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仲勋;
<正>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同志们同来自国内外的中医药专家欢聚一堂,热烈庆祝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我和在座的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向参加大会的外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
1986年02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绍武;
<正> 各位首长、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今天是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我代表中国中医研究院对各位首长、朋友、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三十年来为我院建设做出贡献的历届领
1986年02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任;谭日强;陈树森;吴颂康;朱古亭;陆芷青;魏长春;张沛虬;陈泽霖;
<正> 何任(浙江中医学院):高血压病的中医发病机理,凡出现振颤、眩晕、手足麻等症,当认为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症见厥逆、头痛、眩仆者,当属“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至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者,则是“大厥”。总之本病与肝、肾的关系多,与肝之阴阳失调尤
1986年02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48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丛者伟;
<正> 1981~1984年我们试用伤科手法治疗本病28例,取得一定疗效,特介绍如下:一、发病机制和病理:人体腰部及骶髂区的筋膜下有脂肪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患者的皮下组织可发生退行性改变。脂肪的小叶可从深筋膜的薄弱
1986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建华;
<正> 笔者多年来用生南星与知母于临床略有所得,现结合自己经验将其作用和特点介绍于下:天南星是一味治疗多种疾病,应用范围颇广的良药。由于其苦、辛、温、有毒,具辛烈开泄之性,以致临床使用范围日益狭窄,洵属可惜。同时,为减轻其毒性,在炮制时清水浸漂,加生姜、明矾腌拌淘洗,直至入口无麻涩
1986年02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秉秀;
<正> 妇女妊娠后,往往会出现腰腿疼痛,医者多误诊为“妊娠合并坐骨神经痛”,予对症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辨证施治,取得较好效果,举例如下。例一:熊××,女,29岁。1981年5月初诊。患者从妊娠40多天开始腰及左腿疼痛,活动加剧,休息缓解。但于妊娠4月时(三天前)突然疼痛加剧,不能行走,在本院伤科诊为“妊娠合并坐骨神经痛”,予袪
1986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惠斯;
<正> 叶嵩高老中医年近80高龄,行医50余载,对小儿疳积的诊治有独特之处,特整理介绍如下。诊断方法疳积是由于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常,以致水谷精微长期不能濡养脏腑经络气血而成,其典型表现多以形体萎黄枯瘦、皮毛憔悴、腹胀如鼓、青筋暴露、或低烧潮热、或烦渴引
1986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子光;
<正> 慢性疾病的共同特点,多是邪实正虚,虚实夹杂,且多脏腑受累,多因素所致,常表现为阴阳偏颇,生克反常,气血逆乱。因此对慢性病的治疗,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现据自己的临证经验,试将治疗慢性病的要点归纳如下。
1986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正> 1985年12月16~20日,中国中医研究院举行各种活动,庆祝该院成立30周年。中医研究院是1955年12月19日创办的。党和政府一贯十分重视中医研究工作,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机构,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周恩来总理在中医研究院成立时题词:“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
1986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觉人;
<正> 一、痰火上扰俞××,女,54岁,1979年6月4日初诊。患左侧头痛,已30余年之久。既往发作较稀,近年疼痛为甚。约一月一发,每发持续数天,发过如同常人。延医屡治不效,痛又欲发,遂来门诊。初诊拘于“久痛必瘀”,选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不料痛发依然。复诊细辨是症,其痛沉重如裹,且左眶发胀,脘闷恶心,舌苔
1986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承朴;黄一中;王隽田;
<正> 魏承朴老中医从事眼科临床几十年,临证多有效验,现摘其四例验案介绍于下。例一:李××,男,34岁,工人。1978年111月24日住院。
1986年02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聂熹尧;
<正> 笔者在本院会诊110例发热六天以上患者,经西医治疗无效,而用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风热、湿热蕴结、暑热、暑风、血瘀、热入营血等九型,以湿热蕴结型最多,占43例。用中医治疗湿热蕴结型,疗效达93%,现介绍病例如下:
1986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吴子腾;
<正> “潮热”是发热疾病中的一种热型,可见于各科临床。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应用潮热这一病证概念,作为阳明腑实已成的标志,如214条所述:“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
1986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桂宝;
<正>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10多年来,笔者用家传验方地肤硝柏散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处方及用法:取地肤子30克,黄柏30克,芒硝
1986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福信;
<正>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耳针治疗暴盲、暴瘖、暴聋各一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暴盲程××,女,23岁。1982年8月19日就诊。患者因家庭不睦闹气,突然暴盲两日,经当地医
1986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薛国维;王彦恒;
