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乌梅丸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

    张喜奎;陈亦人;

    研究表明,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且乌梅丸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存在诸多一致之处,主要体现在主症相似,病机雷同,病势一致,治法吻合,疗效确切。并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乌梅丸治疗CAG的疗效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厥阴病实质,推广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探求中药治疗CAG提供了思路。

    2002年04期 245-24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732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病机浅探

    薛军;陈镜合;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病并发或伴发心悸、胸痹、真心痛、喘证、水肿、脱证、厥证等范围。从阴虚燥热、心脾两虚、心血瘀阻、痰瘀郁互结等4个方面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认为阴虚燥热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心脾两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心血瘀阻贯穿了疾病过程的始终,痰瘀郁互结是相关致病因素。

    2002年04期 248-249+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之浅见——与申维玺同志商榷

    张立华;高学功;

    <正> 《中医杂志》2001年第5期《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一文,提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是什么?中医的证与西医病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当然对“深入探讨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定性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正确定位,使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和发展,而且对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在“中医证的现代

    2002年04期 250-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粉吞服治疗震颤麻痹

    金德全;

    <正> 笔者在临床上用穿山甲粉吞服治疗震颤麻痹,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举例如下。毛某,男,75岁。1986年开始出现步履不稳,肢体略有抖动,活动欠利,头晕乏力,神经内科诊断为“帕金森病”,一直服西药治疗,但病情不稳定。至1990年2月,病情发展较快,逐渐出现上下嘴唇抖动不停、吞咽困难,虽经住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上下嘴唇抖动一直没有停止,饮食比较困难,消瘦乏力,舌质紫,脉细

    2002年04期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郑敏;

    <正> 笔者20世纪70年代初曾师从福建省名老中医孙宜尧老先生,先生以黄芪浓煎送服穿山甲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甚佳。其后笔者每遇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辄用之。如治刘某某,男,26岁,于1992年8月2日就诊。自诉近3年来常感头晕,疲乏,稍作轻微活动即心悸、汗出、眼花目眩,且日常极易感冒。检查:白细胞2.2×10~9/L,虽经中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望其面色(白光)白少神,印堂晦暗。纳呆便溏,脉细弱无力,舌淡苔薄

    2002年04期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治胸痹、降血脂

    范新发;

    <正> 穿山甲具有抗栓、降血脂的作用。古人用以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治疗经闭、乳汁不下等。笔者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穿山甲既有促进血凝的作用,又有溶栓功能。笔者用单味穿山甲粉冲服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率为68.6%。对体外血栓检测,血栓长度、湿重、干重3项指标均超过正常值者60例进行治疗。穿

    2002年04期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善治咽喉肿痛

    张新荣;

    <正> 笔者近几年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穿山甲治疗咽喉肿痛,每每获效。现举例介绍如下。患者赵某某,女,34岁。于1995年6月21日来诊。主诉咽喉肿痛2周。患者于2周前因外感而发热恶寒,体温38.7℃,伴见咽喉肿痛,咳嗽痰少。于他处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及外用西瓜霜喷咽治疗。就诊时发热退,但仍咽喉肿痛不

    2002年04期 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可消痈散肿

    孙浩;

    <正>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味咸,性凉,经炒、炮加工后,性平。功能“除痰疟,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笔者常用本品治疗妇女急性乳腺炎、附件囊肿,其效甚著。现举例如下。1 急性乳腺炎王某,26岁。产后半月,左乳泌汁不畅,婴儿吮吸困难,哭闹不安,乃易右乳哺之,久之左乳结块,红肿热痛,全身不适。证属乳汁蓄结,与血相搏,蕴积生热,而

    2002年04期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治蛲虫有效验

    殷全中;

    <正> 笔者用穿山甲治蛲虫方法为病友所授。即用炮穿山甲、槟榔、五加皮各9g,焙干研末,晚上一次吞服。笔者用该方视患者年龄和体质,各用6~10g不等,治疗14例蛲虫病皆获佳效。后经易方验证,方中若去穿山甲则不效,若穿山甲单味研末冲服,疗效亦佳。

    2002年04期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外治顽固性甲状腺肿大、结节

    李春有;李春贵;

