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明;
虽然方剂配伍组成的理论问题是其升华为方剂学后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但目前的现状是配伍理论的发展滞后,并因此影响到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提出,方剂的本质是药物之间的关系。药物的规律性组合是该关系的最小功能单位。组合的形式包括药物组合与思路组合两类。方剂由一至数个由组合形成的单元组成。组合由来自于病证药多方面的要求决定。现阶段组合应由分析多首同类方而得,并需复经实践的再检验。
2006年04期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耀献;刘尚建;付天昊;王翚;2006年04期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610 ] |[引用频次:178 ] |[阅读次数:0 ]
- 王琦;2006年04期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873 ] |[引用频次:272 ] |[阅读次数:0 ]
- 王洪海;谢鸣;
从方药因素和证的因素角度对“同证异方、同方异证”的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方证相对”与实际存在着的“同证异方、同方异证”现象相悖。而“方证相关”在逻辑上蕴含着“同证异方、同方异证”的现象,体现了“方证相关”理论具有高度的逻辑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2006年04期 25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69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盛刚;2006年04期 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树宽;2006年04期 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沛田;2006年04期 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新安;2006年04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茂任;姚秀玉;2006年04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金荣;2006年04期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冰;张华东;张晨;李大奇;2006年04期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31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郭立中;王志英;2006年04期 260-261+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建萍;2006年04期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占奎;张立亭;宋绍亮;邓长财;2006年04期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贺千里;高晔;2006年04期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李平;凌江红;吕军影;严明;2006年04期 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润东;2006年04期 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丰玮;王竹行;路瑜;苟春雁;李宁;王红;
目的:评价管灸加针刺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患者入组,157例完成研究。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管灸治疗和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3%,对照组总有效率72.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和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和入组病情轻重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的疗效。
2006年04期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颖;吴敬之;
目的:探讨中药固胎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流产率的影响。方法:将移植后14天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5IU/L的患者237例,分为治疗A组(移植后给药)、治疗B组(验孕后给药)及西药对照组,观察其流产率。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西药对照组流产率分别为13.08%、15%、24%。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固胎汤能降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流产率。
2006年04期 27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胡少明;涂胜豪;董慧;王开富;何邦顺;杨金香;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颗粒、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数字化随机法分为加味四君组(加味四君颗粒加化疗)、贞芪扶正组(贞芪扶正颗粒加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每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外周血象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观察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加味四君组和贞芪扶正组胃癌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数稳定,单纯化疗组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加味四君组和贞芪扶正组患者化疗后NK细胞活性、CD3、CD4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升高,血清sIL-2R的浓度明显下降;单纯化疗组化疗后患者NK细胞活性、CD4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下降,血清sIL-2R的浓度升高而全血黏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加味四君颗粒、贞芪扶正颗粒对化疗有增效减毒作用,联合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并能防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2006年04期 274-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鸿彦;夏庆;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益活清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肝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6例SAP并发肝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18例。早期组入院时即应用益活清下法治疗;晚期组入院3天后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益活清下法的中药治疗。结果:早期组与晚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组肠麻痹、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脑病和低蛋白血症的持续时间低于晚期组(P<0.05或P<0.01);治疗后早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病死率、感染率、手术中转率均低于晚期组,住院病程也较晚期组短。结论:早期使用益活清下法对减轻SAP合并肝功能不全的程度,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感染率、病死率,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2006年04期 28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爱学;江巍;
