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森山;
<正> 湿热蕴结(肝胆脾胃)是黄疸型肝炎的主要病理病机,因此用苦寒药清热燥湿是治疗该病的大法。临床上除常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外,余尚喜用苦参。因为黄疸型肝炎系湿与热搏,浸渍肌肤,弥漫全身,非阴燥性烈而不伤正之品难以速除。“苦参,……味苦气腥,阴燥之
1995年12期 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范新发;
<正> 我们自1991~1993年,用苦参配合益气活血解郁汤(柴胡、黄芪、当归、茯苓、川芎、大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效果满意。其中以益气活血解郁汤加入苦参组50例与不加入苦参组50例进行对照,结果不加入苦参组,全身症状(脘腹胀满、乏力、纳呆)改善,一般在服药后20~30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转率为58%;加入苦参组,症状改善可缩短为15~25天,并且HBsAg阴转率达68%。慢性迁延性肝炎治疗组21例,临床基本治愈4例,显效6例,好转8例,无效3例。对照组
1995年12期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京生;
<正>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通利小便的功效,笔者用苦参煎汤内服,取其利水之效,往往事半功倍,现介绍如下。曾治一黄疸患者,男性,28岁,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继而面目、身体发黄,头重身困,伴口苦、纳呆、恶心欲吐,胸脘痞闷,腹胀,大便溏垢,小便短赤。查:HBsAg(+),SGPT135U,TTT8U,黄疸指数18U,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证属湿热薰蒸,拟利水退黄,清热燥湿之法。药用:苦参10g,栀子6g,黄柏10g,制苍白术各10g,茵陈10g,生甘草6g。服5剂后复诊,小便增多,大便正常,热退黄减。上方加减继服10剂后复查,除HBsAg(+)外,其他均恢复正常。再如治一妇人,38岁,工人。素体肥胖,喜
1995年12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泽潭;
<正> 笔者自1987~l993年在治疗肛肠病时,在辨证治疗的同时,用苦参30g,槐米20g,加水200ml,煎至100ml,取注射器接中号导尿管吸药液,插入肛内25cm以上注药,每晚保留灌肠10小时,3周为1疗程,重者可连用3个疗程,共收治慢性结肠炎具有完整记录者80例。其中
1995年12期 710-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新华;
<正> 笔者在肛肠科临床中发现,单味苦参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治痔疮疼痛。本病临床多见痔核明显肿大,色红或紫红,甚或表面溃烂化脓,疼痛剧烈,坐卧不安。治法是取苦参20~30g,水煎后日分3服,余渣加水再煎取液,置于浴盆内待凉至45
1995年12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宏明;李淑芝;
<正> 吾受该药外用杀滴虫治滴虫性阴道炎之启发,临床用其煎液灌肠治疗小儿蛲虫病23例,
1995年12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有伟;张德富;
<正> 我们重用苦参配以其他药,制成口服液,用于临床治疗乳糜尿,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乳糜尿属中医的膏淋、尿浊等范畴。其病因多为过食肥甘,湿热下注,或脾虚气陷,肾虚不固,精微下注,或感染虫毒所致。《唐本草》说:“苦参治胫酸,疗恶虫。”《别录》载,“养肝理气,
1995年12期 71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延培;
<正> 笔者自1976年以来,根据石淋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成石,石阻尿路而成淋的特点,以大剂量苦参(20~30g)为主药,清解下焦瘀结之湿热,以直捣尿石之“巢穴”,并配合芍药甘草汤缓急解痉,拓宽尿路,治疗输尿管结石38例,结果排石32例,占84.2%,其中服
1995年12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耀忠;
<正> 空泡蝶鞍综合征又称“空蝶鞍”,临床较为罕见,通常CT检查发现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便可确诊。临床表现虽以头痛最为多见,但缺乏特征性;少数患者可出现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呈向心性缩小或颞侧偏盲;亦有呈轻度性腺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目前,现代医学对此
1995年12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如春;
<正> 叶天士治痰论述,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中。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痰》中总结了“古人不究标本、每著消痰之方,立消痰之论甚多,后人遵其法而用之,治之不验”的历史教训,对叶氏“善治痰者,治其所以生痰之源,则不消疾而痰自无矣”的评价,体现了叶无士治痰的学术思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其中有关痰的阐述、治法、用药特色,立论精辟,启人深思。对指
1995年12期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汉庆;
<正> 结缔组织疾病是一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轻则丧失生活能力,重则危及生命。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炎研究所奚九一教授业医数十载,以擅治脉管病而称道杏林。笔者有幸亲聆教诲,才知奚老治疗结缔组织疾病血管炎亦不落窠臼,遣方用药,独具匠心。兹将临床拾得点滴,整理如下:
1995年12期 716-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克龙;宿同林;
<正> 内科杂病,不但病种繁多,而且病情复杂,其中不乏久治不愈之病。对于此类疑难杂病,按照常规思路和常法治疗,一般很难取效。临床上必须广开思路,在巧思上下功夫。《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换而言之,只有勤学酷思才能解疑积难,叩开治疗顽疾之门。中国
1995年12期 718-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茂电;
<正> 温脾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主治阳虚冷积证。笔者常以此方加减,治疗急重证、疑难证,每取佳效,举验案几则如下。1 先天性巨结肠与支气管肺炎林某,男,5月,住院号,33335。有先天性巨结肠病史。20天前,感冒后咳嗽、气喘,但不发热,在当地医院予抗感染、灌肠等治疗未见好
1995年12期 720-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慕斌;
<正> 1 炎性肉芽肿黄某某,女,42岁。因右上肢瘫痪伴咳嗽,经某医院诊为“左额颞占位性病变——炎性肉芽肿”,遂住院治疗。1月后经核磁共振复查,颅内病灶由0.4cm×1.2cm缩小为0.3cm×0.8cm,右上肢肌力稍增强,但咳嗽增剧,复查胸
1995年12期 722-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骆建平;
