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门雪等会诊中风重症案

    何时希;

    本例病者夏理彬是近代著名医家夏应堂先生之子,又为程门雪先生早年弟子。60岁时患中风,1965年2月27日入院,3月1日组织上海中医界名流进行会诊,每日一次,共九次,终使患者脱离险境,转危为安,渐趋康复,以后又为人民服务多年,后再次复发,则终因年老而不救。由于夏是程门雪先生之弟子,故程老颇为负责,肯出主张,发言独多。从这份会诊病案中我们可以揣摩程老的辨证思路,学习他立法用药的独到经验。现将经何时希先生整理的会诊记录摘抄如下,以飨读者。为保持记录的原貌,处方用量仍用“钱”表示。

    1986年09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炎后胁痛腹胀验方介绍

    杨芬明;

    <正> 病毒性肝炎治愈后,少数病例仍存胁痛、腹胀等痘状,笔者近几年来自拟化瘀理气方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方药组成;丹参20克,刺蒺藜12克,牡丹皮10克,五灵脂10克,炒川楝10克,郁金15克,厚朴12克,橘叶10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山楂12

    1986年09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蜘蛛散中蜘蛛的研究

    王聘贤;周洪进;

    <正> 《金匮要略》曰:“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对此,后世医家,凡有识者无不称效。如金元刘河间经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在其验案中就多处赞谓:蜘蛛散为“疗疝特效方”;《国医月刊》中,某君在多方研究的

    1986年09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松乳膏治疗痈疖疔疽200例临床观察

    谭宏儒;

    <正> 1977年11月~1981年9月我们以外贴松乳膏为主,治疗200例痈疖疗疽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0例,男132例,女6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2岁。病程最长超过1个月,最短为3天,多数4~10天。

    1986年09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细胞减少症证治

    <正> 近年来,在临床中,我们采用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完全用中药治疗本病,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首先是进行辨证分型,然后依证确定治疗方法,用药时既根据辨证论治,随症

    1986年09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通经下乳汤治疗女性不孕2例介绍

    谢彦;

    <正> 通经下乳汤系韩百灵老中医自拟方,对肝郁气滞、胞脉受阻所致女性不孕,疗效较好,兹介绍如下。药物组成:当归15克,白芍25克,怀牛膝20克,王不留行20克,通草15克,瓜蒌15克,枳壳15

    1986年09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施今墨医案三则

    施如瑜;

    <正> 先父施今墨(1881~1969)祖籍浙江萧山,13岁从其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先生习医。善治内、妇、儿科疑难杂证。临证师古而不泥古,灵活而不违法度,断病辨证,独具卓识,

    1986年09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胆通治疗胆道系统感染148例报告

    陈珠;翁明翰;

    <正> 胆道系统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由汕头市中药厂与省约物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复方胆通经临床及药理实验,证明对胆道感染有较好疗效,现将中山医学院附属一院、广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空军广州医院等5个临床协作单位148例临床观察结果

    1986年09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口疮治火四法

    孙浩;

    <正> 口疮好发于唇内、颊、舌、上腭等处,此证与火攸关。火有虚实之分,实火,每因肝胃之气有余;虚火,常系心肾之阴不足,也有因元阳败竭,火不归原者。笔者对口疮的治疗,分别运用滋阴潜火、泄木平火、通腑泻火、温

    1986年09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蠡沟穴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杨淑青;

    <正>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小儿鞘膜积液2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15岁。病程短者10个月,长者8年。二、治法:取蠡沟穴进针5~8分深,针尖顺经

    1986年09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病毒性心肌炎临症琐谈

    孙明异;黄世林;

    <正>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心前区痛。因诱发因素不同又表现有各种兼夹症状,如畏寒发热,头昏头晕,自汗浮肿,腹胀

    1986年09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固本化瘀止血治疗崩漏证体会

    蔡兰卿;刘东汉;张茂祥;

    <正> 崩漏一证是指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究其致病之由,综其各家,主要认为因冲任虚损所致。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病因多端,病变亦非一脏一腑,常气血同病,

    1986年09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变风引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体会

    王克谦;

    <正> 笔者揣度张仲景立方之旨,并结合临床管见,对《金匮》“风引汤”实行通变加减后,试用于临床,先后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0余人,均获良效,兹介绍于下。一、方剂组成生石膏30~6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

    1986年09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肾炎130例的疗效分析

    刘宝厚;徐景芳;崔笑梅;刘新;孙少玲;俞培钧;高人佶;

    <正>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炎1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30例均符合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

    1986年09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俞府穴使心房纤颤复律1例

    王哲身;朱玲玉;

    <正> 归×,男,31岁,已婚,打字员。三年前患心肌炎以来,出现胸闷,心悸,头晕。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曾发作4~5次,经药物治疗及休息3~4天,始能缓解。此次发病前,患感冒后尚未恢复正常,因上班往返疲劳,当晚即出现胸闷,心悸频繁发作,气

