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肾炎蛋白尿从肺论治

    时振声;

    <正>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但是蛋白尿的多少不一定反映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交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

    1991年05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树立整体观念治疗蛋白尿

    谢桂权;

    <正> 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必须树立整体观念,临证既要重视肾虚失固的主要矛盾,亦不能忽视肾外其他影响因素,总之首先要注意辨明引起肾气失固的各种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治疗,这样方能取得消除蛋白尿的较好疗

    1991年05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种治法及临床体会

    赵鹏晖;

    <正> 蛋白尿是肾炎的主症之一,而且贯穿于整个病程之中,急性肾炎有之,慢性肾炎有之,慢性肾衰亦屡见不鲜。因此,数年来笔者在肾病的观察治疗中,着力寻找治疗蛋白尿的有效

    1991年0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虚与湿瘀论治

    张万法;

    <正> 尿中存在蛋白属于精微外泄。肾炎蛋白尿,一为湿着于脾肾,湿滞血脉受阻,或湿郁化热,热伤血络而出血,血瘀不行。湿与瘀内结,肾气难固,失于封藏,湿瘀迫精外泄。一为脾肾之气不足,脾失统摄,肾失封藏,肾不

    1991年05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药物外治的吸收及机理

    吴震西;吴自强;

    <正> 药物外治法,是中医外治法中单纯采用药物施用于某一特定部位或感官的一种外治方法。其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安全稳妥,价格低廉,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所用药物不同,施用部位各异,以及其他因

    1991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四气”定性分析法初探

    王儒飞;陈涌;

    <正> “四气”是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是古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与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概括归纳出来的。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识到凡是能使人体阴气增强或偏盛,可以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

    1991年05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治疗慢性胃肠炎经验

    徐景藩;

    <正> 临床上慢性胃炎兼慢性结肠炎(尤以非特异性结肠炎)者甚为常见。两者发生有先后,程度有差别,症状表现有侧重。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肾。病机较为复杂,往往虚实兼夹。

    1991年05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痛性脂肪过多综合征的经验

    王忠民;刘茜;

    <正> 痛性脂肪过多综合征系妇科综合征之一,又称德肯尔氏综合征。其特点为躯干或四肢末梢常有多数对称性痛性脂肪结节,皮肤干燥,疲乏无力,神经衰弱,性功能早衰等症状。患者往往于40~60岁发病,确切病因尚未明了,

    1991年05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性阴道炎的诊治体会

    李辅仁;张剑;

    <正> 老年性阴道炎归属于中医带下范畴,主要发生在绝经后或双侧卵巢切除后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或丧失,雌激素水平低落,阴道上皮萎缩,抵抗力减弱,致使细菌侵入形成炎症。其主要表现为带下量多,或黄或白,甚则成血性,伴有阴痒等。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及平素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老

    1991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永璇针灸医案选萃

    杨容;方厚贤;

    <正> 笔者曾跟随先祖父杨永璇主任医师临床学习多年,深感其精于医理,勤于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现选其医案四则介绍如下:一、颜面抽掣(面肌痉挛)胡××,女,38岁。左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抽掣已多年,曾经多方治疗未能获效。

    1991年05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法治疗小儿真菌性肠炎15例疗效分析

    倪振华;

    <正> 笔者自1989年以来,运用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小儿真菌性肠炎,收到良好效果。现将资料较详的病例治疗情况作一介绍。一、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患儿有营养不良或体质衰弱史,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史。腹泻每日3~4次至

    1991年05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阴盛格阳证治验二例

    顾文忠;

    <正> 阴盛格阳证,亦即真寒假热证,多出现于重病、久病过程中。对此,医者能否及时正确辨证施治,关系着患者病情的转机乃至生命的安危。笔者在二十年临证实践中,曾治过多例,

    1991年05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川芎茶调散新用

    吴家清;宋叔鑫;

    <正> 川芎茶调散,由薄荷、细辛、川芎、荆芥、防风、白芷、羌活、廿草组成。原方为散剂,食后茶水调下。笔者运用本方改散为汤,辨证加减,颇有效验。一、面神经麻痹陈某,女,44岁,1987年10月18日初诊。自诉1976年3月渐感头部胀痛,以左侧为甚,在