    <正> 近年来,笔者以穿山甲外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结节,疗效显著。方法:穿山甲研末,每次10g,米酒为糊,采用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机局部导入,每日1次,每次5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0~30天,平均2~3个疗程即可治愈。穿山甲,咸,微寒,性善走窜,“凡血凝血聚为病皆可开之”,故长于散结软坚,消症化痞。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内服药物常易出现并发症,尤其发展为结节,更不

    2002年04期 25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治疗尿血

    田霄燕;田树新;

    <正> 先父田成庆教授遇尿血患者时,喜用穿山甲治之,每获良效。用法是将炮穿山甲研极细末,每次服1.5~1.8g,白开水送服,日1~2次。穿山甲活血消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常用于症瘕积聚、乳汁不下、痈疽疮肿等症,何能止血?遂问之。答曰:前人称尿血痛者为淋,不痛者为尿血。然究其病因多由下焦热盛、热伤血络、涩滞不通所致。穿山甲《本草再新》谓之能解热败毒,《本草纲目》谓之能排脓血,味咸入肾,性寒去热,热解

    2002年04期 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治疗前列腺肥大、肾盂结石

    王长海;

    <正> 自1996年以来,笔者在应证方药中加入穿山甲治疗前列腺肥大、石淋,收效颇佳,兹举例介绍如下。例1:刘某某,男,62岁。排尿困难2年余,加重半月就诊。患者2年前始感排尿困难,以夜间为重,尿频、无尿痛,当时就诊于某医院,诊为前列腺肥大,服用己烯雌酚、氟哌酸后症状减轻,因惧怕产生副作用,遂自行停药,改用中药治疗,初服效佳,后来症状如故,于1996年8月27日来诊。刻下病人排尿困难,伴心烦失

    2002年04期 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穿山甲疗痔疮有良效

    马骏;

    <正>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善走窜,入肝、胃经。《别录》云:“主五邪惊啼悲伤……疗蚁瘘”。《药性论》:“治山瘴、恶疮。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笔者应用以穿山甲为主药的散剂口服(穿山甲、黄连、大黄各等份,每次3g,温开水送服),治疗痔疮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2002年04期 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建华治疗胃肠病经验述要

    洪文旭;洪泠;

    <正>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从事临床、教学60余年,学验宏丰。他于2001年1月不幸逝世,笔者就董老治疗胃肠病的临床经验述要于后,以示缅怀。1 学术思想董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根据主症特点和病位所在,应称之“胃痞”。其病机特点是一虚二实,虚指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实指胃气壅滞、湿热中阻、胃热内蕴、胃络瘀阻。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应称为

    2002年04期 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詹文涛辨证论治疑难病举隅

    琚坚;李青;

    <正> 吾师詹文涛教授从医4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擅长诊治心、脑危急重症,对疑难病证的诊治亦颇多建树,现从随师临证所见病例中,选择几例报道如下。1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谢某某,女,35岁,患者于2000年5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声音嘶哑,语言謇涩,皮肤粗糙,手足发胀,全身浮肿渐进性加重,体重

    2002年04期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定亚治疗关节炎经验

    张如兰;张世筠;

    <正>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房定亚主任医师学验俱丰,擅长应用专方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炎。兹整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症:关节红肿热痛、僵硬,晨起尤甚,活动障碍,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致关节畸形,以近侧指间关节呈校形改变为常见,或兼低热,口渴,烦躁,多汗,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002年04期 260+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德英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刘丽清;蔡平平;

    <正> 现代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功能失调引起,以月经稀发、无排卵、不孕、多毛、肥胖、痤疮等症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发生率约占育龄妇女的5%~10%。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戴德英采用滋阴清热、化痰活血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其经验如下。

    2002年04期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邱祖萍运用麻黄配方经验

    严索宇;黄建琴;

    <正> 江苏省通州市痛症临床研究所邱祖萍副主任医师,业医30余载,审证细微,立法谨守病机,遣药不落旧套。笔者有幸侍诊,获益颇多。邱先生临证习用麻黄,且寒暑不忌,每能出奇制胜,兹将其运用麻黄经验介绍于下。

    2002年04期 262-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和解法论治皮肤病一得

    张玉国;杨建英;

