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名医郑寿全运用辛温药物的探讨

    宋兴;

    讨论了清代温补专家郑寿全运用辛温药物的独到心法。指出其辨证要点是:“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其疗效判定标准是:(1)出现“阳药运行,阴邪化去”的“烦躁”、“昏闷”等多种证候,但速发自已;(2)津液未伤;(3)脾健胃和。服辛温药的疗程确定标准是:“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服辛温药的善后方法是;“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

    2001年10期 581-583+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53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卿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周围神经病变

    谭永东;

    <正> 徐长卿有解毒、祛风、消肿止痛等诸多功用,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对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有较好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糖尿病肾病:笔者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常加入徐长卿一味,每每获得较好疗效。如治陈某,男,58岁。患糖尿病10年,近1年来出现下肢浮肿,神倦乏力,夜尿多,尿常规检查多次发现尿蛋白(+~++),尿24小

    2001年10期 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卿治疗高血压

    邵明政;李启民;

    <正> 徐长卿性味辛温,归经肝肾。有祛风通络、止痛止痒、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疼痛、湿疹、顽癣、风疹瘙痒等病症。近年来笔者运用徐长卿为主药,外敷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方法:取徐长卿根20g,草决明10g,青木香10g,磁石10g,菊花10g,牛膝10g,防己10g,地龙10g。上

    2001年10期 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卿临床应用琐谈

    魏宝华;

    <正> 徐长卿,辛温无毒。《本经》称其主“疫疾,邪恶气,瘟疟”。《肘后方》载其能治“注车注船”之候。《别录》谓“益气”。《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除风湿”。笔者临证20余年,运用此药治疗多种疾病,疗效甚佳,兹

    2001年10期 584-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卿治疗顽固性变应性皮肤病

    郎玮;

    <正> 徐长卿治疗顽固性变应性皮肤病,是浙江省名老中医严兆象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之一。笔者自幼患顽固性荨麻疹,或躯干或四肢反复发作,风团初起如硬币大小,继而连接成片直径可达10cm余,十分瘙痒,口服强的松、扑尔敏能暂时消退。1977年,笔者16岁时一次隐疹发作,严老赐方一张。药物组成:徐长卿15g,荆芥10g,防风10g,生地黄15g,黄芩10g,炙大黄6g,大枣3枚,生甘草3g。水煎

    2001年10期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卿外用治疗周围神经麻痹

    韩国英;彭良;

    <正> 近年来,我们用徐长卿加味熏洗治愈周围神经麻痹6例,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2001年10期 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卿治疗卡他性结膜炎效佳

    王洪泉;

    <正> 笔者对89例卡他性结膜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每于辨证遣方用药中加用徐长卿,取得较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2001年10期 585-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卿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王忠民;

    <正> 徐长卿辛温,归经肝胃,不仅可以治疗内科疾病,也可以治疗妇科疾病,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十分明显。

    2001年10期 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长卿可做细辛代用品

    谢海洲;

    <正> 徐长卿属萝摩科,其根细长,初看好似白薇,但味道不同,其气味较香,但如嚼之稍有麻辣感,在细辛缺短时可代替细辛,用于止痛效好。笔者用此药代替细辛,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论牙痛、心腹痛、痛经、跌打损伤的疼痛,都可用此止痛,且用量不受细辛常用量(“细辛不过钱”)的限制,可以用

    2001年10期 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急症的体会

    熊继柏;

    <正> 急症不仅病势险急,而且症情复杂。临证诊断与治疗,力求迅捷、准确,务必尽快取得速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点,笔者在此谈点体会。1 辨证候细察隐微任何急症,都有其症结所在,而这个症结又往往隐藏在某一处,反应于某一点。临证必须善察隐微,弄清疾病的症结所在,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果断治疗。否

    2001年10期 587-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汝兴治疗癫痫小发作经验

    胡庆全;孙海燕;

    <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汝兴教授在癫痫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对癫痫小发作的辨治具有独特见解,兹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2001年10期 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钢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周恩超;

    <正> 王钢教授为江苏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中心主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工作20余年,学验俱丰。吾随师学习数年,颇有收益,兹将其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作一浅介,以供同道参考。

    2001年10期 590-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体会

    赵杰;

    <正> 糖尿病,因临床常见多饮、多尿、身体消瘦的症状表现,所以多属中医“消渴”范畴。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因复杂。其病机特点多概括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伤阴者脾阴首当其冲。脾阴虚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试作探讨如下。

