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评价医家学术思想的几个问题

    李经纬;

    <正> 研究医学家的学说和学术思想,要求研究者所作的结论必须确切,必须符合实际,能反映其特点。但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之一是医家的学说或学术思想是活的,往往随着医家学识的增长、思想意识的变化等而随之变化,甚至后半生出现对前半生的自我否定或修正,或从激进转向保守,或由比较守旧变为革新。这就要求研究者全面掌握情况,以作出比较客观的分析。其原因之二,是由于

    1982年10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怀抱奇与《古今医彻》

    项平;

    <正> 怀远,字抱奇,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清嘉庆年间名医,生卒年代无可考。怀氏少治儒术,壮岁弃去,遂隐于医,博览广集,揣摩经验,历二十余载著成《古今医彻》(以下简称《医彻》)一书。凡“昔贤未发者补之,今人沿谬者正之,取所尝疗治多疑难而已效者,据证案末”(顾序),体理灿然,博而有要。故曾多次翻刻,流传较广,并被编入《珍本医书集成》。是书凡四卷,卷一为伤寒,自两感证至

    1982年10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柴胡细辛汤加味治疗脑外伤后遗症2例

    肖国玺;

    <正> 笔者用柴胡细辛汤加味治疗脑外伤后遗症,效果较佳,现选病例二则介绍如下。例一:董××,男,16岁,1978年8月9日初诊。患者于1977年7日因车祸损伤头部,扯起头皮一大片,出血不止,右耳道亦有少量出血。当即往医院缝合止血。待伤口愈后,即上学。但患者头痛如劈,烦闷恶心,常诉眼前景物旋转,勉强坚持看书,疼痛加剧,只好停学。经医院诊为“脑震荡后遗症”,先后服苯妥英钠、安定、维生素、谷维素不效。症见:头顶部有杏核大硬结隆起,畏风,头晕,目眩,心烦

    1982年10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完素“阳热怫郁”说浅析

    杨宇;

    <正> 本刊1982年第4期载谭学林同志《刘完素“阳热怫郁”以宣清通同用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读后很有受益。似觉尚有言之未尽处,略呈管见,供同道参考。“阳热怫郁”与“六气都从火化”河间认为:风、湿、燥、寒诸气为病,在病理过程中,大多能化热或与火热相兼同化。后人把这一论点,称为“六气都从火化”。《探讨》指如:“六气五志等化火都有一个‘郁’的过

    1982年10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0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转舌散治乙脑后遗症失语

    刘国正;

    <正> 乙脑后遗症,大多是意识障碍,失语,大小便不能自理等症状。转舌散为家父刘济农老中医所订,以治乙型脑炎后遗症、风痰阻于舌本的失语等症,颇有佳效。药物组成及用法:茯苓90克(姜汁一匙、竹沥一杯拌渍后晒干),全蝎15克,僵蚕60克,广郁金60

    1982年10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祝味菊先生医案选

    王兆基;江克明;

    <正> 祝味菊先生,浙江山阴人。生于1884年,卒于1951年,享年67岁。毕生从事中医工作,是三十年代上海中医界的名家。著有《伤寒质难》、《伤寒论方解》、《诊断提纲病理发挥》等书,具有独到见地。对伤寒时病,疑难杂症,多采用温阳扶正之法,能获得固本救逆、转危为

    1982年10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医话三则

    凌云鹏;

    <正> 证有常有变必须通权达变患儿,男,1岁半,1980年5月30日诊,由父陈×民代诉:出生后十个月发现患儿不能站立,乃至各地治疗,经诊断有为脊椎结核,有为大脑发育不全,治疗罔效。嗣由中医服药

    1982年10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头皮湿毒疮治验1例

    周光英;王华明;周荣根;

    <正> 杨××,女,19岁,1980年9月3日初诊。头皮红赤,凡长头发部位呈弥漫性糜烂,瘙痒难忍,黄水渗出,浸淫成片,奇臭难闻。每年夏末初秋必发此病,缠绵不愈,历时3月余,至立冬前后,头皮滋水逐渐减少,出现苔藓样结痂,最后连头发一起脱落。数月后又逐渐长出新头发。曾经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慢性头皮湿疹”,往复5年,久治无效。患者舌苔薄腻,脉弦细。再追问病史,据述每次发病前月经

    1982年10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疗慢性肝病点滴经验

    胡建华;