    <正> 1 和解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治疗带状疱疹高某,男,67岁。患带状瘤疹10余日。半月前有外感史,全身乏力,恶寒发热,右肋背部疼痛不适,随之出现水疱样皮疹。乡医诊为带状疱疹,给予输液及外用药贴敷,其症状逐渐加重而来诊。查体温38.8℃,时有畏寒,头痛欲呕,口干苦,便干,右肋背布有条索状集簇性丘疱疹,呈暗红色,皮肤焮热,触之痛甚,舌质红苔薄

    2002年04期 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随机对照试验初步分析

    李瑛;梁繁荣;朱蔓佳;付弋;陶巧林;

    目的:探讨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随机对照试验的现状及能否向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近50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文献共1021篇,实际检出963篇,按照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原则,检索到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83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评价。结论:目前在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中,RCT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更多的开展高质量的RCT研究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04期 26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9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灸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136例临床观察

    解英;

    <正>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其死亡率为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国内宫颈癌早、中期及部分晚期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然而手术范围较广泛,骨盆内脏神经及血管在术后受损,常引起膀胱麻痹导致尿潴留,成为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2年04期 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保肺定喘冲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临床研究

    骆仙芳;柴秀娟;陈益民;宋康;蔡宛如;王效亚;张弘;朱渊红;王会仍;

    目的:观察保肺定喘冲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76例COPD迁延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保肺定喘组、桂龙咳喘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加用保肺定喘冲剂、桂龙咳喘宁,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其血浆内皮素-1(ET-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保肺定喘组临床症状、ET—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等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保肺定喘冲剂有良好的增效作用。

    2002年04期 268-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防己黄芪胶囊配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34例临床观察

    肖艳;文旺秀;程康林;张忠;

    目的:探讨防己黄芪胶囊对痰浊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血尿酸(BUA)及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61例,分为治疗组(防己黄芪胶囊加络活喜)34例和对照组(络活喜)27例,治疗6周。监测血尿酸、降压效果及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血尿酸水平有明显降低,动态血压的谷峰比值增高,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防己黄芪胶囊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EH患者的血尿酸代谢,确保平稳降压,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2002年04期 271-2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对33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肢体血流速度的影响

    葛辛;葛芃;彭玉清;陈云翔;

    观察中药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微循环和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及33例ASO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微循环各项积分值疗后明显高于疗前(P<0.05或P<0.01),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疗后值明显高于疗前值(P<0.05或 P<0.01),33例ASO中药治疗显效率36.36%,有效率63.64%。观察表明,根据益气活血法则所拟的中药方剂能够有效改善ASO患者的微循环、加快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治疗ASO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002年04期 273-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胃二方加减治疗胃癌前病变30例临床研究

    陈苑玲;潘一滨;蔡淦;

    本研究旨在探索胃二方加减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临床疗效。选用90例GPL病例,治疗组30例,以胃二方加减治疗;对照组Ⅰ30例,用胃复春治疗;对照组Ⅱ30例,用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Ⅰ的6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病理疗效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中对异型增生(DYS)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

    2002年04期 275-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克敏饮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气虚血瘀证30例临床研究

    刘巧平;刘建华;刘大新;

    目的:研究气虚血瘀与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PAR)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克敏饮治疗PAR的疗效机理。方法:随机选择60例符合PAR气虚血瘀证诊断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克敏饮益气祛风、养血活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斯特林抗组胺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近期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率16.67%,总有效率83.33%。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远期复发率50%,对照组为1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要症状之一鼻堵的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白介素4(IL-4)测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证实气虚血瘀是PAR的重要病机,克敏饮能有效的改善PAR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使IL—4水平降低。立足整体调理则可能是本药有效治疗PAR且复发率降低的机理所在。

    2002年04期 27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抗痫胶囊治疗小儿癫痫930例临床观察

    马融;李少川;李新民;胡思源;孙希焕;刘玉珍;张喜莲;李向农;马秀华;

    将109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0例,对照组160例,治疗组口服目拟抗痫胶囊,对照组口服鲁米那。结果治疗组显效534例,有效241例,效差96例,无效46例,加重13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64例,有效19例,效差38例,无效29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51.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各种类型癫痫发作均有较好的抗痫作用,尤其对植物神经性发作疗效尤佳,对不同辨证分型的疗效以风痫、痰痫、惊痫疗效较好。治疗组治疗后脑电图复常率为54.3%,对照组为38.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002年04期 279-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石决明散合息风汤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2例

