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学林;
张景岳补肾治法的特点,主要是温阳补肾,从重从纯;同时重视养阴治形、填补精血以补肾;并能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通过上述方法,创制了一系列的补肾新方,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补肾治疗体系,对历代医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这些治法及方药仍能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2001年07期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正> 中国中医药学会拟于200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现征文如下。中医药现代化的概念、任务与策略;面对WTO中医药行业应对之策的研究与思考;中医药临床、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与举措;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医药科研、管理现代化的研究与举措;中医药的多学科研究;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研究与对策;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研究;与中医药现代化相关的研究。要求论文字数在3000字左右,并附400字的摘要,经单
2001年07期 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开诚;
<正> 笔者用马鞭草炖豆腐治疗热症哮喘6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患者张某,40岁,农民,1995年9月4日就诊。患者自述有哮喘病史20年,发作时病人常感突然胸闷窒息,呼吸不畅,喘咳不止,不能平卧。每服西药氨茶碱、扑尔敏、复方甘草片等,可以暂时缓解,常反复发作。查体:患者唇指紫绀、面色苍白,烦躁微汗出,四肢不温,
2001年07期 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彦卿;
<正> 近3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马鞭草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肝功能,HBsAg、HBeAg、HBV
2001年07期 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峰;
<正> 笔者曾用马鞭草鲜品治疗肺脓疡并发化脓性胸膜炎重症1例,取得很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患者孔某某,女,5岁,1963年2月因发热咳嗽,至
2001年07期 39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述平;
<正>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大剂量马鞭草为主药治疗乳糜尿38例,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3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32~61岁;病程11个月~8年,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乳糜尿,时轻时重,或有乳糜凝块,偶尔伴有血凝块,所有病人乳糜尿试验均为阳性。伴有蛋白尿者21例,红细
2001年07期 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志明;
<正>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男性常见病,以尿频、尿短、点滴不畅、夜尿多等为主要症状。近几年来,笔者以马鞭草为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甚佳,现举例如下。李某某,男,67岁,患前列腺增生症。5年来曾用前列康片、酚苄明片、金尼通片及抗菌类药物;也曾服用过中药八正散(汤)和金匮肾气丸、抵当汤、少腹逐瘀汤等。症状时有改善,但夜尿仍在5次左右,排尿不爽、尿
2001年07期 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百祥;谭李红;
<正> 马鞭草性微寒,味苦酸,具有祛风清热,活血消积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湿热痢疾、腹泻、黄疸、闭经等,也有用于血淋的文献记载。笔者用马鞭草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镜下血尿久不消者,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2001年07期 39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清;
<正> 此法乃笔者于1998年下乡医疗中,当地一老中医所授。该医每遇泌系系结石患者,均予马鞭草(鲜)1把(约60~120g),洗净切细,水煎服。此后余临证时,在辨证施治处方中,常加入马鞭草(干)15~30g,颇具效验。兹择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2001年07期 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喻康野;
<正> 笔者以单味马鞭草煎汤洗浴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收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如治李某,男,72岁,于1995年12月20日就诊。患者4年前患全身皮肤瘙痒,入冬即发,至次年春季气候转暖时方可缓解,症状逐年加重,近1月来全身皮肤瘙痒不止,烦躁不宁,每晚入睡前需用冷水沐浴,方能安睡片刻,伴口干、消瘦、反复感冒,曾用赛庚啶、安定
2001年07期 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学文;
<正> 马鞭草,《名医别录》云:味苦、微寒、无毒。临床上多用于破血散瘀通经,利水消肿杀虫,清热解毒。笔者用其治疗跌打损伤,疗效卓然。如李某某,男,24岁,因下楼将右足扭伤,当即疼痛不能行走,踝腓侧副韧带压痛,采鲜马鞭草100g,鲜桑叶、樟树叶、韭菜各50g,均用酒少许炒热敷伤处,绷带包扎,约2小时后即可走
2001年07期 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俞中元;
<正> 中医界有“怪病多痰”、“久病多瘀’等说,笔者从临床上观察体会到火热内郁亦是造成某些难治症或怪症之病因。火热内郁,多由气机失调,郁久成热化火,不得张扬所致。郁热在内,营血不调,正气不能外达,遂使四肢体表反见虚寒畏冷状,或赢弱无力状,成真实热假虚寒之局;亦有火热偶而冲发,突如其来,则或痛或胀,或
2001年07期 39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瑞斌;沈秋华;
<正> 黄疸病,阳黄易治,阴黄难愈。慢性肝炎阴黄若血胆红素不高者治之不难,而胆红素显著增高者治之棘手。我们把后者暂称为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阴黄),本病的显著特征就是阴黄和高胆红素血症,以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称慢活肝)合并胆汁淤积者较为常见,慢活肝胆汁淤积发生率为12%~20%,血清胆红素超
2001年07期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毅;薛莎;马利;