    <正> 一、利尿必兼化瘀,则隧道通利,水液始得下行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在腹大胀满、邪势壅盛、正气尚未大衰之际,攻逐水邪,固属常法。但究水邪之形成,多由肝郁气滞,血瘀阻于隧道,因此逐水利尿,必须与活血化瘀之剂同

    1982年10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升阳法治疗晨泄

    丁光迪;

    <正> 晨泄又名五更泄,亦称肾泄。前二者是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命名。此病临床不少见,一般认为,病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所致。因为肾司开合,主前后二阴。肾阳不足,关门不固,所以在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极盛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因此前人治疗,每用椒附丸、五味子散、四神丸等,温肾固涩。但在实践过程中,用上述方法治疗,效者固多,不效者亦复不少。其故何在?曾读李东

    1982年10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虫类药的临床应用(续)

    朱良春;

    <正> 六、桑螵蛸桑螵蛸为螳螂的干燥卵鞘,以产于桑树枝上者为佳而得名。深秋及翌春均可采收,蒸30~40分钟,以杀死虫卵,晒干或烤干。性平,味咸甘,入肝、肾二经。本品是补肾助阳,固精止遗,缩尿止带的常用药。《本经》谓其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别录》作了补充:“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之遗尿、溲频、虚性带下及遗精、早

    1982年10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运用《金匮》治疗吐血下血的理论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探讨——附13例报告

    林宗广;

    <正>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来势迅猛,病情危重,病死率一般为33~48%,目前尚缺乏较理想和较有效的止血方法。作者运用《金匮》吐血下血病脉证治的理论和方药,以辨证论治为主,共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3例,其中10例取得即期控制出血的效果。现将临床资料和学习运用体会报道并探讨如下。

    1982年10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眼底出血的体会——附75例86只眼的疗效观察

    刘曙东;

    <正> 眼底出血是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眼底病变,轻则影响视力,重者可造成失明,因而探索对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实属必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辨证施治理论,小结了近几年来资料较为完整的各类眼底出血病75例,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是经过其他医院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或反复出血不能控制而来就医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少数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患

    1982年10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愈癫痫2例

    康忠财;

    <正>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癫痫2例,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例一:薛××,男,32岁,农民,已婚。患者发作性抽搐已7年余,每月发作2~3次。发作前瞬间突感胃部不适,气逆上升,继而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有时小便失禁。持续30秒~1分钟左右抽搐停止,1小时后逐渐清醒,对发作经过毫无记忆,由于长期发作,致食欲大减,体弱消瘦,全身无力,头痛、头晕,记忆力明显减退。曾在××医院诊断为癫痫,并口服苯妥英钠、鲁米那和中药等治疗,虽可控制发作,但停药后又复发如前。近来因加大药量

    1982年10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8例报告

    黄书球;

    <正> 我院自1978年7月以来,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6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小结如下。一、收治对象本组病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并经纤维胃镜检查,发现有溃疡面,经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的病人为收治对象。二、病例分析全部病例都为男性。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5岁,其中19~20岁者8例,21~30岁

    1982年10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昆明山海棠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陈梅芳;张庆怡;姚建;吴志英;沈蓉;王翔羽;张蕙芯;朱建国;郑忠华;陈靘妆;

    <正>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évl.Hutch)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是云南省民间常用药之一,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之功效。1975年上海和云南相继用昆明山海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与免疫有关的疾病,发现具有显著的疗效。近年来,有人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发现它对于减少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具有较好的作用。我院于1980年7月起采用昆明山海棠

    1982年10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久泻2例

    周新乐;

    <正> 例一:李×,女,5月半,1982年4月25日诊。泄泻三个月不止。三个月前,患儿大便泄泻,每日十余次,呈稀水状,初时有绿色便,后多泄黄色水样便,时如水注,时如糊状,带少量粘液。经中西医诊治,仍腹泄每日达8~10次之多。来诊时,患儿精神欠佳,面颜略黄,口唇略红,饮食亦可,阵阵烦躁哭叫,夜间睡眠不安,易醒,时呕吐奶水,腹软,大

    1982年10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治疗“病窦综合征”22例疗效观察

    赵冠英;王发渭;

    <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综合征),多系由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所致的以窦房结为主的起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一种常见病症。初期主要表现窦性心动过缓伴各种心律失常,严重的可发生心、脑、肾等供血不足症状,甚者可发生阿—斯氏综合征和猝死。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最后

    1982年10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治疗脏躁病50例简介

    李风鸣;