    马跃兵;

    <正>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为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易于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治疗不理想。我科自1997年运用石决明散合息风汤治疗12例(14只眼),取得了满意疗效,追踪观察仅1例复发,其复发率为16.7%,远比有关报道为低。现报告如下。

    2002年04期 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细辛煎液漱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5例

    张善举;

    <正> 本人近几年来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配合民间单验方细辛煎液漱口,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口腔溃疡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及院内外口腔科医师介绍,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一书中关于复发性口疮的诊断标准,全部经过维生素B_2、左旋咪唑、清热解毒中成

    2002年04期 281-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激光术后复发38例

    刘勇;何华;

    <正> 1997年11月~1999年10月我们用中西药及外洗液治疗CO_2。激光术后男性尿道尖锐湿疣患者7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5例临床诊断为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病例均来自门诊,年龄18~67岁,平均27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3个月。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年龄病程等资料具有可比性。

    2002年04期 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味脱敏煎治疗药物过敏性肝炎32例

    茅国荣;

    <正> 随着药物应用的不断普及,临床上药物过敏性肝炎时有发现。近3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本病32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系我院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发病前均有可疑药物应用史,不同程度的皮疹,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诊断符合《实用肝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1版,1995)关于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16~70岁,平均40.5岁;病程2周~2月。过

    2002年04期 28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生化汤配合米非司酮抗早孕50例

    何文弘;王丽萍;

    <正> 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其完全流产率约85%,但存在着出血量多,出血时间较长等缺陷。我们采用加味生化汤配合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明显减少了出血量,缩短了出血时间,也相应提高了完全流产率,减少了再行刮宫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02年04期 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服接骨散外贴伤科活血膏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24例

    李建飞;李建忠;程春桂;李润德;

    <正> 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慢性损伤性关节病,多发于5~11岁男孩,多数为单侧发病,外伤后按一般的髋关节损伤、关节炎、关节结核或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而延误治疗时机。我们采用内服中药接骨散,外贴伤科活血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02年04期 28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没膏外敷治疗脓疱疮102例

    任仰成;

    <正> 脓疱疮(黄水疮)是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夏秋季节常发,儿童中多见,传染性强。自1995~1999年笔者自拟乳没膏外敷治疗脓疱疮10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2例均为门诊治疗的脓疱疮病例。男60例,女42例;年龄1~5岁37例,6~15岁50例,15岁以上15例;病程1~15天,平均8天。发病部位以面部、四肢多见,皮损数目多达10处,少则1~3处。疮面周围充血,溢出稀薄淡黄色分泌物及薄

    2002年04期 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阳法治愈咽部溃疡1例

    韩军;

    <正> 王某某,男,30岁,2000年3月8日初诊。患者1周前突发咽部溃疡,吞咽食物时疼痛,曾服维生素C、维生素B_2、华素片等,疗效不显,再服栀子清火丸、知柏地黄丸亦无效,且疼痛加重。症见:咽痛,吞咽不利,口干喜热饮,纳可,大便不爽稀薄,每日1~2次,小便正常,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濡缓。查:左侧咽后壁见一花生粒大小溃疡,其周围不红,扁桃体不大。患者素体脾弱,每以立春后大便即薄,立夏后自愈。综观脉证,四

    2002年04期 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发热便血肝脾肿大病案

    方伟;张建;

    <正> 1 病历摘要患儿刘某,男,7岁,因发热25天,伴腹胀、便血3天,于2001年4月3日入院。患儿于2001年3月9日下午,因活动汗出后着凉,当晚出现鼻塞、流涕、发热(体温39.5℃)。口服扑热息痛、消炎痛后热退。2天后再次发热(体温39.5℃),无寒战。并解出柏油便2次,每次量约150g,3月26日到某医院治疗。入院拟诊为失血综合征、恶性组织细胞病。予以解热对症支持治疗,口服布洛芬悬

    2002年04期 285-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热证患者血LPO、SOD、GSH—Px及红细胞膜Na+ — K+ — ATPase改变的临床研究

    方邦江;周爽;陈如泉;