<正> 肾脏疾病由于病程长,病情缠绵,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因而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当病情处于迁延期、缓解期时,患者临床症状往往很少,或根本无任何临床症状,在辨证治疗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笔者兹将管竞环主任医师辨治无症状肾脏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2001年07期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伍翀;胡庆全;
<正> 上海龙华医院陈以平教授从事肾病临床工作40余载,尤其在治疗膜性肾病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对曾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无效,或激素效果差正在减量的膜性肾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2001年07期 40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贾振和;王霄扬;薛芙蕖;王峰;
<正> 患者骨髓抑制引起的外周血象降低是恶性肿瘤放疗中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临床上不同程度地影响放疗效果,我科自1997年4月~1998年10月对54例食道癌患者在放疗中应用太圣牌浓缩六味地黄丸预防外周血象降低,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2001年07期 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段阳泉;
<正> 肥胖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分单纯性和继发性。肥胖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湿”,因此脾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的脏腑,如脾胃失常常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致使阴阳不和,气机不畅,湿邪困脾,湿蕴化热,水湿代谢紊乱,溢于肌腠,而发为肥胖。兹将
2001年07期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7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如秀;
<正> 刘志明老中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结合自己50年的临床实践,提出治疗老年病,要重视高年下亏,治在肝肾;脏腑虚损,兼补五脏;本虚标实,攻补要当为原则。兹介绍于下。
2001年07期 404-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邓元江;王净净;林亚平;刘卫英;王历华;
为了研究穴位埋药线治疗癫痫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的影响。采用穴位埋药线配合辅助药物治疗(治疗组)该病88例,并与西药抗痫组(对照组)86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基本控制22、15例,显效40、33例,有效22、29例,效差3、6例,无效1、3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显效率及其整体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001年07期 406-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成银;王文英;
为了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载脂蛋白的影响,将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电针加西药组)、对照组(西药组)各60例,治疗前后观察载脂蛋白A_1(ApoA_1)、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的变化,并选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ApoA)1显著降低(P<0.01),ApoB_(100)显著升高(P<0.01),电针可显著升高ApoA_1水平(P<0.05),降低ApoB_(100)水平(P<0.05),并显著改善患者积分。
2001年07期 409-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建生;程龙;李素云;马利军;王凯;陈现亮;吴记珍;
为了评价毒素清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痰热壅肺或气阴两虚证或痰热壅肺兼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中药毒素清对其影响。以老年人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其分为治疗组(毒素清口服液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以量化评分标准为手段,并选择健康老年人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gA、IgG、IgM,C_3(补体3)、C_4(补体4)、T细胞亚群CD_3和CD_4、CD_8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3例中,痊愈10例(30.30%)、显效16例(48.48%)、好转5例(15.15%),有效率(93.93%);对照组31例中分别为5例(16.13%)、6例(19.35%)、15例(48.39%),有效率(83.8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老年人肺炎患者IgA、IgG、IgM及C_3、CD_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除C_4外均有明显改善,接近健康老年组水平,并较对照组为优。表明毒素清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痰热壅肺、气阴两虚证)具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1)降低患者体内显著升高的IgA、IgG、IgM与C_3水平。(2)提高患者外周血中明显降低的CD_3、CD_4水平,降低明显升高的CD_8水平,使CD_4/CD_8比例达到平衡,从而维持T细胞免疫调节网络平衡。
2001年07期 411-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潘雪飞;张长法;刘英娜;邱蔚蔚;常洁;施斌斌;杜斌;
为了研究肝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抗纤维化作用。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及抗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结果:肝宝冲剂治疗10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宝冲剂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复常时间、ALT稳定率及HBeAg、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提示,肝宝冲剂有显著的抗大鼠肝脏纤维化作用。表明,肝宝冲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保肝降酶效果,并能改善肝脏纤维化。
2001年07期 415-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健;于智敏;张永祥;关崇芬;吕维柏;李国勤;