<正> 尖锐湿疣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赘生物,尤为多发于外生殖器及肛周部位。近年来笔者用周达春先生发明的曾在国内外多次获奖的中成药“五妙水仙膏”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16例治疗。其效理想,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所共诊治女阴尖锐湿疣患者16例。最大为47 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为24.8岁。16例中未婚1例,
1995年12期 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荫笃;
<正> 1 脑积水徐某,男,1岁。就诊日期:1994年8月15日。头胀木、烦闷不安已2月余。初因发热、哭闹欲呕吐,某医院按感冒治疗,热退后发现头颅肿胀、前囟增宽、双目下视呈落日状、表情呆滞,即赴某医院检查,经B超检查诊为脑积水,CT
1995年12期 724-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仁远;滑国田;
<正> 近些年有机磷农药中毒逐渐增多,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迟发性周围神经炎是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病(OPIDP)表现之一。由于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因此该病恢复相当缓慢。笔者从1985~1993年所收治的22例均为给予神经细胞活化剂及激素疗效不佳后而应用八珍汤加味治疗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2例,全部系应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剂
1995年12期 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文钟;徐慧卿;
<正>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疗法治愈多例疑难杂病,从而显示出针灸起沉疴、治顽疾的独特疗效。今不揣浅陋选择几例病案附录于下:1 尿崩症高某某,男,15岁,学生。初诊:1993年3月8日。主诉:多尿、多饮近3年,加重2个月。现病史:患者于1990年夏季感冒治愈后有多尿、
1995年12期 726-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娄灿荣;孙承芝;
<正>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笔者在治疗中发现,这类病人除疼痛、发热外,尚伴有口干、便秘、苔黄腻等症。虽经有效的抗炎解痉治疗,病情都要在大便通畅之后才能稳定。为此,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先以生大黄粉灌肠通便,能迅速缓解疼痛和退热,缩短疗程。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根据临床症状和B超而确诊,其中单纯性胆囊炎者12例,胆囊炎合并胆石症者18例。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者4天,最长者14年。并设对照组20例。一
1995年12期 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邢贵方;
<正> 笔者于1991年3月至1993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附近的魁茨丁中医医院工作时,用针灸治疗9例幻肢痛,获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60~79岁,病程3~49年。因战伤截肢5例,股动脉栓塞截肢1
1995年12期 729-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银根;张惠勇;王宏长;田文英;林琳;
使用健壮Ⅰ号胶囊治疗68例脾肾阳虚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同时设西药(先锋霉素、氨茶碱)对照组20例。观察结果表明,健壮Ⅰ号能显著降低患者残气量及残气量/肺总量,明显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临床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1995年12期 731-732+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钱大宇;钱育寿;
<正> 笔者于1987年5月~1993年7月采用序贯试验设计,观察钱育寿主任医师的泻肝清肺汤治疗百日咳综合征痉咳期患儿的疗效,并与红霉素进行了对照,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凡符合下列条件者作为观察病例:(1)出现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1~3周;(2)具有显著的百日咳特征。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贫血、严
1995年12期 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雪;
中医对糖尿病皮肤搔痒症主要从虚、风、湿热论治,对并发疖肿、痈疽则以清热解毒、扶正托毒治之。在糖尿病病人的保健与护理方面,注重以药入食、以食为药,调整病人的营养平衡;并开展运动疗法、药浴、气功、自我按摩等调整患者的内分泌功能,以降低血糖、改善血管—神经功能。
1995年12期 734-735+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丽娟;黄颐玉;陈颖;李佳瑜;崔晓光;马庆山;姜长寨;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干燥综合征75例,取得显效率37.3%,总有效率80%的良好疗效。治疗前后还进行了唾液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本组患唾液中Na~+较正常人组为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且与其他理化指标的好转有明显相关性,这证明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客观可靠。
1995年12期 736-737+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文义;尚莉丽;邱云峰;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118例,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组52例对照观察。治疗8周完全缓解率中西医结合组90.8%,对照组76.9%。完全缓解的病例中有92例获4~14年的远期随访,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27.7%,对照组5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1995年12期 738-739+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克信;
<正> 鹅口疮又有雪口疳,或雪口疮、口糜之称。好发于新生儿,往往因口中粘膜发炎,生腐屑、疼痛,不能吮乳而影响健康生长。现将200例患儿使用鹅口散的治疗观察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例患儿,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发病时间在出生10天以内的108例,20天以内的82例,30天以内的8例,40天以内的2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31天。
1995年12期 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炜;任婉文;苏雪倩;顾若惠;
