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以岭;
运动神经元病系指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变性疾病,主要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提出了从奇经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的见解,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既继承了传统中医理论,又未囿于成说。
2001年06期 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873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司新会;翟理黄;
<正> 从1997年2月~1999年3月,我们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46例,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年龄60~78岁,平均68岁,出血病史1~10天,消化性溃疡33例,急性胃粘膜病变6例,胃炎7例;对照组30例,年龄60~76岁,平均65岁,出血病史1~8天,消化性溃疡20例,胃炎5例,急性胃粘膜病变5例。诊断标准:(1)年龄60岁以上;(2)有黑便或呕血等临床表
2001年06期 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蓝正字;
<正> 30年前,笔者在农村基层卫生院工作,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常用鲜马鞭草捣汁外涂,每获良效。现介绍近年典型病例如下。例1:患者周某,女,54岁。患者有类风湿病史。1999年8月患带状疱疹,皮疹如带状分布于腰肋间,灼热刺痛,经用抗菌抗病毒并肌注丙种球蛋白治疗1周余,未见明显减轻,且部分疱疹感染化脓。遂嘱家属
2001年06期 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董映枢;
<正> 马鞭草味苦性寒,入肝、脾、膀胱经。功能活血散瘀,通经利水,清热解毒。笔者临床用于内、妇、儿各科疾病,多有良效。兹举百日咳案例介绍如下。李某,女,4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咳嗽2周,2周前感受时邪,咳呛连声,日轻夜重,咳时弯腰曲背,涕泪交流,甚则呛吐饮食,并有鼻衄,痰中带血,眼睑浮
2001年06期 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温成平;
<正>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小腿的急性炎性皮肤下结节,好发于青年女性,春秋季多见病情缠绵难愈。中医有类似“梅核丹”、“瓜藤缠”的记载,认为与湿热内郁、血瘀凝滞有关。笔者运用马鞭草为主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2001年06期 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子辉;
<正> 马鞭草味苦性寒,能活血散瘀、消肿解毒、通淋利尿,临床主要用于关节痛、跌打损伤、肝炎、腹水、经闭、痛经、水肿、水泻、痢疾、疟疾等。用于顽固性而神经麻痹为师传验方,笔者在20年临床实践中,运用马鞭草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现举例介绍如下。
2001年06期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洪泉;
<正> 先师李永才系长春中医学院教授,笔者有幸随诊,目睹其每遇口腔溃疡于辨证遣方中加入马鞭草20~50g,疑而问之,其曰:“马鞭草微寒、入脾经,清热消肿,杀虫止痛,且有活血生新之功,乃口腔粘膜修复之良药,如以鲜品取汁漱口效果更佳。”近20年反复验证,临证加用马鞭草皆可获事半功倍之效。现录验案如下。
2001年06期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云峰;
<正> 近几年来,笔者临证,常在辨证组方的同时加入马鞭草,治疗男科诸疾,收效甚为满意。今试举几例介绍如下。子痈:许某,48岁,干部。右侧睾丸肿胀坠痛3天,行走不便,夜寐不安,伴发热、纳差,全身乏力。在当地医院静脉点滴环丙沙星2日效不著。查体:体温38℃,右侧睾丸、附睾明显肿大、触痛。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责之肝经湿热下注,治拟清热利湿,解毒消痈止痛。处方:马鞭草30g,龙胆草5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
2001年06期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惠珍;
<正> 马鞭草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湿热黄疸,痢疾,经闭,痈肿疮毒,牙疳等。笔者于临床中则用该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每获良效,尤其是止痛效果,更为突出。用马鞭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能明显缓解疼痛,还使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包块缩小,且不抑制月经来潮,价格便宜。若单用,可用马鞭草30~50g,白米酒及
2001年06期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朱玲;
<正> 近几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马鞭草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流行性结膜炎,屡获良效,现介绍如下。念珠菌性阴道炎:以马鞭草30g(外阴痒甚加蛇床子15g),水煎30分钟取汁,置专用脸盆中,先熏后坐浴,浸泡阴道10分钟;同时以消毒纱布裹中指清洗阴道皱褶,每晚1次,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8例,25例1个疗程治愈;2例2个疗程治愈;1例3个疗程治
2001年06期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吕淑民;
<正> 马鞭草,始载《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苦,微寒,入肝、脾经,有清热、利水、破血、消肿、杀虫等功效。在临床中,善用马鞭草为主药,口服治疗痛经,外用治疗阴痒。痛经:刘某,痛经2年余。他医皆以温经散寒止痛为法,效不显。查看其人形体偏瘦,木火偏旺,舌红苔薄
2001年06期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深涛;
<正> 胰岛素抵抗或不敏感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指胰岛素浓度正常或不断增高的情况下胰岛素生物效应仍低于正常,或不断增加胰岛素注射量仍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与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功能紊乱及其内分泌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代谢紊乱性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控制原发病或并发症、调整
2001年06期 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王敬卿;
<正> 王某,女,30岁。反复发作性头痛5月余。患者5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伴头昏、烦躁欲呕,于某脑科医院经各项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予补液治疗暂可缓解,但仍反复发作,遂请周老师治疗。症见:头痛较剧,睡后缓解,立起加剧,以后脑疼痛明显,头部有重压感,头昏,伴耳鸣怕冷,出冷汗,颈僵,纳差,大便偏烂,口干苦粘,苔腻色黄,脉细滑。中医辨证:气虚清阳不升,痰浊上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2g,黄芪