<正> 第四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较明显的疗效,但该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为流涎,针对这一症状,我们用中药石麦汤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系住院进行氯氮平治疗之患者,共计110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流
1986年02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范长通;湛景山;
<正> 我们自1975年以来,共试用鲜葎草洗脚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9岁。本组病例先后接受过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者占94%。患者均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时有腹痛、腹泻及粘液血便,消瘦等症状。查体均有
1986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郭宗孟;
<正> 胃肠功能紊乱是飞行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从1973年以来,我们在飞行人员的健康疗养中共收治了883例病人,占全部飞行人员健康疗养的10.5%。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986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梅英;蒋利;
<正> 小儿厌食症是指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多发生于学龄前的儿童。十余年来,我们针对小儿服药难的特点,采用自拟消化散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现将122例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22例均系门诊患者。性别:男52例,女70例。年龄:6个月~1岁的9例,
1986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彭英才;
<正> 我校从1972年起开展了中医辨证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现将随访满2~4年、资料比较完整的74例报告如下。
1986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启刚;许治时;张毅;
<正>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因反复发作,患者颇感痛苦,我们用“头痛煎剂”治疗51例,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
1986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姚弭乱;
<正> 疔疮为外科常见病之一,家传治疗疔疮之法常能收效,现介绍如下。一、外治法:用家传隔皮化疔膏:杏仁50粒,蓖麻子60粒,生龙骨2.4克,雄黄1.8克,蜈蚣15克,铜绿2.1克,蟾酥1.5克,制乳没各3克,煅轻粉1.8克,东丹3克,松香2.4克,血竭2.4克,樟脑4.5
1986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炳权;
<正>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尤以偏头痛者居多。笔者近四年来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治疗血管性头痛15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986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温德秀;
<正> 石××,女,21岁。1981年4月18日初诊。平素体弱,月经不调,后错量少,腰痠乏力。一年前,卒然带下色黑如黑豆汁,量多、质稀。察其面色晦暗,纳差腹胀,少腹欠温。月经未至,带黑无臭,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缓无力。揆度病情,显系脾肾二虚,中下皆病,法当健脾
1986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翁维良;
<正>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眩者言其黑,晕者言其转,冒者言其昏”。眩晕细分有所不同,在临床上总称为眩晕。病人眩晕发作严重时,常被描写为“其状目闭眼眩,身转耳聋,如登车舟之上,起则欲倒”。眩晕发生的原因有肝阳上亢,肝郁化火,肾阴不足,痰浊中阻,气滞血瘀,经络阻塞,水湿不化,血虚气弱等,其中以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较为多见。我们用郭士魁老中医治疗眩晕之清肝汤加减,治疗阴虚肝阳上亢眩晕21例,并以
1986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龚茂禄;于万成;许英谦;王金凤;刘冰;魏荣贵;聂丽荣;冯晓;
<正> 我们用草药溃疡丸治疗溃疡病,经临床与西药硫糖铝比较,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从1982~1984年收治临床上具有典型溃疡病症状和体征,治疗前经纤维内窥镜检查证实有溃疡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溃疡丸组和硫糖铝组,各60例,疗程结束1~2天内均进行纤维内窥镜复查。
1986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田素琴;
<正> 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乳头状瘤恶变等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癌。中医称“反花疮”,是一种不易治愈的疾病,常因恶化转移而危及生命。目前中医的治验尚不多见。笔者自1959~1984年随师及自治22例,均经病理证实确诊为皮肤恶性肿瘤,采用白砒条、一效膏外用治疗,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1986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文志军;
<正> 黑睛翳障包括聚星障、凝脂翳等疾患,现代医学称之为急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笔者用加减八味大发散治疗外障黑睛翳障,疗效尚好,现介绍如下。一、辨证要点:眼目肿痛,紧闭难开,羞明流泪,黑睛生翳,白睛充血暗红;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1986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凌云;沈绍功;李瑛;
<正> 为了探索清开灵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我们从1984年1月至1985年5月治疗观察了26例急诊留观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986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廷富;
<正> 球后视神经炎是比较常见的眼底病。若患病初期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往往逐渐形成视神经萎缩。我科用中医方法治疗急、慢性球后视神经炎10例,17只限,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辨证治疗:情志不舒,易怒,头痛,眼疼或胸胁满闷,善叹息,脉象弦数或弦细,舌润苔自或无苔。证属肝经郁热,玄府郁闭。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清热。方用