    1991年0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

    李平;时振声;

    <正> 传统中医观点认为慢性肾炎的病机多与脾肾阳虚有关,其治疗多采用温补的方法。临床观察表明,在慢性肾炎的发展过程中,呈现气阴两虚证病机者颇多,使用益气养阴法较之温补法治疗者更为广泛,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据

    1991年05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黄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宋希仁;张伯铭;施仁孝;周友发;陈忠;姜达岐;唐丽光;焦东海;陈敏先;施发兆;

    <正> 单味大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已有十余年历史,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从1989年初起,用单味大黄片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40例(以下简称大黄组),并与

    1991年05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川芎和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对照研究

    陈达仁;史荫绵;田桂琴;宫杰;郑惠民;王桂清;丁素菊;姜沛中;刘叔华;吴焕;顾冠彬;

    <正>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s,TIA)是指短暂性、可逆性、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与完全性脑卒中关系密切,人们把它视为脑卒中的先兆或“早期警号”。文献

    1991年05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信息

    <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布,今年10月18日至22日将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有学术交流、展览、展销活动。会议期间,将有国内外传统医药学术论文宣读,有各种传统医药产品、

    1991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虚实证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血浆丙二醛的测定

    陈庆全;罗致强;马翠玉;马志楷;简志瀚;陈华燮;潘伟雄;郑芹;黄小坚;吴伟康;侯灿;罗汉川;

    <正> 肝炎临床症候较复杂,给准确的中医辨证带来一定的困难,探讨用现代化的实验室客观指标来协助肝炎的临床辨证,不失为是研究中医辨证的一条途径。我们通过对病毒性无黄疸

    1991年05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汤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远期疗效观察

    李连华;陈效莲;黎建成;

    <正> 鼻咽癌为我国南方常见癌瘤之一。目前,单纯放射治疗的五年生存率仍较低。为了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我们应用益气养阴汤配合放射治疗,就其五年内复发率、远处器官转移率、五年内死亡原因的分析以及三年、五

    1991年05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罗秀素;虞荣喜;沈一平;胡致平;马逢顺;

    <正> 我院自1987~1989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75例,完全缓解率优于单用化疗,现分析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75例均为初治的住院病人,经血象骨髓象、细胞组化染色等检查确诊,符合1986

    1991年05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治疗早老期、老年期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广志;贾云奎;詹丽;罗和春;

    <正>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980年有60岁以上老年人八千万,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一亿三千万,从而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由于平均寿命的延长,家庭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早老期(老年前期)及老年期人群的精神障

    1991年05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为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胆囊炎性改变

    陈长寅;易行政;

    <正> 我院于1988年1月至1989年8月,以中药为主治疗7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胆囊炎症患者,并进行了治疗前后胆囊声象图改变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91年05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花蜘蛛治疗男性不育症26例报告

    林光武;

    <正> 笔者以肌注花蜘蛛注射液为主治疗男性不育症26例,收效良好,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6例,均为结婚2年以上,或精液检查有明显异常,或有严重性功能不全,而患者女方妇科检查无异常者。26例中已婚2~

    1991年05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颈痈108例辨证施治分析

    何炳元;

    <正> 颈痈,相当于西医称述的颈项部位急性淋巴结炎,是中医外科临床常见的疾患之一,对此病证临床治疗研究报道甚少。兹将1983年以来我们对门诊观察治疗的颈痈108例,就其辨

    1991年05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柴胡清肝汤治疗耳带状疱疹20例报告

    林文森;

    <正> 耳带状疱疹亦称 Hunt 氏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以耳痛、耳部疱疹及所侵犯的神经症状为其特征,因其为病毒感染,目前尚缺少特效疗法。我们以中医药治疗20例,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1991年05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对体内外隐血试验的影响

    周汉玉;杜家和;刘木兰;陈武年;徐洁;

    <正> 为了排除中药本身对隐血试验假阳性的干扰,以便准确判断中药对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我们选择常用中药381味制成单味或复方煎剂,分别作体外、人体及动物体内试验。现将结果介绍于下:

