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中医的里程碑——胡熙明同志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正> 同志们:在新年伊始,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之际,由赵紫阳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九十四次常务会议,做出了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为发展我国中医事业所做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它反

    1986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中风证治

    邓铁涛;杨甲三;朱良春;徐景藩;奚凤霖;方和谦;谢昌仁;王永炎;刘春圃;陈沛坚;刘茂才;刘新武;鲁玉合;窦国祥;

    <正> 邓铁涛(广州中医学院):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论述比较丰富,然综合而观之,可分昏迷、偏瘫、口眼歪斜三大类辨证论治。(一)昏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发热或不发热为主要表现。

    1986年04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395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61 ]
  • 康乐牌LY-5型电子针灸按摩器临床应用观察

    <正> 自1984年6月~9月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等8个单位的针灸按摩科用康乐牌 LY-5型电子针灸按摩器共治疗观察各种病例400例,取得了近期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1986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动物药的临床应用

    <正> 朱良春(南通市中医院):我研究虫类药已四十余载,深感其疗效优越,值得推广。虫类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1)攻坚破积;(2)活血化瘀;(3)熄风定惊;(4)宣风泄热;(5)搜风解毒;(6)行气和血;(7)壮阳益肾;(8)消痈散肿。这些主治功用,不

    1986年04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3 ]
  • 鼻塞膏治疗面瘫

    李存敬;

    <正> 组成及用法:鹅儿不食草10份,冰片1份。先将鹅儿不食草干品洗净,用适量凉开水浸泡,使药透水尽(鲜品洗净即可),加入冰片,置干净容器内捣如稠膏状。然后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取二层消毒纱布包裹上膏,塞入病侧鼻孔,24小时更换一次。

    1986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 运用泽漆治疗内科疾病经验

    王永茂;

    <正> 倪平佛是我市名老中医,年逾七旬,擅长内科杂病。现将倪老运用泽漆治疗一些内科疾病的验案整理如下。一、疟疾倪老幼年时,曾两次发间日疟,均取干泽漆12克,加水浓煎,放红糖适量,于发疟前约2小时顿服,连服三天疟止。

    1986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丹参饮加味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2例

    赵汉鸣;

    <正> 我们自1983年1月至1985年5月,以丹参饮加味方治疗经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检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0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02例中,男72例,女3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平均为42.5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2年,平均为11.6年。二、诊断标准:根据1984年宁波会议制定“胃脘痛诊断标准”。均有典型胃脘痛症状,并有反复发作

    1986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9 ]
  • 温养肝肾法治疗不孕症的经验

    陆兰珍;

    <正> 陈学勤老中医师承于沪上名医朱小南和唐吉父二位老师多年,专攻妇科,深得其传。笔者有幸随从学习,常见陈老以温养肝肾法治疗不孕症,每获良效。兹介绍于下。病例1:徐××,31岁,工人。初诊1982年4月8日。结婚4年未孕。15岁月经初潮后,经期正常,28~30天一行,来时量少色淡,2~3天即净,月经临行时肛门有下坠感,腰痠乏力症状

    1986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发热验案四则

    陈绍园;

    <正> 发热有外感、内伤之分。余在临床中体会到,外感发热,由于病邪、病位、体质等不同,证候表现往往错综复杂,辨证宜综合运用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方法,融合伤寒、温病诸法诸方,随证变通,可获良效。

    1986年04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中医中药治疗颌下腺结石20例小结

    王元洪;夏涵;周蓉;

    <正> 涎石病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涎液滞留、异物、细菌等局部因素有关。颌下腺涎石在涎石病中最为常见。除极小涎石可自行排除外,一般均需用外科疗法。我们近年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颌下腺涎石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兹小结如下:

    1986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咽痒咳嗽治验四则

    吕仁和;

    <正> “咽痒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李介鸣老师说:“感冒热退,仍有咽痒咳嗽,是风邪未除的表现。”针对风邪不除之理,我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常以散风清热之法为主治疗此症,效果良好,现结合病案将个人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1986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引火归原法治疗咽喉病案三则

    向铁生;

    <正> 咽喉居五脏之上,乃水谷之通道,呼吸之门户,声音之所发,是诸经交会之处,五脏病变均可波及咽喉,且火性炎上,故历代均有“咽喉病皆属于火”之说。但火亦有虚实之分,虚火宜补,实火宜泻,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若阴损及阳,或元阳衰微,虚阳不守其舍,浮游于上,客于咽喉者,则又宜用引火归原法。