    <正> 笔者近年来以逍遥散和温胆汤合方加味治疗50例脏躁病,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50例均为女性,年龄14至16岁3例;20至50岁39例;51至62岁8例。 2.病程:发病在1个月之内的24例;半年至1年者15例;1年至4年者8例;8年者3例。 3.主要证状:发作时,精神恍惚,哭笑无常,呵欠频作,语无伦次,或情绪抑郁,神志呆滞,默不作声,全身僵直,四肢厥逆,两手紧握,少寐易惊,

    1982年10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扶正祛邪治疗乙型肝炎体会

    周少逸;周正华;

    <正> 乙型肝炎为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免疫性疾病,至目前止,由于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绝大多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难以远期阴转,故病程极易迁延,给预后带来了一定影响。我们依据中医辨证的特点,从整体着眼,用扶正祛邪法中药治疗,初步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1982年10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当归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观察

    涂俊杰;黄怀钧;

    <正>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干燥根,学名Angelica sinensis(Oilv.)Diels,是中医主治血症的要药。自1978年起,我科应用当归注射液(以下简称当归)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以下简称急性缺血中风)疗效显著。本文报道1979年以来当归治疗本病住院患者50例的治疗效果以及其中部分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结果,并以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下简称低右)治疗的46例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

    1982年10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肿节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例

    张家振;

    <正> 例一:徐××,男性,40岁,1979年2月就诊。患者1976年10月始患腹泻伴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有时解鲜血便,缠绵年余。曾经××医院多次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大便反复找阿米巴原虫、集卵和孵化血吸虫毛蚴均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见5~25厘米处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面多处,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乙状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曾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每进荤食油腻症状辄加重。

    1982年10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节律性腭咽喉部肌阵挛治验1例

    汤治明;

    <正> 一、病历摘要周××,男,29岁,工人。1976年6月7日初诊。喉中咯咯作响,伴胸部紧缩感、后背发凉已半年。经西医诊断为节律性腭咽喉部肌阵挛,治疗不效,转中医就诊。患者病起突然,开始较轻,近3个月加重,喉中咯咯声响,除说话、进食或熟睡时停止外,其余时间一直不止,夜晚尤甚,惊扰同房人不能安睡。自觉胸部有紧缩感,全身冷汗阵出,筋惕肉瞤,手足

    1982年10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五烟丹治愈头部皮肤癌4例介绍

    胡慧明;陈宝元;

    <正> 用五烟丹治疗皮肤癌是我市已故外科名医张雁庭老先生的经验,经我们治疗头部皮肤癌4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4例皮肤癌患者,3例住院治疗,1例门诊治疗。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66~89岁,病程最长者已达5年,最短者1年余。4例癌肿均生长在头部,癌肿体积最大者为7×4×0.5立方厘米,最小者2×2×1立方

    1982年10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愈笑证2例

    蒋立基;

    <正> 例一:张××,女,42岁。1月14日初诊。患者3日前突然发生喜笑不休,每次发作约15~30分钟,笑止神倦,昼夜数发。经某医给予注射镇静剂虽能入睡,但醒后又发。来诊时,适笑证嗤嗤发作,颈脉怒张,颇有欲罢不能之势,且有小便失禁之苦。脉细数,舌质红、苔少。脉证合参,笑声低而神疲属心虚;津液亏涸则脉细。此乃心肾不交,阴虚阳亢,浮阳外越而笑声发作。治宜滋水养阴,宁心安神。取穴:大陵、人中施泻法,列缺、涌泉施平补平泻

    1982年10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夹板外加胶布固定法治疗肱骨干骨折45例报告

    方存中;段胜如;

    <正> 肱骨干骨折目前采用小夹板固定、石膏外固定以及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如果处理不当,造成骨折断端分离,使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假关节形成,给病人带来痛苦。我们采用小夹板加胶布固定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用本法治疗的肱骨干骨折45例的情况,总结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7~78

    1982年10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气至病所”手法

    张仁;

    <正> “气至病所”可明显地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已为古今医家所公认。但在实际针刺治疗中,“气至病所”的出现率较低。故设法增加“气至病所”率,应是获得更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曾有人分别用循经加热、电鍉针压穴刺激、入静诱导或注入某些药物等手段,激发或诱发“气至病所”。这些方法虽有一定作用,但要大量应用于临床,尚有困难。笔者认为,继

    1982年10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疗效分析

    王秀珍;郑佩;

    <正> 坐骨神经痛系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坐骨神经原发或继发性损害所产生的一种沿其通路及其分布区疼痛的临床综合症,而不是一个独立病种。其发病率很高,在人体各种神经痛中占首位。也是我刺血