2001年06期 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祖武;
<正> 近年来笔者根据前人“肝生痰”,“有湿即可生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的论述,应用化痰散结方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在加速黄疸消退,治疗脂肪肝,促使肿大的肝脾回缩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现阐述如下。
2001年06期 334-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国;俞渊;
<正> 自1998年1月~2000年1月,我们对来我院就诊的116例不孕症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现将经治疗后受孕并平安分娩的52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52例病人中,原发性不孕者13例,继发性不孕者39例。年龄23~39岁,其中23~26岁14例,27~30岁24例,31~34岁9例,35~39岁5例。不孕时间1~9年。据临床症状和输卵管
2001年06期 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琪;
<正> 1 病例介绍例1:唐某,男,69岁,1997年1月17日初诊。患者曾担任某机关领导,自1990年离休后精神逐渐抑郁,情绪低落,沉默少言。近3年来记忆力明显下降,每夜入睡困难。经CT检查小脑明显萎缩有腔隙性脑梗塞数处,曾用脑活素及扩张脑血管药物皆无明显疗效,求治于中医。除上述症状外,见其面容呆板,双目少神,表情苦闷,沉默寡语,入夜烦躁不宁,舌质紫、无苔,脉
2001年06期 336-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成秀梅;
<正> 任琢珊教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兹将吾师辨治中风兼症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中风手胀中风手胀是中风比较常见的兼症之一。很多中风患者在恢复期往往肢体近端的功能恢复还比较理想,而远端尤其是手的功能恢复较慢,同时瘫手可见到手肢肿胀、手指增粗发胀、皮色苍白发亮或青紫发绀,触之发凉,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吾师认为其根本原因乃营卫不和、痰瘀阻滞、气血运行失调所致,故治
2001年06期 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纪全;
<正> 1 病例介绍例1:郑某某,男,4岁,1989年7月18日初诊。患儿高热4天(体温39.8℃),伴有抽搐,昏迷,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小便短赤,大便不通,舌苔白灰粗,脉弦数。西医诊断为乙型脑炎。中医辨证:暑风外袭,气营两感,邪热郁闭,内陷心包,热极生风。治以祛暑清热,熄风开窍。处方:金银花、连翘、青蒿、知母、钩藤各
2001年06期 338-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强华;
<正>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障碍症,亦称不可抗拒的突发性睡眠,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青少年,以10~20岁为最多。其临床表现:患者不论白天黑夜,不分场合地点,精神委顿,随时都可以入睡,若呼之亦能觉醒,但未几又已入睡。西医认为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尚会出现异常表现,主要是4个方面: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症、睡瘫症、睡眠幻觉,即“发作性睡病的四联证。”患病原因尚未清楚。本病类似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病机主要
2001年06期 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来叶根;来优鹏;
<正> 阳强,是指阴茎勃起坚硬挺长,久而不衰,触之则痛的病证,部分患者可后遗永久性阳痿。笔者按证型分为肝经实火、阴虚火旺、肝经湿热及瘀血阻络4种。现分别介绍如下。
2001年06期 34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能贵;沈德凯;周逸平;王月兰;
采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电针督脉经“大椎”、“人中”两穴对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组SEP各成分波幅明显降低,峰潜伏期明显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大部分崩解;电针组SEP各成分波幅略有降低,但峰潜伏期无明显延长,细胞超微结构大部分未破坏。表明电针可阻止神经元继发坏死,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2001年06期 342-343+354+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莫飞智;李建强;雷立屏;陈朝晖;赖新生;
为了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疗效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 terase,AChE)的影响,将大鼠制成肾性高血压(RHR)后再造脑反复缺血拟VD的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用氢化麦角碱,DHET)各10只,共治疗28天。治疗后均以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情况,并检测脑AChE的含量。结果模型组水迷宫潜伏期明显长于电针组、药物组(P<0.05或P<0.01),药物组长于电针组(P<0.05或P<0.01)。在海马、纹状体,电针组和药物组的AChE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而电针组又高于药物组(P<0.05),说明电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脑AChE的含量并使之重新分布,其作用优于DHET。
2001年06期 344-346+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张史昭;马红珍;李学铭;
15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痛风洗剂(85例)及扶他林洗剂(65例)外用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痛风洗剂对痛风患者具有改善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的作用,能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及血液粘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1%,与对照组(75.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毒副作用,且治疗效果与中医证型无明显关系。
2001年06期 347-34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87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吕志平;喻方亭;俞守义;王红;聂军;阚文红;骆抗先;余晓兵;黄展兴;葛燕;罗银烈;刘银燕;陈志英;冯鹏;