    1986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1300例癌症患者舌象观察

    宁春红;

    <正> 察舌诊病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近年,从舌象辅助癌症诊断,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颇引人注目。本文汇集本科几年来诊治的癌症病例,就其舌象进行整理,以探讨舌诊在肿瘤诊治中的意义。

    1986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
  • 角膜眼病医案四则

    孙海云;

    <正> 我院老中医陈秉仁,从事中医眼科六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其中四例角膜眼病,加以报道如下。例一:张×,男,42岁。1963年7月2日初诊。患者右目早年失明,两天前,左目红肿羞明刺痛,黑睛猝起细颗星翳,视物模糊,并

    1986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凉血活血通腑利胆法对重度黄疸肝炎的退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汪承柏;葛安平;宋为云;李莉;李跃旗;许建华;

    <正> 我们曾报道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重型胆汁淤积型肝炎,近来临床以此为主方,增大赤芍、大黄用量,或加元明粉,并根据辨证有所加减,退黄效果比原来的复方更好。经其他疗法(包括使用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清热解毒中药等)治疗无效者,用本法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在研究各型肝炎病人血浆血栓素 B_2(TXB_2)和前列环素(PGI_2)的代谢产物6酮(PGF_1α)变化时,发现 TXB_2、PGF_1α与黄疸有正相关

    1986年04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5 ]
  • 补肾法对老年男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王文健;沈自尹;张新民;陈素珍;张玲娟;吴波水;

    <正> 神经内分泌系统维持机体稳定的作用在衰老过程中是逐渐减退的,由此可引起机体的适应能力或功能贮备的下降。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生长、衰老的关系最为瞩目。无论是青春期的到来还是更年期的出现,无一不与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密切相关。

    1986年04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141 ] |[阅读次数:145 ]
  • 针灸治疗阳虚证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长信;赵昕;张惠华;张鸥;唐为民;吕兰英;

    <正> 为观察针灸督脉穴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于1985年4~10月,选择具有典型阳虚症状的患者44例,进行治疗观察,并对部分患者作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学测定。

    1986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9 ]
  • 降糖甲片治疗成人糖尿病的临床报告

    张鸿恩;林兰;李宝珠;高齐健;王兆礼;

    <正> 糖尿病为常见的代谢失常性疾患,其慢性病变(并发症),常波及全身各系统,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据统计,其患病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中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肿瘤,成为第三大病。为从祖国医学宝库中寻找有效的降糖中药,我科于1971年成立糖尿病专科门诊。通过几年来对大量病人

    1986年04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37 ]
  • 肺心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观察

    陈国金;

    <正> 笔者于1985年试用活血化瘀中药对5例肺心病继发红细胞增多症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临床初步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986年04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辨证治疗期前收缩4例

    魏执真;

    <正> 病例一:郝××,女,49岁,住院号:19899,1985年9月5日住院。患者素有风湿性心脏病,近一月来心悸气短,胸闷隐痛,时有太息,寐少梦多,饮食不香,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脉促且代。检查:心率:90次/分,心律不齐,频发早搏有时呈三联律,心尖部可闻及双期杂音Ⅱ级以上。心电图示:右室肥厚,房性早搏呈三联律。

    1986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凉血活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点滴体会

    王敏智;刘美英;刘杰;刘桂芹;

    <正> 过敏性紫癜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特点除紫癜外尚有皮疹及浮肿,常伴有腹痛、关节肿痛及肾炎等症状。本病的发生系内蕴湿热,外感毒邪,伤及血分,追血妄行,外溢肌肤所致;若毒邪内侵、伤及肠络则腹痛便血;流注关节则肿痛;损及肾脏则尿血。治宜凉血活血,利湿解毒。常用方药为

    1986年04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郁火咳嗽50例初探

    汪新象;

    <正> 在长期临诊中常见到有的咳嗽患者,病程较长,夜咳为甚,吐清稀泡沫痰,苔白薄,脉弦,或发热,或寒热往来,或胸胁胀闷,或口干等,辨诊为郁火咳嗽。对这类咳嗽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每获良效。现将1982年以来在门诊中所治的50例患者进行小结并作初步探讨。