    1991年05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例肺肾阴虚证病理学特征的探析

    戴维正;陈泽霖;戴豪良;姜春华;张筠庭;

    <正> 运用病理形态学的研究手段对阴虚证研究的报道至今已屡见不鲜,然而对其中的肺肾阴虚证在病理形态学变化方面的对照研究迄今尚未见之报道。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991年05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临床研究得失谈

    陈可冀;周文泉;阮景绰;王阶;钱自奋;张会川;翁维良;

    近几年来,随着活血化瘀研究的广泛开展与深入,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诸多专业中最为活跃、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本刊记者约请了部分学者、专家,请他们把长期临床工作中一些宝贵的经验体会及对活血化瘀临床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他们所从事的专业进行了交流,以供大家参考。

    1991年05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脾阴虚的研究进展

    毛炯;贝叔英;陈德珍;魏睦新;

    <正> 自六十年代中期刘普希先生《脾阴及临床意义初探》一文发表以来,脾阴虚的研究已有了较大的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脾阴的概念一般认为脾阴就是由水谷所化生的营血、津液、膏脂等精微物质,介于阴阳之间,似气似血,与其他

    1991年05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全国首届中医糖尿病学术会议述要

    高彦彬;王越;冯兴忠;

    <正>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消渴病(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于1990年10月10~13日在山东威海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近200篇,基本反映了近年国内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研究水平。现摘要综述如下。

    1991年05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在大运动量训练中试用中药消除疲劳

    彭惠荣;

    <正> 在1987年和1988年国家射击队和射箭队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期间,部分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度疲劳症状,笔者试用中药汤剂予以调节恢复,获较理想效果。一、临床资料射击,射箭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中出现的过度疲劳症状有头晕、乏力、厌食、烦躁、失眠、全身痠

    1991年05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解惑

    <正> 《素问·标本病传论》时而言治标,时而言治本,不同病种又有所不同,临床究竟如何掌握?答:《标本病传论》中时而言治标,时而言治本,看似杂乱,其实这是一种笔法。《内经》对阴阳学说的论述就类似这种笔法。标本也是一组机动代词,其相

    1991年05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肌梗塞发病与时相的关系

    吴汉卿;张明敏;余晓明;何美冬;

    <正> 我们通过对280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及死亡时间的调查统计,发现其发病及死亡时间与季节气候变化、月亮之圆缺、日之出没,生理昼夜节律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调查统计发现,一年之中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夏

    1991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泻黄散新识

    徐宜厚;

    <正>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由藿香叶、山栀仁、生石膏、甘草、防风组成,功能泻脾胃伏火,主治口疮口臭,烦渴唇干等证。笔者综观全方,仅用栀子、石膏以清阳明胃热,防风发散郁

    1991年05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方中的白酒与清酒

    郝万山;

    <正> 后人把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叫经方。经方中有一些地方用到了白酒和清酒。如栝楼薤白白酒汤用白酒七升煮药、栝楼薤白半夏汤用白酒一斗煮药。又如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1991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7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神阙与心系疾病的脐疗

    柯青;李晓桂;

    <正> 神阙穴居于脐部,《素问·气穴论》所载“脐一穴”以及《甲乙经》所载“脐中”,均指本穴定位。神阙穴的正式命名始见于《外台秘要》,其别名还有“气舍”、“维合”、“气合”、“命蒂”、“环谷”。神阙,“神”指人之元神。心与神关系密切。心为

    1991年05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刍议《实用中医内科学》方剂引用

    沈大水;

    <正> 《实用中医内科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中医内科专书,既系统地整理了古代内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经验,又充分体现了中医内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笔者对《方药名称索引》中出现两处以上的方剂对照疾

    1991年05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省1988年下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正>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C 2.B 3.C 4.A 5.D 6.B7.D 8.B 9.C 10.E 11.C 12.E13.B 14.C 15.D 16.C 17.D 18.C19.D 20.A 21.E 22.B 23.D 24.B25.A 26.D 27.B 28.A 29.E 30.C二、名词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五行相侮:五行之间出现了反克的现象,也称“反侮”。2.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其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3.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发生障碍后的病理性

    1991年05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