    目的:研究血热证的病理实质,探讨血热证时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方法:对30例血热证患者血过氧化脂质(LPO)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红细胞膜钠—钾—腺苷三磷酶(Na~+—K~+— ATPase)的活性进行测定,并与正常组加以对照。结果:血热证时LPO呈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SOD活力及GSH—Px活性均显著减低(P<0.05),Na~+—K~+—ATPase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热证时机体抗氧化系统防御功能减弱,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强。同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能量代谢及神经信息传导障碍。

    2002年04期 287-2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中医证的关系初探

    赵冬梅;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内在联系。方法:对44例合并视网膜病变及50例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辨证分型及比较分析,结果: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血瘀兼证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组,有高血压病史者较多。结论: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气虚关系密切,治疗上以益气养阴为主,配合活血化瘀等法,并积极控制高血压,防治动脉硬化。

    2002年04期 289-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丹参饮合失笑散治疗流行性胸痛24例

    陈明贵;游德元;

    <正> 我们于1994~1999年应用丹参饮合失笑散治疗流行性胸痛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48例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4~45岁。全部病例均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胸痛,符合流行性胸痛的诊断标准(刘元钦,临床荟萃,1987,52(9):405)。单纯胸痛33例(其中一侧胸痛29例、双侧胸痛4例),胸腹痛9例,单纯上腹痛4例,颈肩痛2例。全部病例X线胸片、颈椎片正常,并可除外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带状疱疹、冠心病、胃肠道病变等。

    2002年04期 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发微量元素含量对肾气盛衰的判别分析

    马威;薛莎;吴文莉;刘毅;任易;管竟环;

    目的:通过研究人发中微量元素与肾气的关系,探询中医肾气的量化指标。方法:分别检测1010例男性和1372例女性人发中9种微量元素,先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对其年龄分段,男性分为9组,女性分为8组,再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判别方程。结论:正常男性、女性人发微量元素含量回判,与实际年龄的符合率分别为85.1%和82.0%,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人发微量元素判别符合率分别为26%和21%;结论:人发微量元索可以作为肾气的量化指标,并且,通过Fisher差别方法可以对肾气盛衰定量分析,进行健康评价。

    2002年04期 2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肾虚衰老与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关系的研究

    王学美;富宏;刘庚信;

    目的:观察肾虚衰老与外周血线粒体DNA缺失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力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动力学技术。结果:老年肾虚组线粒体DNA缺失较青年组和老年对照组明显增多、呼吸链复合酶Ⅰ、Ⅳ的活力较青年组和老年对照组明显降低。补肾方五子衍宗丸可明显减少线粒体DNA缺失、提高呼吸链复合酶Ⅰ、Ⅳ的活力。结论:提示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可能是肾虚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04期 294-2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三七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液分泌功能及胃粘膜保护因素的影响

    石雪迎;赵凤志;戴欣;董秀云;方杰;杨会敏;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复合方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三七对病变大鼠胃液分泌功能及胃粘膜保护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大鼠胃液分泌功能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胃粘膜血流量(GMBF)减少,氨基己糖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1)。三七粉治疗12周,大鼠胃液分泌增多,GMBF增高,MDA含量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氨基己糖含量增加不显著。提示三七能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的胃液分泌功能,增加GMBF、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2002年04期 296-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思考

    周文泉;于向东;

    <正>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其发病率也在相应增多,已成为人类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2002年04期 299-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经方在男科病中的应用

    黄海;胡加富;

    <正> 1 五苓散治水疝睾丸鞘膜积液中医称之为水疝。对病机属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停蓄者,可首选五苓散化气行水。对水湿郁久化热者,可酌情加用黄柏、木通、车前子;对寒湿偏甚者,肉桂易桂枝,并加小茴香等药。

    2002年04期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风病中医治疗10法

    王新志;刘向哲;

    <正> 王新志教授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医疗与教研工作。治病讲究辨证,临床疗效独特。现将其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整理如下。导师认为,中风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致使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终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其病机概而论之有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血(血瘀)、气(气逆)、虚(阴虚、气虚)六端,而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则为其基本病机。所以临证用药应重点把握以下环节。

    2002年04期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9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络病学在疮疡病理生理及诊疗中的应用

    李萍;杨丽彩;盛巡;王芳;黄启福;

    <正> 慢性难愈合性皮肤溃疡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了疾病发展变化的实质,形成了多种学术理论。我们通过对慢性皮肤溃疡的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分析,认为慢性皮肤疮疡有着“虚、瘀、痰、毒”的病理实质,是疮疡在“络病”中的体现。其病理实质的内涵尚需在以后的临床和研究中加以充实。