    1986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 ]
  • 中医工作动态

    <正> *最近召开的北京市中医工作会议上,陈希同市长宣布,市政府决定,拨款500万元用于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在过去的两年中,北京市新建了9所县级中医院、中医门诊部和中医专科医院。至此,已做到县(区)县有中医院,提前实现了卫生部“七五”规划的要求。*上海中医学院在1985级中医专业本科班,开设了一个探索新时期培养中医人才途径的试点班。试点班开设了不同

    1986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喉科肿瘤治验2例

    华良才;

    <正> 例一:柴××,男,26岁,工人。病历号30079。1978年9月4日初诊。自述4个月前发现咽部异物感,轻微疼痛,咽部右侧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曾在某医院注射青霉素10天,效果不显,前来诊治。患者自觉肿物生长较快,咽痛,妨碍吞咽。检查:见右侧扁桃体连及舌根部有一蚕豆大小肿物,触之较硬,活动度差,

    1986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中药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42例报告

    谭升顺;乔石柱;王润生;吴启成;

    <正>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皮肤毛细血管炎症性损害,其中包括进行性色素性紫瘢性皮炎、色素性紫癜性苔癣样皮炎和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本病临床比较常见,呈慢性经过,有复发倾向,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近年来我们试用八珍益母丸、复方丹参片合治本病42例,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986年04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音乐色光疗法”治疗郁证68例小结

    孙飞;

    <正> 近年来,我科采用特定的音乐和有色光结合的疗法(以下简称音色疗法),对68例郁证患者进行了初步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8例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20~50岁之间。病程1~3月20例,3月~+~2年23例,2~+~10年15例,10年以上10例。其中空勤人员44例,地方人员24例。68例经有关医院分别诊断为“内抑制减退”、“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等。经服安定、

    1986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 ]
  • 胆绞痛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附气滞血瘀证36例资料分析

    徐应抒;李跃英;廖大忠;郭渝南;党庆先;

    <正> 胆绞痛属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病。我们从1984年9月至1985年3月,共收治胆绞痛病人50余例,现将资料完整的36例报道如下。

    1986年04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 ]
  • 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郁证的体会

    韩静文;

    <正> “八脉交会穴”曾被古今医家所重视。明·李梃《医学入门》:“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又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可见其精义所在。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前辈早有专题阐述。至于临床应用,就“郁证”而言,一般用药治疗者多,而用针灸者少。兹将临床四组治验病例报告如下。

    1986年04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5 ]
  • 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

    吴凤全;

    <正> 张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所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是怎样产生的,至今未见论述。探讨达一问题,或许能够对今后中医自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笔者不揣浅陋,拟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

    1986年04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 ]
  • 择时服药方法介绍

    许建平;

    <正> 择时服药,是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着眼于人体阴阳消长的昼夜变化节律.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疗效的方法。早在《内经》中已出现吐法于“日未出时吐之”的记载。《重辑神农本草经》亦提出“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的服药法。尤其是宋代以后,择时服药,更是引起临床医家的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

    1986年04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9 ]
  • 敦煌医学卷子研究概述

    朱定华;王淑民;

    <正> 敦煌卷子即指公元10~11世纪之间,收藏在敦煌千佛洞莫高窟中隋唐前后抄写的大批卷子书籍。公元1899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簶在清扫第十六号窟甬道时,无意中发现藏有大量经卷的石室,内存各种卷子三万余。其内容多为佛经,也有不少史籍、方志、杂家、书契、语言、文学、艺术、医学等书籍。这一重大发现,曾引起海内外史学、汉学者的关注,然却未能得到清政府的重视而加以保护,致使被闻讯来

    1986年04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5 ]
  •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况

    徐福松;朱永康;

    <正>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一般统计占泌尿科门诊病人数的30%左右,也有报道达到或超过50%者。本病临床症状繁多,病程迁延,并发症较多,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精神、体力、工作、学习、生活诸方面影响很大。近几年来各地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本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1986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 ]
  • 汗证辨治概述

    闻显;

    <正> 汗证无论外感及内伤疾病都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内伤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症状。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章中,都从不同角度对汗证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以内伤杂病所致汗证为主,将近年来有关汗证的资料综述如下:

    1986年04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 ]
  • 《金匮》桂枝茯苓丸证条文新解

