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证不忌大黄

    姚永年;

    <正> 大黄的清热解毒、活血通便之功,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古往今来的医疗实践,不断丰富了大黄的治疗内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本品的研究日新月异,其作用远远突破了攻泻药所能解释的范围,开创了大黄临床应用的新阶

    1991年10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黄用于妇科瘀热证

    姚石安;

    <正> 大黄性寒趋下,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由于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生理变化,大黄用于妇科临床又有其特殊性。临床用大黄主要取其通瘀泄浊的功效,用于妇科的血瘀证和瘀热证。仲景大黄(庶虫)虫丸是用于妇人血瘀闭经的名方,开大黄妇科临床运用的先河。临床妇科血瘀或瘀热证用大黄的适应范围:瘀热在上,症见倒经、经行头痛、瘀血神志异常;瘀

    1991年10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新清宁片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何绍芹;王莎莉;

    <正> 以往曾有报道用单味生大黄汤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取得较好疗效,而应用炮制熟大黄片剂治疗此病的报道尚未见。我科在1984年应用新清宁片(此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提供)治疗83例患者,经临床观察证明,确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同时与红霉素片剂治疗

    1991年10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黄在外治方面的运用

    吴震西;

    <正> 大黄素有“将军”之称。张景岳把大黄与附子、人参、熟地共称为“药中之四维”。说明历代医家对它推崇备至。大黄内服不仅治疗急腹症、感染性高热、急暴出血等危急病证,且有防治心血管病、降血脂、降压、减肥、抗衰老等作用。作为外用

    1991年10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熟大黄治疗银屑病

    纪钧;

    <正> 笔者运用大黄治疗银屑病,取效满意。具体方法介绍如下:①生大黄后下(一般煎煮3~5分钟)3~15克,熟大黄(煎煮20分钟左右)6~20克。每日1剂,早晚2次各煎取药液150毫升左右内服;②以大黄酊(生大黄、熟大黄各30克,

    1991年10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叶天士从胃论治的学术思想探析

    雍履平;

    <正> 清代医家叶天士从胃论治发前人未发之旨,现据《临证指南医案》所载,拾要探析。一、视胃为脏真之源,生命所系叶氏视胃为脏真之源,生命所系,关键是他能在临床实践中将胃的生理、病理作用极为重视,并能切实地运用到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认为患者胃口好则能食,能食则表示有

    1991年10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课题组;许家松;

    <正>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为西医病症名称,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一般临床表现的描述及其转归、预后来看,似应属于传统中医论著中的“虚劳”、“癃闭”、“关格”、“水气病”、“溺毒”等病证范畴,并从上述病证的辨证论治中探讨诊治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报道甚

    1991年10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羊乳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初步验证

    李珍;

    <正> 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尤以小儿患病最多。有些患者在一般症状解除后,镜检尿蛋白长期不消退,治疗上颇为棘手。我国曾有过民间用羊乳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报道(如《中医杂志》1959年第6期),对此,我们于1986年12月至1987年5月,在温州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等单位的协助下,进行

    1991年10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辉远治疗咳喘三例

    危成筠;

    <正> 咳喘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尤以中老年人多见,高辉远老师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择取咳喘病例三则,整理介绍于次:例一:何××,男,75岁,住院号:14434,初诊时间:1990年6月29日。患者罹慢性咳喘四十余年,每于冬季受凉后咳嗽、咳痰、气喘。近一个月来气喘加重,

    1991年10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衍海针刺验案二则

    解乐业;张志忠;曲生健;

    <正> 一、身战抖证患者刘某,女,16岁。患全身战抖4天。自述因入睡被人惊吓,致胆战心惊,身瘫软无力,难以站立,全身战抖不能自已,伴昼夜不眠,坐卧不安,食少纳呆,经数家医院诊治,皆未获效,而求治于曲老处。诊时见少年女性,神色慌张,全身战抖,语言低怯,不能接续,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数,按压胆经之原

    1991年10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消渴并发中风的辨治体会

    王明福;

    <正> 消渴与中风病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中风又是消渴病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消渴并发中风(中经络)的病人逐渐增多,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通过门诊和病房的13例临床观察,谈谈自己对消渴并发中风(中经络)的辨治体会.

