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法的运用和体会

    万友生;赵绍琴;杜树明;周超凡;周平安;

    <正> 发汗调和营卫之说,首见于《伤寒论》。如太阳病篇中明确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

    1989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983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7 ]
  • 戴思恭与《金匮钩玄》

    陈天祥;沈万生;

    <正> 戴思恭,字原礼,号肃斋,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卒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家世业儒,幼承庭训,习闻诗礼经学。弱冠之年,弃儒治医,与乃父仲积公俱从丹溪先生游。丹溪见其颖悟倍常,倾心授之。原礼得其心传,

    1989年06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木香流气饮治疗特发性水肿50例

    李浩澎;杨豪;谢世平;张丽霞;李传法;

    <正> 1986年1月~1988年3月,我们运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木香流气饮治疗特发性水肿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简介如下。

    1989年06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 周仲瑛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经验介绍

    施建勇;

    <正> 周仲瑛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专题研究高血压高脂血症多年,临证用药善于配伍,收效卓著,颇有独到之处。兹撷要介绍,以供参考。

    1989年0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6 ]
  • 沈仲理治疗卵巢囊肿的经验

    黄兆强;

    <正>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沈仲理教授近年致力于妇科肿瘤的研究,他认为《灵枢·水胀篇》所论的“肠覃”与现代医学卵巢囊肿极为相似。临床应用消痰软坚、清热化瘀法治疗,疗效颇为满意。本文就沈师治疗卵巢囊肿的制方用药特色作初步探讨。

    1989年06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 ]
  • 防风通圣丸对偏头痛的疗效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

    刘玲;李作汉;陈勇;

    <正> 偏头痛为门诊常见病之一,患者由于长期频繁发作,疼痛不易控制,常影响了学习、工作和生活。故而寻求新的治疗途径是目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将我院用“防风通圣丸”治疗偏头痛15例总结报道如下。

    1989年06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 ]
  • 郑魁山毫针进针法

    张毅;李春兰;

    <正> 著名针灸家郑魁山精干针法,取穴准,手法精,疗效好。其特点之一是,注重穴位的整体结构,善用双手配合,针对不同腧穴解剖、位置特性施用不同针法。本文仅将郑老临证时常用的揣穴进针法、捏提肌肉进针法和压针缓进法总结如下:

    1989年06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 ]
  • 白药藕粉糊

    徐景藩;

    <正> 一、药物组成:云南白药、纯藕粉。二、适应证:食道炎、贲门炎。三、制法:取纯藕粉2匙,加温水少许,和匀后再加冷水适量,充分调匀。用小火加热,边热边搅,待呈薄糊状已熟,加入云南白药1克白糖少许,拌匀。

    1989年06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0 ]
  • 中药小儿清热合剂灌肠疗效观察

    石呈峰;宋革利;

    <正>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大上升。而对病毒感染性疾病在治疗上尚无令人满意的有效方法。我们用中药小儿清热合剂灌肠治疗36例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满意。

    1989年06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8 ]
  • Ⅱ型糖尿病中的瘀血证和益气活血药预防其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施赛珠;陈剑秋;石志芸;

    在76例Ⅱ型糖尿病中,52%患者呈现有瘀血证,为评价中药的预防效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经3~6个月口服降糖药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后,高脂血症及动脉硬化指数皆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单用口服降糖药治疗,除胆固醇外其余指标改善不明显。作者认为加用益气活血药对于血糖基本控制后,依然伴有脂质代谢紊乱的糖尿病,尤为适宜,推测益气活血药可以预防Ⅱ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1989年06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172 ]
  • 空洞型肺结核效方

    黄一峰;

    <正> 一、药物组成: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3克,桔梗3克,肥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一只(500多克)。

    1989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中医药信息

    <正> 在成都中医学院凌一揆教授指导下,该院有关科技人员与成都华华保健用品厂联合研制的“华华”牌中药保健系列用品获国家“新星杯”奖。该产品对老年性风寒湿病、肢体疼痛、软组织损伤、神经性头痛、