所有患者均用中研2号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对比,部分患者(16例)治疗前后进行病毒载量(HIV-Rt-PCR)检测。结果:疗后CD_4绝对数升高者8例,14例下降,7例无变化;CD_4/CD_8比值2例升高,1例下降,16例无变化。CD_4绝对数和CD_4/CD_8比值两项同时上升的2例;新喋呤4例下降,11例上升,1例无变化。6例病毒载量下降,8例上升,2例无变化。从病毒、免疫、体重、症状体征综合判断,总有效率48.28%。
2001年07期 418-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刘军;
<正> 经检索近10年有关早泄的中医临床报道,治疗多不离滋阴、泻火、温肾、固涩四法。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治疗早泄有独到见解,现总结如下。既往中医多认为早泄的发生是因肾虚失其封藏,精关不固所致。而王老师通过多年临证观察发现早泄的病因多与性交时精神紧张、忧郁、焦虑及过度兴奋等因素有关,以致心神不宁、心神浮越、肾不藏志、射精失控而发此疾。符合中医心神不宁、
2001年07期 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魏玲玲;刘震;丁莉;
80例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药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连续治疗观察1个疗程(8周)。结果显示,两组的主要症状好转情况、临床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益气活血法治疗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
2001年07期 42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谭圣娥;程丑夫;刘潮;张绪生;张迪光;黄开颜;
为观察中药制剂疡必愈止痛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将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疡必愈止痛片治疗组和雷尼替丁对照组,每组各25例。以临床症状改善及胃镜检查判断疗效,结果显示本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与雷尼替丁相当,止痛作用优于对照组,并有明显使幽门螺杆菌(HP)转阴的作用。
2001年07期 423-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孝登;邱文菁;
为了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疗效,将167例T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中医辨证分两型,肺肾阴虚型以保真汤化裁治疗,脾虚肝亢型以自拟补脾平肝制动汤治疗。每日1剂,2~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81例,口服氟哌啶醇,每次0.025~0.05mg/kg体重,每日3次,2~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0.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治疗组2.023±0.982,对照组2.025±0.974,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评分分别为0.651±0.797,1.037±1.066,两组疗后均明显降低(P均<O.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81例中有71例出现副作用,治疗组86例中有1例出现副作用。说明中医辨证治疗TS疗效比氟哌啶醇为优,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2001年07期 425-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刘天锡;
<正> 1 病历摘要毋某,男,27岁,工程师,1998年8月7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情志失调、过度劳累出现四肢痿软、复视、失眠、伴重度脱发,由于病情日渐加重,1998年7月赴某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经查:重复神经电刺激呈低频递减现象,单纤维肌电图示异常改变,新斯的明试验阳性,CT示胸腺增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
2001年07期 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兆禹;罗珊珊;王雨平;李琳;刘艳红;程小(广禾);李佐才;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反映体脂含量或肥胖程度指标的差异。检测89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糖代谢、脂代谢及反映体脂含量或肥胖程度的指标。通过协方差分析校正其他因素的混杂影响后,比较中医不同证型组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并以正常血压者82例为对照。结果与正常血压者相比,高血压病患者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变化,包括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增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体脂含量或肥胖程度增加。不同证型组间相比,糖代谢、脂代谢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体脂含量或肥胖程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以肝火亢盛组为甚,其次为阴阳两虚组。
2001年07期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黄飞翔;吴耀中;严萍;叶盈;游景成;陈炳旺;
为了研究高血压病(EH)合并糖尿病(DM)是否存在更为严重的左室肥厚(LVH)以及2组中医证型,即痰瘀阻络组、气阴两虚组与LVH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按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EH合并DM组与单纯EH组的IVST、PWT、LVMI均大于正常对照组,EH合并DM组的LVDd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EH合并DM组LVDd、IVST、PWT、LVMI均大于单纯EH组;痰瘀阻络组与气阴两虚组的LVDd、IVST、PWT、LVMI均大于正常对照组,气阴两虚组的IVST、PWT均大于痰瘀阻络组。表明EH合并DM存在更为严重LVH且左室腔增大,故EH合并DM病人应积极降压以及有效控制血糖,才能减少靶器官损害。
2001年07期 43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薛莎;汤学军;马威;马利;管竞环;吴文莉;曹阳;李军;
为探讨右归丸治疗家兔肾阳虚证前后生化指标及皮质醇的变化规律。采用羟基脲复制家兔肾阳虚证模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观察右归丸对模型家兔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皮质醇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家兔经治疗后总蛋白水平有所恢复,肝功能、肾功能急性损伤得到了及时控制;胆固醇合成量增加,甘油三酯水平回落明显,皮质醇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升高;糖合成量增加,糖酵解强度提高;家兔体温回升。与造模前比较,肾阳虚证模型家兔经右归丸治疗后,除总蛋白外,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均恢复至造模前水平。一系列代谢紊乱现象得到了良好的纠正和改善。
