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虚证”理论的初步探讨(阴虚和阳虚病人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比较)

    夏宗勤;朱玟;胡雅儿;何新英;李伟毅;邝安堃;王正昌;丁秀娟;睢久红;容舜华;尤银珍;

    <正> 祖国医学关于阴阳对立统一的学说具有重要意义,它集中反映了祖国医学中朴素的辩证思想。《内经·素问》曾作精辟的概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就是说,对人体的一切生理和病理现象,必须以对立统一的观点去分析,去处理。几千年来中医就是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积累了一整套辨证论治的经验,为防治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79年11期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444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33 ]
  • 也谈《伤寒论》厥阴病

    魏甫贤;

    <正> 读《新医药学杂志》今年第六期时振声同志“对《伤寒论》厥阴病的看法”一文(以下简称“时文”)后,觉甚有收获。时同志有许多好见解,阐明了厥阴病的不少问题,可见其学习研究《伤寒论》甚有心得。另外,我觉得文中有些问题说得还不够,因此,想作一些补充,有些问题我有不同看法,想提出来讨论一下。

    1979年11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在内脏与体表联系中的作用

    <正> 北京医学院基础部针麻原理研究组形态组用动物实验证明,内脏与体表确存在相互联系的通路。他们建立了三种家兔疾病模型:(1) 按0.5~0.6毫升/公斤体重注射松节油至兔腹腔内,以引起腹膜炎,不经治疗,约一周后恢复正常;(2) 注射40%醋酸溶液0.3~0.5毫升于兔胃粘膜下层,二周左右在胃粘膜上形成典型的溃疡,不经治疗,五周后粘膜恢复正常;

    1979年1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有关厥阴病几个问题的意见

    时振声;

    <正> 自从拙作《对伤寒论厥阴病的看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来,笔者接到各地不少读者来信,总的说来,一般都习惯于厥阴病的提纲是代表了厥阴病的本质,厥阴病的特征是寒热错杂,临床表现是寒热胜复,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伤寒传经入里皆是热证,直中于里皆是寒证,热厥是阳明病,寒厥是少阴病等等。由于厥阴病在《伤寒论》中只列举了现象,没有明确指出实质性的内容,加之后世注家掺入不

    1979年1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有关辨病和辨证结合问题的商讨

    危北海;

    <正> 读了季钟朴等同志发表在《新医药学杂志》1979年第4期上的《关于中西医结合及其研究途径的管见》一文后,获益不少,得到了不少的启发。作者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中医和西医都作了历史的客观的估价和分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提出了今后应抓住的中西医结合的三个环节,强调了用现代科学方法发扬祖国医药学的重要性,阐明了中西医结合与医学科学现代化的关系。这些精辟的

    1979年1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 ]
  • 悼念针灸学家朱琏同志

    鲁之俊;

    <正> 著名针灸学家朱琏同志在广西南宁逝世一年多了。尽管病魔夺去了她的宝贵生命,然而她为人民的保健事业,为毛主席指引的中西医结合道路而为之战斗一生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每个熟识她的同志和朋友,我们为医学界失去一位热心于中西医结合的组织者、学者和针灸专家而深感痛惜。朱琏同志于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石家庄市委、平汉线省委妇委、石家庄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妇女救国会常务委员、会长等职务,并以石家庄正太铁路医院医生和自设诊所为掩护,为党的地下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79年11期 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3 ]
  • 对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穴的探讨

    陈吉生;

    <正> 针灸工作者历来对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具有不同的见解。兹就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就正于同道。一、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的来由考《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昔有宋太子性善医术,出苑逢一怀娠妇人,太子诊曰,是一女也,令徐文伯亦诊之,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性急,欲剖视之,臣请诊之,泻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妊娠不可刺也。”因此,这二穴便为后人列为“孕妇

    1979年1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0 ]
  • 针刺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心输出量影响的观察

    唐照亮;姚友梅;盛玄霜;刘瑞庭;孟竞璧;

    <正> 近年来,我们结合临床开展针刺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国不少单位亦有类似报道。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针刺不仅能缓解冠心病病人一般临床症状,而且能使心电图好转,心功能得到改善。为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原理,我们采用Kubicek氏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观察针刺内关穴对冠心病病人和正常人心输出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79年11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5 ]
  • 水红子的利尿作用(摘要)

    陈方良;崔珉;张素云;

    <正> 水红子为蓼科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果实,多用作利尿剂,本文报告其利尿作用及机理。水红子的急性毒性实验LD_(50)为95.37±13.9克/公斤,毒性甚微。用大白鼠做利尿实验,按每公斤10克投予水红子煎剂与对照组比较,6小时尿量为6.14±0.65 ml/100克和4.54±0.62ml/100克(P<0.05);流浸膏剂为6.96±1.32和5.6±0.96ml/100克(p<0.05),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实验还证明其利尿作用不伴随钾、钠排泄量的增加,与双氢克尿塞合用其利尿作用较单用双氢克尿塞提前出现,但钾、钠排泄量不增加。以红细胞比容和血液比重观察血浆成分的变化,发现在水红子呈现利尿作用的前3个小时红

    1979年1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 ]
  • 崩漏的辨证论治

    何子淮;