    1989年06期 24+3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钱立平;曾雅儒;吴大文;

    <正> 我院自1972~1985年将能搜集到的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的病历,包括1976年成立急性心肌梗塞监护病房以来的全部病历输入到电子计算机内,共691例,分为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列为中西医结合组,共300例;以单纯用西药治疗的列为西药对照组(以下简称西药组),共391例。

    1989年06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5 ]
  • 扩冠祛瘀灵治疗冠心病的研究

    关曼声;倪嘉麟;赵翠兰;翟云龙;富国强;洪美玲;王秉义;

    作者以中医行气化瘀理论为指导,制成扩冠祛瘀灵对60侧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经一个月的治疗,改善心肌缺血率为64.7%,心绞痛的总显效率为61.7%,降脂和改善左心功能均有较好效果。病理实验示本品有降脂化浊、通利脉道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可增加心肌耐缺氧能力,并有抗室颤和保护心肌缺血作用。

    1989年06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6 ]
  • 中蒙西医治疗消化道疾病临床经验

    包海廷;

    <正> 消化道疾患,包括胃炎、局限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细菌性痢疾和胃神经官能症等。近年来,笔者应用一组中蒙西医配伍的方剂,治疗上述多种疾病,分别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兹择数种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989年06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耳压法矫正胎位不正413例临床报告

    秦广凤;唐宏瑾;

    作者报道应用耳压法矫正胎位异常孕妇413例,转位成功率为83.3%。为进一步验证耳压法疗效,作者与一般常用的转位方法——膝胸卧位法同时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结果耳压法的转位戚功率显著高于膝胸卧位法。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臀位胎儿以及对初产妇、妊娠33周以上的胎位不正孕妇,耳压法的转胎效果也均明显较膝胸卧位法为优。作者对转位成功和失败孕妇的临床征象并作了观察和探讨。

    1989年06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0 ]
  • 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健——附60例病例分析

    连方;孙宁铨;

    60例患有黄体功能不健的不孕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脾肾两虚和肾虚肝郁四型。经以补肾为主,结合临床辨证的中药调整月经周期疗法治疗后,基础体温高温相评分显著增加(p<0.05);排卵后7~8天高温相明显改善(p<0.001);移行期明显缩短(p<0.05),妊娠率为56.25%。指出黄体功能不健与中医“肾虚”有密切的关系,基础体温的变化与中医辨征之间似有关系。作者指出,在调整月经周期中,除须注意阴阳协调、通调气血外,在用药方面,在阴阳俱补的同时,还须注意补中寓泻,以防壅塞气机。

    1989年06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1 ]
  • 深层疱疹性角膜炎辨证规律的探讨——附41例临床疗效分析

    高培质;

    作者根据深层疱疹性角膜炎41例43只眼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应以气虚为本,风热为标,分为风热、气虚、阴虚三型,分别制定专方施治,治法各有侧重。治疗后全部有效,复发率和致盲力减低,治愈率达58.1%。

    1989年06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0 ]
  • 手法为主整复夹入肱尺关节内骨折块36例

    李青龙;

    <正> 笔者从事正骨临床工作多年,每用“以骨拨骨”法整复夹入肱尺关节内骨折块,效果均较满意。现将1979年5月至1987年12月收治有完整资料记录的36例报告如下。

    1989年0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金匮玉函经》四考

    钱超尘;

    <正> 北宋治平二年(1065)林亿等校讫《伤寒论》的次年,又校讫《金匮玉函经》(下简称《玉函》)。林亿在《玉函》序中说:“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全书凡八卷二十九篇,一百一十五方。校完之后曾“广颁其书”。从治平三年至北宋末,不过六十余年,《玉函》几乎湮晦不闻。此后至明末凡五百一十多年,又几度濒于垂绝。而忽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玉函》复出,于共后四年雕版刊行,学者因而致惑存疑。在北宋治平三年《玉函》校讫之前,此书从未见于公私目录,益使学者增疑。本书既然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可见对研究《伤寒论》具有重要意义。