    2001年10期 592+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胃食管反流病辨治体会

    王天龙;

    <正>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嘈杂、灼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口、咽、喉、气管等组织损害。本病与中医学中嘈杂、吞酸、噎嗝、梅核气、胸痹等症相关。至今对本病,中医尚无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标准,兹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谈谈笔者个人的辨治体

    2001年10期 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女性尿道综合征治验体会

    查华清;

    <正>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小腹坠胀等)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无明显菌尿的一组症候群。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常反复发作,临床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根据症状,尿道综合征当属中医“淋证”范畴,笔者对尿道综合征以肾气(阳)亏虚、肾阴不足、脾虚气陷、肝郁气滞进行治

    2001年10期 594-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耳埋针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7例临床研究

    向东方;司徒仪;梁雪芳;程兰;章国来;

    <正>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病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症状表现为痛经、不孕、月经失调及盆腔包块等。其中痛经是最主要的具有特征性的症状,解除这一症状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激素类药物如丹那唑、内美通疗效确切,但副作用明显。手术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自1997年以来,

    2001年10期 596-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书讯

    <正> 由风湿病专家杨仓良主编,全国50多位医药专家参与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动物本草专著——《动物本草》日前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200万字,分上、中、下3卷,收录动物药1700余种,单验方2万多首,重点突出临床应用,是收录品种全、体例新,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用性的一本好书。历代医家常将动物药称为“血肉有情之品”,并认为有“愈顽疾起沉疴”之神奇功效。本书对科研及临床工作者研究和临床使用动物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动物本草》是杨仓良先生的又一力作,是《毒

    2001年10期 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方马钱子散穴位贴敷下关穴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临床观察

    马小平;

    <正> 周围性面瘫,目前多认为与寒冷刺激、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笔者运用复方马钱子散贴敷下关穴治疗本病6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探讨其治疗机理,系统观察了复方马钱子散穴位贴敷下关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2001年10期 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康胃颗粒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288例临床观察

    陈飞松;危北海;姚伟;罗晓梅;

    用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的康胃颗粒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288例,以德诺三联疗法作为对照治疗(74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主症和脾胃虚弱、湿热内蕴证型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胃镜、病理以及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级数等方面的作用,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康胃颗粒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01年10期 599-6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冠心通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6例临床观察

    张毅;范平;

    为了观察冠心通合剂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将66例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予中药冠心通合剂治疗;对照组30例,予消心痛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脂变化及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93.33%和75.00%、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计分、TIB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能明显降低TC、TG,升高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冠心通合剂有良好抗心肌缺血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2001年10期 602-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养胃合剂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46例

    张孝娟;沈英森;刘智勇;王奕鸣;郭良君;孟辉;赵常鹰;

    <正> 放疗和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我们对经验方养胃合剂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功效进行了临床研究,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0月~2001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恶性肿瘤的病例120例,以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常规放化疗加养胃合剂)46例,男34例,女12

    2001年10期 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龙蛇口服液合参麦注射液对中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秦志丰;魏品康;李相勇;

    应用中药金龙蛇口服液及参麦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35例,并与应用化疗的16例患者对照。结果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体力指数(Karnofsky评分)及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CD_4、CD_4/CD_8亦明显升高,CD_8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化疗组除CD_4/CD_8略有改善外,NK细胞活性、CD_3、CD_4较治疗前下降。两组肿瘤标志物CEA及CA_(19-9)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药金龙蛇口服液及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良好作用。

    2001年10期 605-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补髓生血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1例临床观察

    李学军;周莲云;

    临床采用补髓生血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1例,同时观察患者证候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后主症改善明显,出血程度减轻;治疗后血液三系指标均有上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羟丁酸脱氢酶(HBDH)治疗后均值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

    2001年10期 607-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临床观察

    吉海旺;姚淑莲;罗强;曹小菊;

    目的:观察以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3例口服祛风湿灵胶囊2号加芬必得;对照组39例口服雷公藤总甙片加芬必得。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有较好疗效。治疗组总体疗效及改善肿胀、血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2001年10期 609-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鲜生地黄汁配合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重症型病毒性肝炎38例临床观察

    贾建伟;杨积明;袁桂玉;

    为提高重症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采用在中西医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鲜生地黄汁治疗属于中医热毒炽盛及血热妄行两种证型的慢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8例,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出血消失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

    2001年10期 61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肾淀粉样变性病病案

    占永力;