2001年07期 434-435+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张纾难;孙瑞华;张威;
随着肺纤维化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寻求安全有效的治法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鉴于本病病理的难以逆转性,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不应是追求解剖学的复原,而应着眼于改善症状、延长寿命。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成共识的前提下,缺乏客观可行的评判标准便是影响发挥中医药潜在优势的瓶颈。本文首先结合临床体会,阐述了改善生存质量是中医固有的优势。并进一步对建立肺纤维化生存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应在中医与西医兼顾、敏感性与特异性结合以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统计学人员相配合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可行、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评价体系。
2001年07期 436-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郑洁;洪广祥;
<正> 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难治病,其发病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且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肺间质纤维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01年07期 438-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段美芳;
<正> 1 活血化瘀治滑胎例1:肖某某,29岁,1997年4月10日诊。患者20岁结婚,3年未孕,其后3年间虽连续怀孕4次,但均于2~4个月流产。阅其病历,前医皆以补肝肾、益气血中药及黄体酮、维生素E等治之。询其经期小腹胀痛,经血排出则痛减,淋漓不畅,夹有瘀块,余无所苦;察舌边色暗、有瘀点,脉细涩;B超检查示子宫后壁肌瘤(2.1cm×1.8cm)。综合脉症,断为瘀血蓄于胞中,结为
2001年07期 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宗广;
<正> 答:正常人肝脏内含少量脂肪物质,占肝重2%~4%。在正常情况下,脂肪在人体内合成、分解、储存与运输呈动态平衡,肝脏在维持这一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功能不良,平衡失调,过量的脂肪积聚于肝脏,并超过5%以上,则可出现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可无任何症状,常于体检时被发现。中、重度脂肪肝可有肝肿大、肝区胀闷或痛、乏力、食欲减退、恶
2001年07期 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献国;
<正> 答:药物性静脉炎为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或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临床特点为患肢局部不适或肢体轻微疼痛,触诊常可发现患肢有一条索状硬结,有明显压痛。近年来,药物性静脉炎有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2001年07期 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平;
<正> 答: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影响很大,针灸是首选的康复治疗方法。现将治疗要点介绍如下。1 明确治疗法则:中风后遗症的病理基础是大脑组织的损害,且其损害面积的大小、部位的差异,病程的长短,均与日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关系。促进大脑组织损害的康复,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目的。针灸亦然,故笔者认为针灸立法应遵循醒脑开
2001年07期 44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连波;
<正> 答:反流性肾脏病是由于膀胱粘膜下输尿管段的先天性异常,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内反流导致的肾脏病,肾脏形成瘢痕,最后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衰。长期以来对一侧或双侧不规则瘢痕的固缩性肾脏,多年被误诊为“慢性肾盂肾炎”。过去认为慢性肾衰的病因中有25%左右是“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现在国内外资料认为过去的这种“慢性肾盂肾炎”实际包括大部
2001年07期 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汉良;
<正> 疰夏是夏季常见病,为夏季感受暑湿之邪,损伤脾胃之气,耗损阴液所致的一种病证。以怠惰嗜卧,眩晕乏力,心烦多汗,纳食不佳,或低热不退为基本特征。根据笔者30余年的辨治本病的体会,认为治疗疰夏需注意常中有变,同中求异,其基本治则探析如下。
2001年07期 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庚甫;
<正> 古人曾有“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之说,吴鞠通更是明确指出:“方中所定分量宜多宜少,不过大概而已,尚须临证者自行斟酌,盖药必中病而后可,病重药轻,见病不愈,反生疑惑;若病轻药重,伤及无辜,又系医者之大戒。”笔者体会,只要业医者能够活学教材,识而志之,又能师法古人,触类而长之,就触基本
2001年07期 44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赖少清;
<正> 食管贲门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迄今为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仍是提高食管贲门癌的治愈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而早期发现又是关键。由于早期食管贲门癌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一旦出现症状就医,多数人已是中晚期患者。如何早期发现食管贲门癌,仍是医学工作者的一个努力方向。我国医学工作者,根据中医学认为青紫舌与食管贲门癌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原理,在20世纪
2001年07期 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费国斌;
<正> 宋·周敦颐《通书》云:“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本性是静,精神知觉是动,在活动刚萌生而尚未明显之时,叫做几。”《朱子语类》云:“未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有理便有气,流性发育万物。”这几与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万事万物生发,皆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的就是几。几者,“流行发育万物”,
2001年07期 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