    施凤麟;

    <正> 桂枝茯苓丸方证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对这段经文所论方证,古今医家颇有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1.认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症与胎的鉴别,用桂枝茯苓丸是祛瘀下症。2.认为此段经文主要论述症病妇人妊娠的证治,用桂枝茯苓丸是下症保胎。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道明

    1986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内经》气反治则及其临床应用

    江永生;周天寒;

    <正> 气反治则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内说:“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言其疾病的症状部位与病机不相一致时,则当求其本而治之。气反治则临床运用十分广

    1986年04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辨

    符虹;

    <正> 自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二十五提出“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的观点后,一直为人所尊奉。但在临床实践中也常能遇上这种情况:肝癌、胆道蛔虫症等病患者,腹痛剧烈,大多自按以图缓解,此二病为气滞

    1986年04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新释

    陈宝明;

    <正> “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一语,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历代医家对此多随文训释,特别是对“病在阴“病在阳”中“阴”与“阳”的释义颇不一致。大要又有二说,一说以四气之阴阳属性,分别释为湿、风、寒、暑四气(如隋·杨上善等)。此说似可从,但如联系本论上下文而深究其义理,则有文意不合之嫌。本段原文是承上文“欲知阴中之阳,阳中

    1986年04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中药学》自学重点提要及复习题(续)

    颜正华;

    <正> 第九章消食药凡以消食化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消食药适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脘腹胀满、暖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以及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等证。在临证应用时,当根据病情选择配伍,方能增强疗效。如脾胃虚弱者,当配伍白术、山药等补益脾胃药;脾胃虚寒者,当配伍干姜、丁香等温中散寒药;脾胃有湿者,当配伍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药;食积气滞者,

    1986年04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浅谈“治节”

    马惠迪;

    <正> 《素问·灵兰秘典论》谓:“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以往多把“治节”解释为“治理”和“调节”。愚意以为,这种解释不确切。“治理”和“调节”是一个笼统的提法,可用于任何一脏,不足以阐述“相傅”的

    1986年04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 ]
  • 调心汤治疗早搏验证有效

    杨传之;

    <正> 拜读你刊1985年第5期“调心汤治疗早搏18例”一文,深受启发,笔者在临诊中常遇顽固性心律不齐,实难控制,效仿作者所拟“调心汤”试用于频发性室性早搏,获意外良效,仅举验案一则,供同道参考。杨××,男,19岁,住院号:67789。因发热、咽病半月后出现胸闷,心慌及心前区阵痛,先后去两

    1986年04期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重点提要(续)

    张珍玉;

    <正> 防治原则中的几个问题防治原则,是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早在《内经》中就已强调了“治未病”。治未病包括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两个方面,前者是未病先防,后者是已病防其传变。它是医学上的最高原则,因此,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

    1986年04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 ]
  • 咨询信箱

    <正> 问:“十剂”之说始源于何人?(江西丰城拖船卫生院鄢践)答:“十剂”是将方剂按其功效进行分类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是从中药“十种”发展而来的。据《本革纲目》记载,北朝北齐徐之才于《药对》中说:“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

    1986年04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怎样进行试卷中的“病案分析”

    江幼李;

    <正> 病案分析目的在于考察考生辨证论治的能力。要答好这类试题,一要牢固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二要有临床各科的坚实基础.三要善于鉴别病证之间的异同,四要广泛浏览古今名案,以为借镜。所谓“医之有案,如弈者之谱,可按而复也。”

    1986年04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医古文》试卷题型例析(续)

    段逸山;

    <正> 三、断句关于断句的题型比较单一,即出一篇或一段白文(一般选自教材以外),让应试者点断。断句的要求有两种。一是用句号“。”(凡是未注明“标点下文”或“用标点符号给下文断句”之类要求的,都宜用“。”号断句),即在需要停顿的字的右下方加上“。”号(如果这个停顿处栩当于用标点符号中的顿号的话,也可不加

    1986年04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天津市1985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医古文》试题

    <正> 六月份《医古文》试题一、给下列文字注音(拼音或同音字)(6分)慝罨舛 痁 攄 喙恚啖殪懑蠲赍二、在找出句中的借字、古字、异体字下划线,并把相应的本字、今字、正体字写在括号内。(8分)

    1986年04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