    1986年09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桃黄片为主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与实验观察

    杨春林;曹春芳;王美珍;涂俊杰;邓京振;章光文;

    <正> 桃黄片是我省精神病院、中医药研究所、桑海制药厂共同研制的中药复方糖衣片剂,具有活血化瘀、泻热之功。近年来我省九所精神病院用中药桃黄片为主治疗精神分裂症186

    1986年09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钱通关散”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99例的临床观察

    吴近曾;

    <正> 不射精症是指房事过程中不能正常射精的病症。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即有“泄精,精不射出,但聚阴头,亦无子”的论述。该病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而以功能性为多见。笔者从1982

    1986年09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性功能障碍40例观察

    吴玮;王彦恒;

    <正> 多种抗精神病药可致性功能发生障碍,近几年来,我们治疗本病40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以20~50岁最多。阳痿、性欲低下、遗精、无精子者共31例,性功能亢进(如性欲强烈、性交时间过长等)

    1986年09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手法治疗颈椎病144例的临床观察

    孙树椿;郭学勤;刘小宁;

    <正> 我们于1984~1985年共治疗颈椎病144例,现将所运用的手法及治疗体会,分析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44例,其中

    1986年09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经霜茄子外搽治疗寻常疣有效

    葛培基;

    <正> 笔者近数年用民间验方经霜茄子外搽,治疗寻常疣取得一定效果。方法:取经霜茄子一只,用刀切去

    1986年09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慢性骨髓炎49例报告

    陈学连;王忠民;

    <正> 慢性骨髓炎属中医“附骨疽”范畴,目前临床尚乏特殊速效疗法。近几年来,我们运用中医药为主,配合必要的西医手术,如清创、摘除死骨、切除瘢痕组织等,治疗慢性骨髓炎百

    1986年09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泉州蛇药治疗圆斑蝰蛇咬伤117例的疗效观察

    林金长;

    <正> 圆斑蝰蛇(以下简称蝰蛇)咬伤,因其毒性强,病死率较高,对从事农业和野外工作者危害较大,国内仅有散见病例报告。本协作组自

    1986年09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略谈后溪穴临床配伍应用

    陆惠新;

    <正>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临床应用甚广。笔者近年来常以后溪穴为主,选配一定穴位,治疗某些热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986年09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验三则

    李永富;

    <正> 一、眩晕段××,男,60岁。1985年7月22日初诊。患者头晕目眩五个多月,经住院一个多月治疗未效。严重时感觉天旋地转,如坐舟车,不能站立,更不敢行走。血压160/90毫米汞

    1986年09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标幽赋》“主客”析疑

    张文雄;

    <正> 《标幽赋》为金代著名针灸学家窦汉卿所著,是针灸歌赋中的名篇。由于赋文总结并发展了《内经》以来的有关针刺理论和临床经验,揭示了幽深的针灸原理,因此很有学习的必要。新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古文》教材编入

    1986年09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小议

    王宇华;

    <正> 古代针灸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种子母补泻针法,就是根据井、荥、输、经、合五输穴的五行相生原理,结合脏腑五行属性,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一种针刺补泻法则。如肝属木,肝经实证可泻其子穴——

    1986年09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升提活血汤治疗胃粘膜脱垂77例

    马山;薛长莲;赵红;崔德安;姜士奎;

    <正> 胃粘膜脱垂是临床常见疾病,我们采用升提活血汤治疗7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7例胃粘膜脱垂病中男性56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4岁,以21~50岁为多。合并有慢性十二指肠球部炎症44例,胃体慢

    1986年09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内经》时人关系初探

    王长荣;

    <正> 时间与人体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生理、病理无不与时间因素有关。根据时间对人体的影响而制定治疗方案,称为“因时制宜”,现代医学称为“时间医学”。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所谓年、月、日、昼夜、四时等划分,源于太阳、地

    1986年09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灵丸治疗心脏病319例疗效观察总结

    杨宝如;

    <正> 用广东省潮州市宏兴制药厂生产的心灵丸,从1980年开始临床观察,1981年进行临床验证,征明心灵丸有明显改善心肌供血,解除心绞痛,抗心律紊乱,降血脂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现将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等十八个临床验证单位已完成临

    1986年09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内经》养生学的时间特性

    程士德;

    <正> 近代西方时间生物学的兴起,从生物节律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生命活动进程的时间节律性,为《内经》养生学的时间特性提出了科学的内涵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内经》时间养生学是以五脏为主体,内系五(六)腑、五体、五官、五华等,外联五方、五时、五气等的“四时五藏阴阳”理论为基础的,不仅揭示出人体生命活

    1986年09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辨发论治

    李博鉴;