1986年02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建辉;祁宝玉;俞兴元;
<正> 目前,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种类不多,药源不足,且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我们以祛风清热,退翳明目为治疗大法,选择黄芩、防风、野菊花、冰片组方,经提取精制成“目炎灵”眼药水,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在我院、天津眼科医院、北京建工医院、北京通县医院等单位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进行了疗效观察,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986年02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仕明;
<正> 笔者于1984年6月至9月,用自拟解毒乙方治疗小儿夏季病毒性感冒250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一、临床见症本组患儿均发病于6~9月,发病急骤,有高热、寒慄、头重、身痛、咽痛、倦卧等症状,部分患儿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伴有咳嗽、气急、
1986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佛基;
<正>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以下简称《类编》)为浙江名中医何廉臣于1927年编纂。他别出心裁地先厘定医案程式,“照此程式,登报征求”,全国各地医家无论属何学术流派、撰写医案习惯如何,均须按此格式撷录临床验案,寄何氏遴选。此举得到热烈赞同,“各省来稿约近千种”,何氏从中选出371则验案,分上下
1986年02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定芳;
<正> 《医学真传》不分卷,共43论,为清·康熙年间浙江钱塘名医高士宗传学授道的讲稿,初刊于康熙己卯(1699)年,后乾隆丙戌(1766)年由王琦汇刻于《医林指月》,得以流传。学是教的基础。只有学“真”,才有可能教“真”。高氏认为“医门经论,乃医学正传”,讲学论道,言必归经旨,理必合仲景,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授正传真。笔者认为其书之“真”是学术、学派之
1986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范仁忠;
<正> 自1970年以来,我们运用清滋补脾法治疗了一组尿崩症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9~51岁;病程1年以下至20年。1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垂体性尿崩症13例,肾性尿崩症1例。14例患者24小时摄水量及尿量在10000毫升以
1986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泽霖;周月明;章勤荣;胡庆福;戴豪良;吴榕洲;潘晓霞;陈依萍;
<正> 腭粘膜包括软腭粘膜和硬腭粘膜二个部分。腭粘膜中有丰富的血运,在疾病过程中该部位可有不同程度的小静脉曲张、小动脉扩张、出血及粘膜面的色调改变等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腭粘膜征(以下简称腭征)异常,腭征异常可能与中医的血瘀证有联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日本已有报道。为了观察健康人群中腭征的变化情况和探讨其在中医临床辨证中的意
1986年02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书鸿;
<正> 近年来,我们运用督脉经穴对31例癫痫患者进行探索性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10岁11例,11~20岁7例,21~30岁6例,31~40岁7例。发病原因脑炎后遗症9例,脑外伤5例,高烧6例,受惊5例,恼怒6例。病程最短1年,
1986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自尹;
<正> 所谓微观辨证,即是在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发挥它们长于在较深入的层次上,微观地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更准确、更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从而为辨证微观化奠定基础,简言之,是试用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而辨证微观化,则是综合了多方面微观辨证的信息,结合中医传统的
1986年02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282 ] |[引用频次:400 ] |[阅读次数:0 ] - 沈克斌;
<正> 笔者应用按摩疗法为主,中药内服为辅的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较显著,现介绍方法如下:1.按摩疗法患儿由其家长抱扶呈坐立位,患侧面向医者,先在患侧涂擦润滑药物,然后依下列方法施行手法。(1)揉擦推拨肌筋法:医者用右手拇指罗纹面在
1986年02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富杭育;田甲丽;谢念祥;郝近大;郭伟;
<正> 方剂是药物的综合,是各个药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有机地紧密联系的整体。方剂学的研究,关键是“配伍”。鉴于张景岳的正柴胡饮主治外感风寒,实验证明能保护流感病毒感染动物的生存,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因而我们以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病变为指标,探讨正柴胡饮的配伍规律,冀以阐明中医方剂学的某些原理。
1986年02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汉昌;陈慕廉;
<正>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生理功能紊乱的疾患。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为特征。多数缓慢起病,反复发作,疗效不著。我们以中药为主治疗3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34例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20岁以下4例,21~40岁21例,40岁以上9例,青
1986年02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庄国康;朱毅;
<正> 红斑性狼疮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比较严重的全身性疾患。临床上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形红斑狼疮,前者除皮肤损害外,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病变;而后者只局限于皮肤,约有5%左右患者可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痠楚,面部蝶状斑疹。目前普遍认为治疗本病必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运用现代医学检