对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涂片细胞学观察,并以25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舌上皮细胞主要以角化前细胞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舌上皮细胞表现过度角化,角化细胞明显增高,随着精神症状逐渐好转,舌象渐趋正常。
1995年12期 741-742+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唐彩平;熊曼琪;
神经电生理检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示病程4周糖尿病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中药芪桃片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神经功能,具有与神经节苷脂类似的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功能恢复的作用。
1995年12期 74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唐旭东;
<正> 目前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西药均能获得令人较为满意的疗效,尤其近十余年来,西药H_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的不断涌现,使溃疡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1年复发率仍高达80%以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因此,抗溃疡病复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此,笔者就中医药抗溃疡病复发研究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同道参考。
1995年12期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梁冰;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某些原因致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慢性再障在祖国医学属“虚劳血虚”的范畴,急性再障我用“急劳髓枯温热”加以概括。1 发病的临床特点近期通过466例再障病人的住院临床观察,成人327例,占70%,儿童139例,占30%,男性311例,占66.8%,女性155例,占32%。从起病来看慢性再障是
1995年12期 749-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林宗广;
<正> 答:腹胀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系因肝脏慢性损害,导致胃肠道充血水肿,血流瘀滞,以及胆汁分泌失常等因素,促使食物消化不良,停滞于胃肠道发酵、产气而腹胀,且以午后为明显。腹胀影响食欲,食欲减退影响营养摄入。因而消退腹胀,有利促进食欲,改善病情。笔者临床体会,慢性肝炎腹胀与肝脾肾三脏受损密切有关。临床辨证有实胀、虚胀之别,宜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法则治疗。常见证型,分述于下。
1995年12期 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俞景茂;毕秀萍;
<正> 答: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病,其病程中易现心阳虚衰变证,常因此而危及生命,故应及时识别并加以防治。当小儿罹患肺炎后,病程中若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软弱、浮肿自汗、手足厥冷、右胁下瘀块、舌质淡润,脉细疾无力、不整、结代时,均为心阳虚衰见证。为便于观察,及时发现,可以从以下症状体征中注意预测:(1)突
1995年12期 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石安;
<正> 答: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近年我国的发病率有所增长,
1995年12期 751-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宏伟;
<正> 答: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有气、血、阴、阳之异,标实有外邪、湿热、湿浊、瘀血、风动等诸种。中医学者向以阳虚论治者多,但随着对慢性肾衰研究的不断深入,气阴两虚在本病中的地位越来越引起关注。如时振声教授在80年代初期的统计资料表明:气阴两虚(31/59)占52.54%;南京中医学院附院1987年统计了306例慢性肾衰患者,气
1995年12期 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海洲;
<正> 皂荚有两种,一种大皂荚,一种小皂荚,大皂荚用于工业及民间代肥皂用取其浸水后,出现大量皂甙,如肥皂沫或洗衣粉,古代民间用以浸洗带色的衣服,如兰、黑、上黄、青色的衣物。小皂荚又名猪牙皂,为我国北方习惯用药。皂荚其性味,辛开窍,咸软坚,性温用于湿寒方面。涤除垢腻之痰为其特点。《谢映庐医案》称此
1995年12期 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8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窦国祥;
<正>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功能性疾病。该症往往是已往生活过程中某种不寻常经历埋下的隐患,同时与社会因素、遗传因素亦有关。例如:工作与生活环境变换,责任加重,过分严格要求,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亲人丧亡,突然惊吓,仕途冲击,频于破产等等,使患者谨小慎微,遇事犹
1995年12期 75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范刚启;张春香;吴恒举;薛忠元;
<正> 三阴交临床常用其治疗消化系、妇科和生殖、泌尿系病证等。通过长期临床摸索,笔者发现三阴交除能治疗上述疾病外,治疗瘫痪亦有显著功效。1 中风偏瘫中风一证,总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病位在上。对因肝阳上亢,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之中风中脏腑闭证,配泻三阴交可引上逆之气血下行;对中脏腑
1995年12期 75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若萍;
<正> 1 重视中医古籍何任教授多次谈到中医学术要想有所创新、提高,必须先要对现有中医学术水平有所了解,必须对中医的实践内容、历代的文字记载,尽多尽广的熟习。也就是说,在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同时,必须重视学习和研究珍本、孤本等中医古籍。有史以来,历代都有名医名著留传后世。这些医著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遗产中品种
1995年12期 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
1995年12期 756-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调气血和营卫;2.滑胎胎动不安;3.益气升提,补肾固脱;4.产前子痫产时子痫;5. 冲任胞宫气血痛经;6.滑象或弦滑略数;7.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1995年12期 757-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95年12期 759-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