    <正> 头发的病变可以是其自身发病,亦可由全身性疾患引起,或是头皮病变累及头发。因此,观察头发的变化,对于辅助诊断、治疗某些疾病,尤其对某些皮肤病,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与皮肤病有关的头发病变,在中医辨证论治方面作一粗浅的介绍。

    1986年09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耳鸣痫证验案二则

    徐心仁;

    <正> 紫胡加龙骨牡蛎汤原用于治疗伤寒误下,邪热内陷,表里俱病,烦惊谵语等证。笔者临床应用此方加减,以治疗耳鸣、痫证等多种疾患,常获显著疗效。兹录验案如下:

    1986年09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负荷在虚证本质研究中的意义

    王建华;连志诚;

    <正>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以多种现代医学方法对中医虚证的病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目前认为肾阳虚与下视丘—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功能低下及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脾虚患

    1986年09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肝病浊絮异常的证治近况

    孟琳昇;

    <正> 肝功能测定中的浊絮试验,是指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简称麝浊)、麝香草酚絮状试验(简称麝絮)、硫酸锌浊度试验(简称锌浊)、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简称脑絮)等。这些试验对了解肝功能损害的程度,特别是对黄疸病例能起到鉴别诊断作用(如肝细胞性黄

    1986年09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自拟玉锁润筋起痿汤治疗痿证

    魏才旺;

    <正> 痿证是一种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痿缩为特点的病证。十余年来,笔者选用《证治准绳》神龟滋阴丸合《吴承忠家传验方》布精起痿汤化裁,制订成“玉锁润筋起痿汤”施治于临

    1986年09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谈“诸转反戾”

    区永欣;

    <正>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对此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见解如下:1.转反戾,是描述患者辗转反侧、时而反张、时而屈曲的体态,在症状学上这通常是痉挛性疼痛的典

    1986年09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汉书·艺文志》医经经方之著录

    李茂如;

    <正>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医经”“经方”所录医籍诸目,殆为医家稽古辨学之要籍。兹备录原文,敷陈管见。“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

    1986年09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析

    余自汉;

    <正> 此语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其释义历代医家意见不一。杨上善注曰:“卫气之精,昼行六腑,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支及身,令筋柔弱也。”王冰注曰:“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后世注者多以王冰为是。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兹述浅见于下,期就正于高明。《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他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

    1986年09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63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民族药物的命名

    雷永恕;

    <正> 民族药物品种众多、名称繁杂,这给初学者在认识、辨别、理解、记忆等方面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笔者认为了解民族药物命名的方法与含意,对学习民族药物有所裨益。民族药物的命名有它一定的特

    1986年09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剂君药用量杂议

    吴允耀;

    <正> 临证组方,一定要突出君药,当重则重,使方有专攻,才能取得迅捷满意的效果。如我曾治一女教师,年五旬余,罹患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肾盂肾炎20年,长期卧床,多方

    1986年09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胆囊炎胆道结石患者应慎用参芪

    赵聚凯;

    <正> 胆囊炎、胆道结石患者忌高脂餐已被医者熟知,但党参、黄芪亦可诱发疼痛则未见报道。笔者在临床遇到一些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症的病人服用党参或黄芪之后,出现右上腹胀痛或绞痛。

    1986年09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方剂学》自学重点提要及复习思考题(四)

    王绵之;

    <正> 第二章泻下剂《方剂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章的要求是:1.熟悉泻下剂的定义、分类及应用注意。2.掌握:大承气汤、十枣汤、新加黄龙汤。3.熟悉:温脾汤、麻

    1986年09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学》自学重点提要及复习题(续)

    颜正华;

    <正> 熟地黄补肝肾、益精血作用虽较制首乌为优,但滋腻太甚,易腻膈碍胃,制首乌不滋腻、不碍胃,为熟地黄所不及。白芍苦酸微寒,有养血、敛阴、平肝、柔肝的作用。适用于肝血不足、肝阴亏损、肝失柔和、肝阳偏

    1986年09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诊断学》自学重点提要及复习题(四)

    杨维益;

    <正> 《中医诊断学》所探讨的内容,可分为“诊”与“断”两大部分,诊即四诊,断指辨别病证。诊是断的基础,是为断服务的。因此,学习中医诊断学,必须掌握辨证的理论与方法。中医诊断疾病时,需进行辨病与辨证。所谓“病”,

    1986年09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天津市1985年9月高等中医自学考试《方剂学》试题

    ~~

    1986年09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市1986年上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中医诊断学》试题答案

    ~~

    1986年09期 7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工作动态

    <正> 卫生部最近颁布了《全国中医医院工作制度与工作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共63条,包括急诊室、门诊、病历书写、护理工作制度等。还要求门诊坚持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根据本院技术特长开设专科、专病门诊;实行挂牌和连续接诊制;门诊各科的本院医师不得少于2/3等内容。

    1986年09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