Nse)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4天组及28天组中,任脉电针14天组(R-14d)、任脉电针28天组(R-28d)Brdu阳性细胞及Brdu/Nestin、Brdu/Nse双标细胞数量分别较手术对照14天组(C-14d)、手术对照28天组(C-28d)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28天组,R-28d的Brdu/GFAP双标细胞明显多于C-28d(P<0.01)。结论任脉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适当促进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2006年06期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王建明;阎小萍;王昊;罗薇;马骁;
目的探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入选259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予补肾强督方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评价如下疗效指标患者健康综合评分(BAS-G)、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全身痛Likert四级评分、脊柱痛Likert四级评分、晨僵时间、医生总体评价、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征、脊柱活动度、“4”字试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259例患者经用补肾强督方治疗6个月后,除枕墙距、颌柄距无明显改变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改善。259例患者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改变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补肾强督方对AS有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
2006年06期 43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31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段学忠;钟慎清;孙西庆;蔡新吉;
目的观察益心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口服依那普利,治疗组加服益心降压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较健康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SI)、TNF-α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SI、TNF-α、空腹血糖(FBG)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对照组ISI显著升高,TNF-α显著降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FSI与TNF-α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FSI、TNF-α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FSI和TNF-α相互影响,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益心降压胶囊具有较好的改善IR和降低TNF-α作用。
2006年06期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连方;滕依丽;张建伟;孙振高;刘延荷;穆琳;王琳;张宁;孟茜;
目的观察二至天癸颗粒对不孕症患者肾气阴两虚证候的疗效,评定其对卵细胞质量,优质卵、受精卵、优质胚数目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为超促排卵方案加服二至天癸颗粒,对照组单用超排。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气阴两虚证候改变、取卵数、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统计促性腺激素(Gn)用药情况,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肾气阴两虚证候改善、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Gn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肾气阴两虚证候改善程度与优质卵率呈正相关。结论二至天癸颗粒可明显改善肾气阴两虚证候,在不减少卵细胞数目的情况下,增加优质卵、优质胚数目,提高临床妊娠率。
2006年06期 439-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刁利红;严洁;易受乡;常小荣;林亚平;
目的观察中医不同疗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通过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及针药结合3种不同治疗方法记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olter)缺血性ST-T的改变,进行客观疗效比较,找出最佳中医治疗方法,并为电针内关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依据。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和Holter缺血性ST-T,尤以针药组疗效显著(P<0.05或P<0.01)。结论(1)单纯运用电针或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均有较好疗效,但针药结合效果更好;(2)电针内关穴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2006年06期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徐珊;聂红明;成信法;许家鸾;2006年06期 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敏;2006年06期 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爱萍;周武华;2006年06期 445-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洪娟;赵红英;孔令俊;吴兰英;2006年06期 446-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晓勇;徐焕平;2006年06期 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仲英;孙燕峰;2006年06期 447-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龚国强;2006年06期 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韩凤芹;2006年06期 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喜奎;赵先锋;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法)及其与甘寒生津法合用(甘寒攻下法)治疗土燥水竭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急下存阴治疗组及甘寒攻下治疗组4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家兔的症状、体征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白细胞(WBC)计数、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中分子物质(MMS)、巯基(-SH)、钾(K+)、钠(Na+)及全血和血浆黏度等变化。结果两治疗组在降低模型动物体温,升高SOD、MMS、K+、Na+水平,降低NO、MDA、-SH及全血和血浆黏度等方面,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甘寒攻下组与急下存阴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下存阴法及甘寒攻下法均对土燥水竭证动物模型有良好的纠治作用,且后者效果优于前者。
2006年06期 45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倩;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采用迈科锐HBV突变检测基因芯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检测。结果与HBeAg阳性组患者相比,HBeAg阴性患者HBV变异的发生与中医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分为偏实证组和偏虚证组后,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率偏实证组为34.5%,偏虚证组为65.5%,偏虚证组明显高于偏实证组。结论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实证变异率低于虚证。
2006年06期 45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均;何立群;李屹;
目的研究扶正活血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血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的影响。方法应用Platt方法制作5/6肾切除CRF大鼠模型。根据模型制作成功后的血肌酐值,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依那普利组、丹参组、扶正活血方组及正常对照组,观察扶正活血方对CRF大量蛋白尿大鼠GH和IGF-1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的GH和IGF-1明显高于正常组,扶正活血方药干预后,大鼠血GH和IGF-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扶正活血方能降低CRF大鼠血GH和IGF-1水平,具有延缓CRF进展的作用。
2006年06期 456-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跃胜;王建华;吴永忠;王欢;
目的探讨中药圣和散逆转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圣和散(浓度2.5、5和10mg/ml)处理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结果实验组SGC7901/VCR细胞Bcl-2表达A值(121.34±0.16)明显高于对照组(104.37±0.089)(P<0.05),Bcl-2表达减少,P-gp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圣和散能逆转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多药耐药,其作用可能与调节Bcl-2和P-gp表达有关。
2006年06期 459-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王殿华;陈金亮;
肝豆状核变性(WD)是内生毒邪为患,铜浊毒邪贯穿于WD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病变过程。中医治疗可分为(1)疏肝利胆排毒;(2)通腑利尿排毒;(3)清热泻火解毒;(4)健脾助运,升清降浊排毒;(5)通络活血排毒。
2006年06期 46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王琳;王宏峰;2006年06期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3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俞珊;魏品康;秦志丰;许玲;2006年06期 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胡浩;吴依寒;
分析了《方剂学》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编写《方剂学》教材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2006年06期 46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娟子;杨博华;2006年06期 468-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世美;李成文;2006年06期 470-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加力;杜立树;平龙玉;方莉;2006年06期 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雍履平;2006年06期 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沛田;2006年06期 473-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献国;2006年06期 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浩;2006年06期 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荣;王阶;2006年06期 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崔红生;2006年06期 47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5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黄清春;接力刚;2006年06期 476-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