1986年02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德源;
<正>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药米健脾粉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及制法:淮山药250克,苡仁米250克,芡实200克,大米(中稻米)600克。前三味药分次下
1986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韵远;
<正> 《难经·四十九难》中指出;“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思是形体受寒,或饮食生冷,均可损伤肺脏。《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重寒伤肺”。因肺为娇脏,当风寒之邪侵犯肌体,皮毛先受之,皮毛者,肺之合也,故肺先受病;若再饮食生冷,脾胃受寒,母病及子,更伤于肺,内外皆伤,故为“重寒”。《灵枢·邪气脏腑
1986年02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德洽;
<正> 反佐与反治始载于《内经》,对于其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历代不少医家都含混不清,如《本草纲目》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医方集解》解释左金丸的方义时谓:“吴茱萸辛热,能入厥阴,行
1986年02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震强;
<正> 读贵刊1984年第6期《头痛塞鼻散加味临床新用》一文后,我即按法配制,用于临床,不仅对偏头痛、前额痛及牙痛有速效,而且意外地发现此散对面神经麻痹和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也有较好的疗效。现将经过报告于后。
1986年02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胜光;
<正> 牡蛎泽泻散是《伤寒论》治疗“大病差后,腰以下有水气”之方,其中运用牡蛎、海藻等咸寒药物治疗水饮证,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用药方法。自王朴庄提出“牡蛎、海藻水中之物能软坚而去水”后,注家多承此说。1985年版全国统编教材《份寒论讲义》亦云:“社蛎、海藻软
1986年02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长春;王慧川;
<正> 《素问·阳明脉解篇》有“四支者,诸阳之本也”,对其“本”字,历来认识不一。近来笔者应用电子计算机作《黄帝内经通检》编制工作,利用《通检》对《内经》“……(名词)者,……(名词)之本也”句式作了对照。《内经》中此句式儿三见,一为《素问·阳明脉解篇》“四支者,
1986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育轩;
<正> 中医的精华之一是辨证论治。辨证能否正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见以下几种情况影响疗效。临证忽视详细的问诊是影响疗效的原因之一。如患者辛××,恶心、肝区痛一周,伴纳差、头晕、失眠、便溏等症。舌暗、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肝胃不和。治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服药后,胃痛阵作,排水
1986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珍玉;
<正> 三、病理产物的发病意义所谓病理产物,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水液内停和血液留滞。前者多指痰饮,后者则为瘀血。这些病理产物形成后,又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器官,发生多种病证,故又为致病因素之一。
1986年02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颜正华;
<正> 第三章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的用途:1.通利大便,以清除肠胃宿食积滞或其他有害物质;2.清热泻火,使体内火毒、热毒通过泻下得到缓解或消除;3.逐水退肿,使水湿痰饮从大小便排出。
1986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湖北省中医药学徒出师考试工作从1985年4月3日至8月20日结束,报名考试的九千余人有三千二百多人考试合格,准予出师并获得了从中医士、中药士到中医师、中药师的不同专业职称。中医药学徒出师考试,在我省已经停顿了19年,为加强这项工作的组织落实,省卫生厅成立了专门的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中医工作的副厅长以及厅办公室、人事处、科
1986年02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在千百年来的学术传授中,一直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师带徒作为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中医人才的一种形式,已广为各级卫生部门所重视,1985年已有湖北、河南两省进行了出徒考试(中医师和中医士),据悉全国还有很多省市亦将在今后恢复和开展这项工作,为了使广大中医学徒为应试早作准备,我们将陆续介绍有关的考试情况,并选择刊出部分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1986年02期 7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前言本大纲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编写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几点意见》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卫生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编写的。是具体指导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进行考试命题、编写自学指导书和教材的依据。
1986年02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一、1.是水谷之气中比较富有营养的物质,分布于血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2.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3.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4.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热扰心神的一种临床表现。5.舌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及致舌面光洁如镜的舌象。6.切脉时常运用
1986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广东省最近召开了振兴中医会议,省府决定采取五项措施发展中医事业。主要是:成立以副省长王屏山为组长的省振兴中医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中医政策;有条件的县都要建立
1986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