    1982年10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106例临床观察

    蒋幼光;沐洁珊;张秀英;柏巧玲;

    <正>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综合征,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类,中医属于痛痹。本文就针刺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106例总结如下: 观察对象一、诊断标准本组106例均诊断为干性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为:(1)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疼痛,一般为持续性钝痛或发作性烧灼痛及刺痛,夜间可疼痛加剧;(2)拉塞克氏征阳性或克匿格氏征阳

    1982年10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验四则

    何友信;

    <正> 一、胃痉挛贾××,男,39岁,干部,河南中牟县人。爱人代诉:1974年5月20日上午9时,突然上腹部剧痛,不发烧,无呕吐腹泻,疼痛呈持续性,伴有阵发性加剧,双手压迫上腹部,疼痛仍不缓解。经内科诊为“胃痉挛”。检查:体温36.4℃,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剑突下有明显压痛,肌张力增加,血压

    1982年10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肿的辨证和治疗

    张镜人;

    <正>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引起浮肿的症状,古代称为“水气”或“水胀”。《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欬,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金匮要略》亦专列水气病篇,并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及五脏水之别。

    1982年10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并用男性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2例

    钱凤伟;叶根耀;蒋本荣;邢家骝;李惠娥;李盈棋;余文英;程锡元;王桂林;刘惠兰;

    <正> 1961年3月至1982年3月我们对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根据脏腑辨证给服中药汤剂,同时并用大剂量男性素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诊断,依据1964年全国血液学会议附件二。22例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4~57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0~45岁18例,45岁以上2例;病程10天~16年,其中1年以内者12例,1~5年6例,10年以上4例;本组多为

    1982年10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洪畴九;

    <正>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桂枝、生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以资脉之本源,又能通利血脉,为本方之君药。人参补气,桂枝通阳,生地,麦冬、麻仁、阿胶养阴补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更加清酒,藉其辛热以匡药势而行气血。合而用之,则气血充达,阴阳调和,故有补虚复脉之用。《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本为“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千金》、《外台秘要》又用之以治肺痿,《金匮》、

    1982年10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治验二则

    范承宗;

    <正> 我院吴致和老中医,今年84岁,行医60余年。他勤于临床,经验丰富,常用经方治疗疑难大症,对后学启发很大。现整理吴老病案二则,以供同好。一、风引汤治痰痫吴××,女,8岁。1974年8月初诊。自幼有痰痫之患,经多方医治多年无效。近年来发作次数逐步增加,多至每日发2~3次。发作时昏倒于地,不省人事,手足抽搐,痰涎如涌,醒后则如常

    1982年10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厥阴病篇条文编次试谈厥阴病的本质

    岳在文;

    <正> 《伤寒论》厥阴病篇本质如何,历来学者争论纷纭,莫衷一是。从条文编次上讲:有的人认为厥阴病篇亡失不传,则有陆渊雷和山田正珍氏;有的认为篇中有简误者,则有尤在泾、章虚谷等。若从病的实质而言:有认为是热厥;也有认为是寒厥;或阴极阳复、寒热错杂所致。笔者近阅刘渡舟教授“《伤寒论》少阴病篇条文组合的辨证意义”一文(《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深受启发,拟就厥阴病篇条文组合试探厥阴病的本质,对进一

    1982年10期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百合固金汤加减治愈慢性肝炎1例

    乔洪华;杨荣兴;

    <正> 梁××,男,46岁。1978年3月9日初诊。患者于1976年4月30日经解放军×××医院诊断为无黄疸型肝炎,前后住院2次,症状无明显改善,于1978年2月27日自动出院。出院时小结:患者住院4个月来,经中药、肝注射液、大青叶、复方丹参、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治疗,效果不好,自觉症状未见好转。肝功能检查。谷一丙转氨酶182单位,麝浊20单位,麝絮(++++)。目前肝区疼痛不明显,少腹作胀不舒,嗳气频作,小便自调,大便稀溏。舌尖

    1982年10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问题解答

    <正> 问:温病动血的机理如何? 答:动血者,血液妄动而溢也。温病动血,从其病因病机分析: 一为温邪炽盛,煎熬血液,灼耗阴津,损伤血络,逼血妄行所致。血液溢出脉外,瘀于肌肤则发斑;改窜阳络而上溢,则为吐血、或衄血;犯损阴络而下溢,则为便血、或尿血。温病动血之由,责在邪热病毒,此其常也,诚如《景岳全书》所载:“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

    1982年10期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保元汤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

    张家鹏;胡绍添;