    1991年10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谢秋声治疣经验

    谢惠国;

    <正> 吾父谢秋声,行医五十余载,治疣颇有效验,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一、治疗方药(一)内服谢氏消疣方:生地、板蓝根各12克,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僵蚕、银花、干蟾皮、地肤子、苦参各9克,红花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加

    1991年10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外科急重症的临床体会

    杨楣良;

    <正> 一、蛔厥蛔厥,即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胆道蛔虫症,是常见的急腹症。针灸治疗效果满意,尤其对单纯型,更为显著。作者用督脉经穴治疗,常以中枢、至阳及深刺阳陵泉为主方,其效颇佳。如有胆道感染发烧者,则加大椎、曲池;腹胀、呕吐严重者加内关等穴,均用泻法,留针30分

    1991年10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灸中脘肩髃穴治疗荨麻疹

    陈耀南;

    <正>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中医称为“风疹团”、“鬼风疙瘩”。本病四季可发,骤起骤消,不留痕迹。发作时皮肤奇痒难忍,抓之即出现扁平疙瘩疹块,形态不一,可泛发于全身。轻者三四天消失,重者三四周不愈,顽固者风疹退不净,瘙痒不停,反复发作。患者

    1991年10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跖趾关节炎治验

    马维志;

    <正> 跖趾关节炎,中医称痹证,痛风,属疑难杂症,医者每感棘手,实难收效。近日遇一例,拟用散寒、通络、祛风、活血,佐以除湿止痛之法,疗效显著,特录于下。李××,男,汉族,65岁。初诊日期:1991年1

    1991年10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德五话指力

    崇桂琴;

    <正> 杜德五,现任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院学术顾问。杜老一生勤于临床,不论是急性病或疑难病,均所擅长,特别是针刺手法,不但继先人之验,而且结合临床创立了独特的杜氏手法。笔者受院领导委托,跟杜

    1991年10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

    万友生;万兰清;马超英;卢卫;杨宁;邵桂娥;毛群晖;兰青山;耿耘;汪维拉;涂俊杰;邓京振;章光文;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肾衰为其主要特征。我们江西省EHF 课题组在“七五”期间,应用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为指导,在省内6个市、县级综合医院对照观察治疗该病患者413例(含对照组140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兹报告如下。

    1991年10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学关系的研究

    黄振翘;周永明;薛志忠;姚楚芳;黄松龄;蔡维;詹文彦;吴一民;王默;陆敬懿;李秀松;蔡敬仁;陈淑蓉;

    <正>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 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患。我们对103例ITP 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测定了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等项实验指标,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

    1991年10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患者舌象与病机分析

    范德荣;林瑞奋;林欣;方公贤;

    <正> 胃癌是国内目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省是胃癌高发区。为了探求胃癌舌象的表现,探索其规律性,从1989年8月至1991年2月,我们对168例胃癌患者及200名健康人群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991年10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血瘀证微循环障碍与气病致瘀的研究

    丘瑞香;罗致强;杨守玉;吴少凡;朱雅宜;

    <正> 近年来在血瘀证的研究中,对“气”的作用涉及较少。鉴于“气病致瘀”尚未见有较系统研究及报道,我们结合与中医气血学说有密切关系的微循环理论,对141例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不同证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

    1991年10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顽固性窦道30例小结

    刘再朋;张有根;

    <正> 窦道是外科临床常见病。一般经过换药、扩创引流、抓刮清创、窦道切除而治愈。中医外科临床所见者多是经上述处理而久不愈合的顽固性窦道。本人在进修期间,发现刘再朋老师治疗顽固性窦道有其独到之处。现将我们在

    1991年10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扶正祛邪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温振英;李秋英;佘继林;肖淑琴;朱丽娜;孙中林;李黎;郑军;吕敏华;汪天柱;汪天柱;徐惠君;周德水;王稳;

    <正> 小儿病毒性肺炎发病率高,对小儿健康威胁大,目前尚无满意的有效药物。病毒性肺炎多以高热为突出症状,属中医温病范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最易耗伤气血阴液,治疗上宜选用养阴益气、清热解毒的方药。自1980~1990年间,我们以扶正驱邪法治疗小儿病毒性

    1991年10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灌肠为主治疗子宫肌瘤54例临床观察

    张杰;贺捷;杨洪烈;

    <正>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我们采用活血消症方保留灌肠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子宫肌瘤54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4例均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已在外院经中、西医保守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诊

    1991年10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肝郁气滞血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李凤文;须惠仁;张问渠;温天明;傅湘琦;王安民;杨云;孙恩亭;谢小冰;成伊竹;阚甸嘉;陆广莘;鄂征;

    <正> 本研究与以往国内外有关肝郁证、血瘀证的研究工作相比,具有如下六个特点:(1)在古代中医文献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肝都并非肝脏本身的病变,而是涉及气血、诸脏腑的病证,情志异常为其主要病因;(2)临床紧密结合实验研究对其主证、兼证、反证和旁证几方面进行了深

    1991年10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72 ] |[引用频次:143 ] |[阅读次数:0 ]
  • 百部合剂加减治疗顿咳50例临床体会

    鄂惠;沈安明;