中药“三方”治疗一种新型肠传性病毒性肝炎(TTV)患者236例。随机分组,养肝解毒降酶汤(一方)84例,保肝降酶汤(二方)132例,保肝解毒汤(三方)20例。分别口服15天。结果,改善临床感冒样症状、肝区不适、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临床表现,一方优于二方、三方。治疗后较治疗前ALT下降率提高一方组较二方组、三方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一方组总有效率为70.2%,较二方组(33.3%)、三方组(3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以清热利湿、护肝健脾、解毒化瘀、降酶退黄中药组成的养肝解毒降酶汤是治疗肠传性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剂。
2001年06期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时昭红;阮景军;胡少鹏;
为了探讨加味四逆散联用心得安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疗效,采用加味四逆散联用心得安组(治疗组)治疗PHG40例,并与雷尼替丁联用心得安组(对照组)治疗4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两个月,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及内镜下胃粘膜恢复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45%,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5%(P<0.01)。提示加味四逆散联用心得安治疗PHG,能降低门脉高压,改善肝功能,促进胃粘膜修复。
2001年06期 35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金荣;王知佳;唐桂荣;
以自拟黄连生脉饮治疗过早搏动357例,治后显效178例(49.9%)、有效126例(35.3%)、无效50例(14%)、恶化3例(0.8%),总有效率85.2%;心律平随机对照组68例,治后显效23例(33.8%)、有效19例(27.9%)、无效25例(36.8%)、恶化1例(1.5%),总有效率61.7%,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室性早搏显效率为51.8%,总有效率为85.4%,房性早搏显效率为44.2%、总有效率为8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001年06期 35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金红;吴湘玮;
为了探讨辨证论治在腹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价值。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中药加放疗)和对照组(单纯放疗)各30例,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火旺证和气血两虚证,主要观察放疗完成率、肿瘤客观疗效、生活质量、外周血象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上述指标综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表明中医辨证论治在腹部恶性肿瘤放疗中有较好的减毒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保护外周血象,提高放疗完成率,从而提高疗效。
2001年06期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宗孟;魏鞍钢;张红;后晓南;于雅婷;吕晶;
以中药消支解毒散外用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60例,并与西药利君沙口服治疗36例随机分组对照。结果中药组痊愈率81.67%,总有效率98.33%;西药组痊愈率58.33%,总有效率86.11%,两组比较,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2001年06期 36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艳林;彭仲杰;
<正> 1 病历摘要孙某某,男,25岁,住院号376。患者因腰痛伴双下肢、颜面浮肿反复发作3个月于1997年12月11日收住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感冒后渐感双下肢、眼睑浮肿,腰痛不适,到某医务室就诊,查尿常规有尿蛋白,诊断为急性肾炎,予青霉素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用量不详),疗程1.5个月,病情无好转;后改服激素治疗,口
2001年06期 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辉;胡婉英;董耀荣;赵卫;
为观察鹿角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和血浆醛固酮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大鼠模型,观察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醛固酮(Ald)水平的改变。结果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鹿角方组LVM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Ⅰ型胶原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鹿角方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Ⅲ型胶原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鹿角方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血浆醛固酮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01),鹿角方组明显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P<0.001)。证明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醛固酮水平是升高的;鹿角方具有逆转该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有关。
2001年06期 363-365+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柴可夫;李慧;季春莲;王永钧;王军;俞公煌;
通过环磷酰胺(CTX)腹腔注射,造成大鼠性腺抑制,用中药益精方灌胃,从精子计数与活率、性腺和附性器官脏器系数、睾丸与附睾组织形态方面,观察益精方对用CTX后大鼠性腺组织的影响。结果,益精方各剂量组大鼠精子数量及活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益精方能明显增加大鼠性腺及附性器官脏器系数,能明显改善大鼠睾丸及附睾的组织结构。说明中药益精方对CTX所致的性腺损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2001年06期 36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成肇智;
“证”是中医学中分歧最大、争论最多的术语和概念之一。通过列举20世纪90年代关于“证”的解释的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这些歧见给中医学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对“证”的本义及其在中医学术史上的演变过程的回顾,揭示了“证”的概念陷入误区的深层次原因。认为“证”及其相关术语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2001年06期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张正利;蔡淦;