    <正> 1 病历摘要庞某某,男,70岁,住院号063593。主因双下肢浮肿反复发作6年,加重1月,于2000年6月21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诊为“肾病综合征”,间断服用中药及速尿等利尿西药治疗,水肿时轻时重。1月前水肿加剧,在某医院住院治疗30天,经肾脏病理穿刺确认为“肾淀粉样变性病”,予利尿、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治疗无效,遂入我院转求中医治疗。入院时症见:周身浮肿,腰以

    2001年10期 61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地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脑肺康的防治作用

    李莉;阮英茆;张旭晨;韩晓男;朱明娟;徐新林;褚雁;陈颖;李亚辉;

    为了探讨脑肺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防治作用,将金黄地鼠分为对照组、吸烟组和脑肺康防治组(脑肺康组)。脑肺康组于吸烟前15天给予脑肺康灌胃。吸烟组和脑肺康组均放入吸烟箱中,每次燃烧10支香烟,每天2次,每周5天,连续3个月。于吸烟3个月后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吸烟组出现了COPD的病理改变,血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SOD含量低于对照组;脑肺康组COPD病理改变较轻,MDA含量低于吸烟组,SOD含量高于吸烟组。表明吸烟能成功复制出COPD模型,脑肺康对其具有防治作用。

    2001年10期 615-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择时服用淫羊藿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王菲;郑杨;肖洪彬;周敏;刘艳旭;李国清;

    为了证实《黄帝内经》“择时服药”理论的科学性,本研究通过择时服用淫羊藿对幼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服药时间与药效的关系。结果显示:(1)淫羊藿煎剂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可以使雌性小鼠子宫增重,雌二醇(E_2)含量升高,雄性小鼠血清睾酮(T)含量升高。(2)卯时、酉时服药对雌性小鼠子宫增重,E_2含量升高,雄性小鼠血清T含量升高有不同程度影响,卯时作用强于酉时。表明补肾壮阳药清晨服用效果最佳。

    2001年10期 619-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补肾中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研究

    石印玉;詹红生;赵咏芳;沈培芝;徐宇;

    为了比较补肾复方对成骨细胞(OB)、破骨细胞(OC)的药效异同,用MTT法测定OB增殖能力,骨陷窝计数定量评定OC骨吸收活性。结果,金匮肾气丸、补肾益精方、知柏地黄丸、西药倍美力对OB增殖的平均影响率分别为159.2%、121.5%、21.6%、75.7%;对骨陷窝数的平均影响率分别为50.2%、21.0%、19.8%、38.1%。表明平补阴阳药既促进OB增殖又抑制OC活性,加重温阳药促OB增殖作用加强,加重养阴药的作用则相反,养阴并加入泻火药则对OC活性和OB增殖均表现为抑制。

    2001年10期 621-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林宗广;

    <正> 肝硬化腹水为难治性疾病,预后不良。理想的治疗应针对肝质硬变,以改善肝脏组织学病理变化,从根本上逆转导致腹水的病理基础,但至今尚缺少肯定有效的治法。然而,中医治疗本病,从古至今通过长期实践与总结,有不少理论与经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精华与糟粕,要求我们去取弃。建国以来,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水平有所提高。多年来我们在中医、

    2001年10期 624-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研究中几个被忽略的问题

    涂胜豪;胡永红;

    尽管近10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但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不足之处。从以下3方面提出了看法:一是注重中药对全身受损器官的治疗作用。许多常见风湿病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每种疾病,除了特有的靶器官受损外,全身其他组织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非特异性靶器官组织的治疗的重要性不亚于特异性靶器官。由于受累器官广泛、高发、重要,因此应加强中医中药对众多受损的非特异性靶器官的治疗研究。二是加强对中药治疗后疾病预后结局总体评估的研究。评价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应以患者预后为终点指标,而非注重生理指标的变化,因为短期效果良好并不表示能改善长期预后,有效的证据并不等同于有益的证据。因此要大大加强对难治性风湿病的远期预后指标的评估,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强对有效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解毒”研究。治疗风湿病的中西药中,有很多有效的药物因存在毒副作用而限制了其广泛运用,若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药里探索出拮抗这些毒副作用的方法,将极大地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2001年10期 627-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赵学军;李任先;

    <正>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前提,而后者又是许多血管及脏器疾病的主要基础病变之一,所以颇受医学界的关注。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高脂血症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而且与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过去人们比较重视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尤其注重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现在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上述疾病的独

    2001年10期 629-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穴位药罐离子导入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6例

    田开宇;赵喜新;郭建立;