    2002年04期 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知柏地黄滴鼻剂治疗口腔阿弗它溃疡47例

    文萍;黄小珍;

    <正> 阿弗它口腔溃疡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口腔粘膜病损,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我们自1999~2001年尝试采用中药制剂知柏地黄滴鼻剂治疗47例患者,疗效较满意。1 临床资料在临床上选取90例阿弗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男19例,女28例。年龄11~43岁,平均年龄33.47岁,病程3个月~12年。对照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14~40岁,平均年龄32.97岁,病程4个月~11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2002年04期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如何辨治慢性肝病食欲减退?

    林宗广;

    <正> 答;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手术后等,常有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痛,腹胀等症状,其中以食欲减退为主诉者为数不少,若针对食欲减退有效治疗,达到增进食欲,往往其他伴随症状及肝功能相应逐渐改善。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消化、吸收、转运等功能。《医宗必读》云:“不能食皆脾虚。”《东垣十书·脾胃胜衰论》云:

    2002年04期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怎样选用中成药治疗白血病?

    胡献国;

    <正> 答: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某一种血细胞或多种血细胞自发地无限制地增生和幼稚化,并广泛浸润于体内其它组织器官,以发热、贫血、出血、感染、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中成药配合治疗白血病,可减轻病人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分述如下。当归芦荟丸:当归芦荟丸有清热利湿通便之功,为国内首创的治疗慢粒的最为有效的药物,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当归芦

    2002年04期 313-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麻子仁丸主脾约证为何出现大便硬小便数?

    王付;

    <正> 答: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设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临床如果能恰当用之,治疗效果非凡,并可治疗疑难杂病。如何认识脾约证,为何会出现大便硬,小便数?试将拙识略述于次,以飨同道。认识脾约证,必须从脾的生理功能入手,方可认清脾约证的病理病变特征,如脾在运化水津方面,一是上输走水道:“饮

    2002年04期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1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症要点有哪些?

    张平;

    <正> 答:胆道蛔虫症是由于肠道内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常见急腹症。针灸是本病症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止痛方面具有效果好,见效快的优点。针刺治疗本病有解除胆道痉挛,增强胆管和胆囊的运动,加速胆汁排出,从而使蛔虫退出胆道,进而达到消炎止痛退热的作用。现将针灸治疗本病症的要点介绍如下。

    2002年04期 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七情内因说的思考

    林其盛;

    <正> 宋·陈言(字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白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中医学以七情来概括人的精神活动,含近代术语的精神、意识,心理等)。这一“七情内因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了中医病因学模式,一直被遵循至今。然而作为内因,则疑义甚多。不能从实质上解释病因学机理,反而把病因学导入模糊的概念之中,与临床实际相去甚远,极大地阻碍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为探讨七情的本质,以传统理论为依据,运用辨证唯物论观点阐明七情的病因特点,提出七情内外因相关说。

    2002年04期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浅论脾肺关系与脾肺同治

    张光奇;

    <正> 1 调肺运脾可强身之气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的呼吸和脾的运化功能,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之气,是组成气的重要物质基础。《灵枢·决气篇》云:“上焦,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是谓气”。又《灵枢·营卫生篇》云:“上焦之气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液,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因此,呼吸功能与运化功能

    2002年04期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肝论治水肿

    陈安凤;

    <正> 水肿一证,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能遂其条达之性,气机通畅,实有助于水液的排泄,唐容川《血证论》云:“气与水本属一家”,“气行水亦行”,“治气即治水”。可见肝与水肿的发生与治疗有密切的关系。1 肝与肺之水肿肝主藏血,性喜条达;肺主气,性喜宣肃,通调水道。当肝气郁结,气火上升太过时,肺之宣肃失司,制节不行,气不得降而上逆喘咳、便秘;同时水道不通,小便不利而发为水肿。王孟英

    2002年04期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青风藤临床运用刍议

    王光晃;王耀之;

    <正> 青风藤首载《本草图经》,《中药大辞典》将其归纳为“性味苦平”,具有“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等功效。笔者在学习和参考历代医家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将青风藤试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肾病综合征等病证,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分述如次。

    2002年04期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