<正>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诊断上缺乏特异性指标,现代医学多从松弛肠道平滑肌、激动和拮抗神经递质、抗抑郁焦虑治疗。加强对IBS的基础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治疗胃肠功能疾病中有着较大的优势,中药复方治疗IBS的临床疗效观察也在
2001年06期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郎维卓;齐艳杰;
<正> 张某某,女,47岁,1997年5月30日初诊。患者自述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皮肤起黑色癍点,日渐加重。曾在某临床学院诊查。病理报告:表皮角质疏松,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伴较多之噬色素细胞。曾服诸多脱敏药,病症无好转。诊见:面部呈紫黑色,四肢、躯干皮肤满布散在性圆形黑癍,大小不等,以四肢尤多。小癍点与皮肤平,大癍略高出皮肤,癍
2001年06期 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义红;庞香茹;王霄扬;李春国;
<正>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为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国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科自1996年9月~1999年12月应用自拟八味芍药栀子汤口服治疗秋季腹泻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2001年06期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亚平;张颖;孙家荣;
<正>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月经调节机制失常而导致的综合征,近几年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确诊此病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而现代医学对此病的治疗又颇感棘手。笔者从1996年起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补肾化痰软坚为治疗原则,通过30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01年06期 37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张若芬;
<正> 小儿急性肠梗阻病势凶险,死亡率很高,危重患儿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近28年来,笔者以自拟活下汤为主,必要时配用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肠梗阻27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5~12岁,平均7.5岁;病程2~72小时,24小时以内21例,48小时以内4例,72小时以内2例。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和肛门排气,脉多弦数,舌质红苔黄。全部病例因腹痛初诊。伴发热者
2001年06期 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慧敏;侯钦銮;
<正>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我们采用局部疗法为主配合水针治疗,经过4年的临床和科研研究,显示较好的临床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46例,来自1996年3月~2000年1月经浙江大学医学院妇女保健院及本院附属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
2001年06期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高平;陈秀珍;张玉香;关小倩;
<正> 晚期恶性肿瘤常因广泛转移,恶病质及合并症多而失去手术、放疗及化疗的机会,我们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7年2月~1999年12月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中,符合研究条件属晚期的患者300例,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32~88岁,平均62岁。均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为恶
2001年06期 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何若苹;
<正> 家父何任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多年,经验丰富。他不但对内科、妇科的疑难病证疗效显著,对治疗癌肿也有独特的心得。何老认为,中医学对疾病发生的认识都是按照“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为基础的。对癌肿病人更要在这方面多加考虑。因为我们目前临床上见到的癌肿病人,大多数是动手术切除了癌症病灶,或者是不具备手术指征,不能行切除手术而采用化疗、放疗的病人。本人随何老临诊
2001年06期 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0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钟佑衡;
<正> 血瘀证已明确定义为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变,而瘀血是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瘀血的形成除外伤原因外,必然有一个血液运行变化即血液运行缓慢或血质变浓变粘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应称为血滞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病变则称为血滞证,它可有症状或无症状表现,它是
2001年06期 379-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飞;
<正> 近年来,笔者重用花椒,配伍小茴香,治疗老年因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频、尿浊收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王某,男,59岁,1999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半年来尿浊、尿频、夜间尤重,少则3~4次,多则5~6次,且尿量大,尿道外口有分泌物,伴腰酸、腰痛,舌淡苔白脉缓。查体:前列腺压痛,B型彩超示前列腺增大。处方:花椒100g,小茴香50g分为3
2001年06期 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正度;倪和宪;
<正> 蟾蜍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药用动物,它的耳后腺和皮肤分泌的乳白色浆液可加工成名贵中药材蟾酥。蟾干、蟾头、蟾皮、蟾舌、蟾肝、蟾心、蟾胆、后足、粪便等均可药用。蟾皮是把蟾蜍杀
2001年06期 380-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肖琼;
<正> 《金匮要略》黄土汤对胃肠道出血有显著疗效,其组方为: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心黄土半斤。方中灶心黄土为主药,但现今灶心黄土已少见,危急之时难以筹备。寻找行之有效的代用品,为当务之急。 20多年来,笔者用赤石脂代灶心黄土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疗效。后来在此基础上广泛应用治疗胃手术后不明原因出血10例,亦取得较好疗效。例如:陈某,36岁,1990年8月因
2001年06期 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