    1989年06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9 ]
  • 针灸治疗黄褐斑25例

    郭军和;

    <正>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疾病。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2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皮肤科检查确诊为黄褐斑,23例曾接受过维生素 C 及维生素 E 和中药治疗,并有8例同时用过“色斑素”,因效果不佳转来针灸。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

    1989年06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1 ]
  • 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的思路与方法(续三)

    潘文奎;

    <正> (四)整理方法,酌情取用在整理老中医经验的工作中,必须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也就是必须结合老中医的学术水平、表达能力、临床资料,以及继承者对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熟悉程度和其本人的业务水平和思维能力,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二种方法。

    1989年06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关于中医药防治胃癌的讨论

    余桂清;林通国;赵呈明;潘明继;李佩文;张代钊;邱佳信;李敏民;

    <正> 胃癌的发病分布有显著特点,日本、智利、冰岛等地发病均较高,而美、英、加拿大等国发病率均较低。我国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居各类癌症之首,每年死于胃癌约16万人,其高发区集中在西北、东北和沿海地区。

    1989年06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23 ]
  • 颌下淋巴汤治疗幼儿急性颌下淋巴结炎135例

    张开德;

    <正> 近6年来,余用自制颌下淋巴汤治疗幼儿急性颌下淋巴结炎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135例均系门诊治疗,男性57例,女性78例。最大6岁,最小1岁。2.临床表现:可扪及单侧或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精神差,饮食减少,嗜睡,低热。化脓

    1989年06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三十年来刺血疗法概况

    谭德福;

    <正> 刺血疗法,古称刺络,它是以三棱针等针具刺破浅表络脉(浅表静脉),放出血液,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特殊外治方法。据考证,远在石器时代,便有用“砭石”刺破皮肤治疗疾病,这是刺血疗法的原始。《内经》有关刺血者,散见于40多篇中,如“……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

    1989年06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 ]
  • 老药新用话苁蓉

    雍履平;

    <正> 苁蓉不仅能补肾阳,也可补阴滋液。叶天士氏说,苁蓉甘温滑润,能滋元阴之不足;甘温益气,所以补中茎玉茎也;甘溢润阴,故养五脏阴者,宗筋也;甘温养肝血,所以强阴;色黑入肾,补益精髓,精足则气充,故益精气(《本草三家合注·苁蓉》)。余认为,苁

    1989年06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探讨

    陈宝田;杨柳;

    <正> 《伤寒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关于此条提及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物组成,目前诸版本《伤寒论》及教科书,均指为小柴

    1989年06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4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 ]
  • 猪苓汤证病机辨

    张雪亮;

    <正>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陈修园认为该方乃为清热育阴利水而设,诸医亦俱认为该方证病乃阴虚水热互结。此方在《伤寒论》中见于阳明和少阴两篇。释阳明者,谓阳明热邪与水互结而兼阴虚;释少阴者,谓少阴阴虚水热互结下焦。笔者细考仲景原文,认为猪苓

    1989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阳明病小便数的辨证意义

    何新慧;

    <正> 《伤寒论》中的阳明病是以里热证为主的,阳明病邪热盛耗伤津液,小便短少而赤是常见之证,但阳明病篇中有相当多的条文(八条,约占提到小便情况条文

    1989年06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辽宁省一九八七年下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医妇科学》试题

    ~~

    1989年06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北京市1988年下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医内科学》试题参考答案

    冯恩波;

    ~~

    1989年06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辨证治疗手足口病176例观察

    李素卿;赵桂华;肖和印;

    <正> 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7个月至14岁,4岁以下共153例。就诊时间以4~7月为多,5月为最高峰。病程3~7天,平均为5天。二、辨证治疗:根据1988年1月天津会议制定《华北地区手足口病防治方案》的分型标准,拟定基本方:生石膏、黄芩、元参、儿茶、扳蓝根、蝉衣、竹叶。本方以疏风清热为主,佐以利湿透表、凉血解毒、滋阴降火。根据不同辨证予以加减。

    1989年06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