    <正> 百部合剂是南通市中医院名老中医蒋仰三的经验方。我们运用该方加减治疗小儿百日咳、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年龄1个月~4岁,病程1周~两个月。全部病例就诊时已基本进入痉咳期。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均为痰热型。治疗方法:无论百日咳初咳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均可以百部合剂化裁。药物组成:麻黄、天竺子、百部、葶苈子、甘草、芦根。有汗者用炙麻黄,无汗者用细麻黄。随症加减:痰多酌加瓜蒌皮、紫菀、海蛤壳、(?)浆壳、天胡荽;咳甚呕吐属痰热者加姜竹茹,属寒痰加陈皮、旋复花;痉咳明显酌加广地龙、炙蜈

    1991年10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及其疗效的评估

    陆寿康;

    <正> 中风(急性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导致死亡和病残的主要疾患之一。头针治疗中风,以偏瘫等症状缓解和体征改善为目的,有明显的康复治疗作用。兹就有关问题评述于下。一、中风偏瘫的头针处方取头穴针灸治疗中风,在我国古代已有所开展。但形成独特的头针疗法,用于中风偏瘫等病症治疗,且进行大量临床观察,则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

    1991年10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药治疗

    吴星伟;唐由之;

    <正>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进行性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结构与功能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夜盲、视野缺损和弥漫性视网膜病变为主要特征。本病在人类的发病率为五千至三千分之一,是各年龄组中最为常见且致盲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本病归属于祖国医学中“高风雀目”(《秘传眼科龙木论》)、“高风内障证”(《证治准绳》)、“高风障证”(《审视瑶函》)、“阴

    1991年10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解惑

    <正> 影响慢性肾炎预后的因素有哪些?答: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在若干肾脏病患者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脏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在引起终末期慢性肾衰的各种病因中,慢性肾炎占首位,达64.1%。鉴于目前对慢性肾炎尚缺乏特效药治疗,因此积极探讨影响慢性肾炎预

    1991年10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金匮》中的“粉”字考释

    郝万山;

    <正> 《伤寒论》猪肤汤方有“白粉五合熬香”;大青龙汤方后有“汗出多者,温粉粉之”。《金匮要略》蛇床子散方,以“白粉少许”与蛇床子末和合相得,如枣大;甘草粉蜜汤中则用“粉一两”。以上涉及到白粉、温粉和粉,这三者是何物?在50年代后期,《中医杂志》及一些中医刊物上,曾就甘草粉蜜汤中的“粉”作过讨论,有说是铅粉,有说是米粉,有说是粱米粉,最终未成

    1991年10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3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茱萸儿科外用体会

    冯荣敏;胡作亮;

    <正> 吴茱萸辛热,入肝脾肾经,有温中止痛,理气止呕之功效。笔者在多年的儿科临床中,将其外用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1)鹅口疮、口疮、口糜吴萸末适量,加食醋调成糊状,涂两侧涌泉穴,移夜去掉。如张×,男,5个月。患儿腹泻20余天。10天前出现口疮,影响乳

    1991年10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百合病治验

    陈桂铭;

    <正> 笔者学用经方治疗百合病数例,每获效验,现谨选验案一例介绍如下:甘××,女,25岁,1989年1月6日初诊。主诉: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手足心热半年。自觉发热发冷,实则无热无寒,食欲时好时坏,月经提前、量少,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西医诊断:神经官能症。

    1991年10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也谈弦滑脉

    宗武三;

    <正> 贵刊1991年第二期载文“弦滑脉之管见”,读后对薄震东同志敢于正世人多年之误的精神深感敬佩。但有几点异议,现述如下,以就教于同道。首先,薄文认为弦、滑二脉恰成相反,相对脉象是不能复合的。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存在不合理性和片

    1991年10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阳失调与微量元素锌锰

    陈广源;管胜文;凌一揆;朱梅年;任永全;

    <正> 八十年代初就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人体阴阳失调与机体某些微量元素的变化有关。虚证患者血清锌含量降低,锌铜比值也明显下降,阴虚者尤为显著。笔者对复脉汤、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一组具有滋阴、滋阴温阳、滋阴潜阳功能的方剂及其组成药物的微量元素进行测试。检测结果:诸方中锌含量和锌铜比都比较高。有资料表明,这种比值是对机体有利的。锌铜比最高的是大定风珠,而其锰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方。从组成

    1991年10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涌泉穴抢救过敏性休克

    杜明钧;

    <正> 笔者数年前曾以针刺涌泉等穴抢救因注射青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二例,均获成功,谨记于此。例一:朱某,男,15岁。因患扁桃体炎肌注青霉素。在药液行将推完之际,患者突然昏倒,面色灰白,遍身汗出。当时因未带肾上腺素,急针人中,十宣、合谷等穴。病人仍无反应,紧接着针刺涌泉。针

    1991年10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1990年上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试题

    <正>~~

    1991年10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1990年下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针灸学》试题答案

    <正>~~

    1991年10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