    <正>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笔者选用肘劳穴(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和手三里穴,采用贮药拔罐和低频脉冲直流电离子导入结合的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了治疗。1 临床资料自1999年2月以来对门诊患者中36例采用本法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7~66岁;病程7天~4年。2 治疗方法

    2001年10期 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补肾起痿胶囊治疗阳痿100例

    刘信江;史宗强;郑友灿;

    <正> 阳痿是男性科的一种常见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为“阴痿”。《景岳全书》曰:“阴痿者,阳不举也”,指出阴痿即是阳痿。多由于恣情纵欲,频犯手淫,导致精气虚损,命门火衰,或由于思虑、惊恐伤及心脾肾而成,或因肝失疏泄,湿热下注,宗筋弛纵所致。临床当根据病因病机结合舌脉进行辨证施治,常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多年来对100例阳痿病患者采用补肾起痿胶囊进行治疗。现将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2001年10期 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针治疗痔瘘手术后尿潴留210例

    王丽萍;陈玉爱;王强;

    <正> 尿潴留是痔瘘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我们对痔瘘手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并对耳针与体针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我们共手术治疗痔瘘病人2208例,其中术后6~8小时不能自行排尿者诊为尿潴留,共420例。对420例患者均行针刺治疗,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210例。甲组行耳针治疗,乙组行体针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分

    2001年10期 63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凉血解毒方治疗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86例

    曹雪辉;廖烈辉;

    <正> 近1年多来,我们运用自拟凉血解毒方治疗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86例,并与西药迪银片治疗81例对照观察,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1998年2月~1999年4月的门诊病

    2001年10期 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通腑泻热法在急性热病中的应用体会

    侯丕华;王君;

    <正> 通腑泻热即以寒下药物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及体内的秽浊积热,属中医“八法”中的下法。笔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通腑泻热法在急性热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突出,将本法辩证地与其他法则结合运用,则更可扩大其治疗范围、提高疗效,发挥中医在急性热病治疗中的优势。现就临床应用体会简述

    2001年10期 63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脉散加减合654—2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20例

    张汝菁;童文新;董延芬;周仪洁;李秋艳;辛莉;庄宏;陈雨恒;

    <正>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又称Shy—Drayer综合征(SDS),是一种以植物神经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多系统变性疾病,治疗较为困难。笔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生脉散加减合654—2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2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1年10期 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鼻衄须分经论治

    程康明;

    <正> 鼻衄之因,多责之风邪化燥,肺胃热盛,肝火上炎或阴虚火旺,气虚不能摄血等。前三者属于实证,后二者属于虚证,笔者在治疗鼻衄的过程中,取得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 鼻前段出血,清肺泄热肺开窍于鼻,阴阳之气出入其间,风热燥气上犯鼻窍,中隔前段首当其冲,初起每伴头痛多嚏流涕等上感见症,局部检查则见中隔前段粘膜充血,肿胀,继则溃疡糜烂,出血,其量不多,稍加压迫即可停止,常反复发作,治当清肺泄热。自拟清金止衄

    2001年10期 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辨治用药宜忌刍议

    林群莲;黄发盛;

    <正>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血便,病程缓慢,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脾胃受伤,湿郁热蒸,邪并大肠,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而发病。初起多气滞湿郁,郁而化热,湿热蕴结脾胃大肠,实证居多;日久不愈,脾胃受伤,易转寒湿,或兼夹热邪,多成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

    2001年10期 635-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葛根芩连汤辨治肺原性心脏病

    徐忠正;

    <正> 笔者运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有明显效果。1996年在湖北中医学院进修时,有幸侍诊于梅国强教授,常见梅老师用葛根芩连汤治疗顽难宿喘,使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剖陈如下。

    2001年10期 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与辨证论治

    曹建萍;

    <正>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疾病,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西医治疗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是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大(如神经阻滞剂、利血平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阶梯治疗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治

    2001年10期 636-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草灵丹治疗白发的体会

    张善举;

    <正> 白发,历代医家普遍认为是早衰的症状之一。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应用草灵丹一方,尚具疗效,兹将体会介绍如下。草灵丹见于清·鲍相璈撰《验方新编》,药物组成为:“炒川椒、酒苍术各四两,盐茴香、茯苓各二两,川乌、炙甘草各一两,酒熟地、山药各三两,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九至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服后以干食物压之”。八味药共为20份,花椒、苍术各4份,酒熟地黄、山药各3份,盐茴香、白茯苓各2份,川乌、炙甘草各1份。共细末过筛,笔者为制备方便,炼

    2001年10期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