    <正> 作为抢救要剂的保元汤,业已证实对阳虚患者的外周循环,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大白鼠中毒性体克致死,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能有效地防治由于毒性影响其心电图中的QRS综合波的变宽。对急性心肌梗塞犬的每搏和每分钟冠状动脉灌注的流量,在不引起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同时,有着极其稳定的提高作用。为了确定保元汤作为抢救要剂的实际功效,进一步研究它对心泵功能的影响,我们用无创伤技术,进行了以下临床药理学的研究。

    1982年10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12例

    袁硕;肖建华;严宝霞;

    <正> 近几年来,我科乳腺病门诊共诊治男性乳房发育症12例,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其中1例治疗1(1/2)月效果不显,后经手术切除,另1例治疗半月离京,未能坚持治疗。其余10例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55岁,17~23岁6例,40岁以上4例;均无自觉疼痛,肿块中等硬度,与皮肤肌肉不粘连;6例发病年龄在青春期前后, 4例发病在40岁以后。二、治疗方法 1.气滞血瘀型:5例证见烦急胸闷,按压肿块痛

    1982年10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活血方”抗内毒素休克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祥银;西品香;张蕙莲;严仪昭;

    <正> 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微循环障碍,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注。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等可能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一旦DIC发生又加重休克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在休克的发病中,近来有人认为内毒素休克早期血液动力学变化是由组胺介导的,而后期不可逆休克则与溶酶体酶的大量释放及心肌抑制因子产生有关。我们以前的工作曾表明,“益气活血方”有改善微循环、抗

    1982年10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当归补血汤及其加味对正常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蕴芬;李顺成;李燕燕;林建和;骆保;钱瑞琴;崔文英;

    <正> 临床实践表明,“补益气血”对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不少资料认为“补益气血”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关系密切,我们以往工作亦表明,补气养血复方——当归补血汤及其单味药黄芪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即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当归补血汤的作用机理,我们又观察了当归补血汤及其加味方(补气养血补肾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1982年10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早期老年病学专著《养老奉亲书》

    陈可冀;李春生;

    <正> 我国对老年病学研究较早,其论著在古代多列入“养生”之范畴。最早的著作有隋代的《彭祖养性经》等,惜已失传。现存之早期老年病学专著,当推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养老奉亲书》之成书不晚于公元1095年。较之西方弗洛耶(Floyer)于1724年写的《老年保健医药》(Medicina gerocomica)为早。作者陈直,宋代元丰中曾为泰州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县)县令,生平无考。本

    1982年10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喜读《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

    朱云达;

    <正> 最近读了中医研究院等主编的《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试用本),觉得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取材新颖的工具书。书中选收历代医史人物词目2589条,中医药文献书籍词目2258条,医事制度词目234条。既体现了祖国医药宝库的瑰丽多彩,又反映了解放后医药卫生战线的新成就;特别是历代医史人物在

    1982年10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平补平泻”索源

    韩葆贤;

    <正> 读您刊楼百层老中医《试论针刺平补平泻法》(1982年第4期“针灸”栏),觉得有必要追索“平补平泻”针法始源。病有虚实,治有补泻。《素问·厥论》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临床中典型虚实的病证较少,更多的是“不盛不虚”。所谓“不盛

    1982年10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养老穴治疗腰扭伤有效

    綦宗殿;顾闽华;

    <正> 读您刊1981年第9期刊登的董树华同志针刺养老穴治疗扭伤性腰痛的经验。我们在门诊中遇到9例,采用此法治疗确有良效。如患者张××,男,35岁,

    1982年10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葶苈用法小议

    孙砚孚;

    <正> 葶苈有甜苦二种,《本经》把它列入下品,“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以葶苈组成之大陷胸丸治疗大结胸。在《金匮要略》中,有以葶苈组成之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肺痈;己椒苈黄丸治疗痰饮水走肠

    1982年10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果哪能治头痛

    张魁生;

    <正> 贵刊1982年第4期72页,有“单方白果治头痛”的文章。笔者按这个办法临床试用15个病例,未有一个见效;且有3例发现白果中毒,由于治疗及时,没有出事。其实,白果性味甘、苦、涩、平,有小毒。归于

    1982年10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再释中医的“按法”

    魏慧;

    <正> 中医按摩和伤科,常常使用“按法”。对这一术语应该如何理解?经查阅《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医研究院等编,以下简称《选释》)一书“按法”条载:乃是“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或体表某些部位施加一定压力,向下或内外压按的

    1982年10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