目的:比较中医与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随机效应模型,对国内2000~2004年采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以西医治疗作对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对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临床有效率进行分析后表明,在临床疗效方面,中医治疗组744例患者中698例临床治疗有效,西医对照组493例患者中335例临床治疗有效。中医治疗组稳定率总优势比(OR)=6.60,95%置信区间(CI)为(4.60,9.47)。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敏感性分析上,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之间的敏感度未发现存在差异。结论:目前掌握的资料支持中医治疗方案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西医治疗方案。
2006年04期 28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12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邓志贞;2006年04期 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首峰;李晓华;2006年04期 285-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周萌;陈会茹;2006年04期 28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沈丹;2006年04期 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族祥;2006年04期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少廷;2006年04期 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德明;杨媛;2006年04期 289-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融冰;王晓静;赵红心;卢联合;
目的:通过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舌象的观察,分析舌象与病情、病程的相关性,加深对中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证的认识。方法:规定上午某段固定时间,用同一数码相机拍摄中晚期艾滋病患者的舌像;记录患者同期实验室资料,分析舌像特点及其与病情、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晚期患者舌质暗淡,伴瘀斑,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腐腻,焦黄苔较为多见;舌质暗淡伴瘀斑的表现与病情、免疫状况、CD4水平有一定关系。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毒邪稽留血分等中医病理变化较为常见。
2006年04期 29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励;魏艾红;王伟;黄世林;杨英选;康洁霓;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筑巢式RT-PCR方法,扩增30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与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型与瘀血痰结型患者BCR/ABL基因阳性率明显高于毒热炽盛型(P<0.01),经过治疗后,瘀血痰结型BCR/ABL基因阳性率高于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90%以上的CML患者都具有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该融合基因是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其表达与变化为指导CML中医辨证诊治提供了客观指标。
2006年04期 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乔明琦;张惠云;于艳红;慈玉珍;徐旭杰;叶青;陈雨振;
目的:探明卵巢激素水平变化在经前期综合征(PMS)特定亚型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揭示PMS肝气逆证部分微观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月经周期不同时相雌二醇(E2)、孕酮(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PMS肝气逆证组E2、P卵泡期分泌峰值明显减低,黄体期的分泌峰值未有形成。结论:E2、P卵泡期分泌高峰的低平与黄体期分泌峰的阙如是PMS肝气逆证微观机理之一。PMS特定亚型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可能是E2、P水平持续性低下。
2006年04期 295-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17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陈祖铿;2006年04期 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小雨;王行宽;杨孝芳;戴小良;
目的:探讨从肝治心方(CGZX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多器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AMI造模后分为CGZXP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分为3天、7天、14天、21天4个时间点,分别制备血浆及不同部位组织蛋白;制备含药血清,分为CGZXP高、中、低剂量和NS组;ELISA法检测以上血清、血浆及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各组含药血清及AMI大鼠血浆、肺、脾组织中均无或仅有微量VEGF表达;模型组各时间点心、肝、肾、大脑组织均可检测到VEGF分泌,其中梗死边界心肌VEGF含量高于梗死中心区;CGZXP组除AMI7天梗死中心、AMI3天肝脏VEGF无明显表达外,心、肝、肾、大脑各时间点均可见VEGF显著上调,较N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GZXP可上调AMI大鼠缺血心肌VEGF蛋白表达,还能同时促进AMI后肾、脑、肝多器官组织不同程度分泌VEGF,可能对AMI后多器官缺血应激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2006年04期 298-300+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贾红伟;赵宁;李艳;张皖东;吕诚;赵宏艳;铃木聪;王少君;滕静如;吕爱平;
目的:探讨宣发膜原方对胶原免疫性关节炎(CIA)的治疗机理,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和损伤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CIA作为RA的动物模型,以达原饮加减方作为宣发膜原法代表方,检测CIA大鼠踝关节病理改变及膝关节滑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宣发膜原方可以有效地减轻CIA大鼠病理损伤,提高滑膜细胞中B型滑膜细胞的比例,减少滑膜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结论:宣发膜原方能够减轻CIA病理损伤,改善滑膜细胞超微结构。
2006年04期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韧敏;
论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发病情况及诊断标准,提出针灸治疗CFS关键在于平衡人体的脏腑气血,并探讨了针刺临床研究中的病例选择、穴位选择及疗效评定等问题。
2006年04期 303-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 ] - 成秀梅;李彦竹;2006年04期 305-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熊天琴;胡鹏;秦旭华;沈映君;2006年04期 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志瑀;冼绍祥;李思宁;2006年04期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任辉杰;郁晓维;2006年04期 309-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廖蔚茜;冼绍祥;2006年04期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增海;温耀刚;2006年04期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峥;张宇鹏;杨威;2006年04期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盛斯;喻德福;2006年04期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占华;2006年04期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