    <正> 崩漏一症,临床不为少见。祖国医学对此症早有详述。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妇人经行之后,淋漓不止,名曰经漏;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为经崩。”《济生方》更明确具体地指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笔者遵循“治病必求其本”之经旨,分析崩漏形成的不同病因病机,分别采取遏流、塞流、畅流的治疗原则,临床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笔者对本症的认识和治疗概述如下:

    1979年1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6 ]
  • 我治疗闭经的经验

    朱师墨;

    <正> 对闭经的治疗,一般常用疏通气血之法,但决不可一概滥用。我们还必须辨别虚实之不同。一般来说,实症的月经涩少,周期延后,甚至闭经,多半是骤然发生,常有下腹胀痛、乳房和全身胀痛等症状,脉象弦实。问其过去行经的情况,一般是行经前二三日就开始有上述胀痛等症状。问其发病原由,常有郁怒伤肝、生冷伤脾等因。对上述闭经,我们只要用活血行气兼以疏通肝经的方剂,多半能使月经通行,症状好转。虚症的闭经,或月经量少,

    1979年1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葆春轩医案选

    朱良春;张肖敏;朱建华;朱又春;

    <正> 功能性子宫出血朱××,43岁,工人,1977年11月18日初诊。头昏神疲,经前乳胀,腰痠似折,经行淋漓,月余不净,迭药未已。苔薄质衬紫,脉象细缓。此乃冲任失调,气血亏虛之候,治宜调理冲任,补益气血: 当归12克,鸡血藤15克,淫羊藿10克,柴胡4.5克,白芍12克,青皮、陈皮各6克,党参15克,甘草5克。五剂。

    1979年11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3 ]
  • 崩漏验案二则

    陈超;

    <正> 肾虚肝旺经漏例一:余××,女,46岁,1976年3月24日初诊。患者月经来潮已20余日未净,量少、色紫黑,身倦乏力,头痛,腰酸痛,血压偏高,曾服西药止血药及中药十余剂,均未见明显好转。测血压140/96毫米汞柱,舌质赤、苔薄白,脉象弦细。证候分析:由于肾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以致头痛头晕,腰酸痛。肝木乘脾,则身倦乏力。盖肝藏血,脾统血,肝旺脾虚,统摄无权,则冲任不固,而经水淋漓不断。经色紫

    1979年1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 ]
  • 人血浆ACTH和皮质醇相伴的放射免疫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查良伦;沈自尹;陈素珍;

    <正> 国内关于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了解,常采用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的测定,亦有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静脉滴注,Su—4885(甲吡酮)试验或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间接反映脑垂体储备功能,或由荧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变化来推测下丘脑的功能状态。在祖国医学“肾”的研究中,通过上述指标曾间接反映出肾阳虚患者具有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近年来由于同位素技术的发展,血浆皮质醇的放射免疫测定已陆续有所报道,但

    1979年11期 38-4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9 ]
  • 经行发热的辨证施治

    徐升阳;

    <正> 经行发热是指月经前或月经期发热、月经净后热即退的一组证候。其发热有严格的周期性,临床比较少见。中医文献中,自汉·张仲景首次提出经期外感所致的“热入血室”以来,宋以前均延续张氏之说。明·李梃明确提出经行潮热有“内伤”、“外感”之分。张景岳论及“热入血室”时,提出“或怒或劳,火由内生”、“脾气素弱”、“血热多滞”等亦是致热因素。清·《医宗金鉴》除按经前、经后分实、虚外,还指出“发热无时察客热”、“潮热午后察阴虚”。归纳前人认识,结合临床所见,谈谈本人对经行发热的辨证施治。

    1979年1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异丙嗪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瘙痒症

    刘辅仁;马蔷薇;王军;

    <正> 外阴瘙痒症是一种顽固而令人十分苦恼的皮肤病。我们应用异丙嗪(非那更)穴位注射治疗,对控制瘙痒、促使此类皮肤病的治愈,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资料较完整的40例报告如下。一、治疗方法:将异丙嗪针剂以生理盐水稀释为每毫升含异丙嗪10毫克,选会阴、肝俞(双)、血海(双),每穴各注射0.5毫升,每日一次(个别隔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除注射异丙嗪外,一般不给任何内服或外用药物,仅嘱注意局部卫生,汗多时可酌

    1979年1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袁尊山;

    <正> 附子泻心汤载于《伤寒论》。方中以附子与黄连、大黄配伍,极寒极热,杂合一方,临床指标,不易掌握,学者难于应用。笔者经十余年之摸索,举例略谈临床体会如下。病案举例例一:张××,男,48岁。1976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因感冒咳嗽发烧5天住入某医院。经抗炎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咳嗽缓解。一日,忽然头痛,并逐渐加重,烦躁,出汗,身软无力,纳差,无呕恶。经颅内X片、脑超声、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诊

    1979年1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秃毛冬青叶制剂治疗冠心病274例疗效分析

    <正> 1971年,我院从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入手,筛选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发现秃毛冬青叶对心血管系统有较明显的生理活性,于是开展了秃毛冬青叶有效成分的研究和临床观察。1975年初我院和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等单位协作,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从秃毛冬青叶中提取、分离得到10个结晶,已有3个结晶确定了化学结构,主要是香豆素类化合物。现将系统观察274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979年1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中医药治疗慢性喉炎25例

    侯士林;

    <正> 慢性喉炎属祖国医学“喉痹”、“喉疳”、“失音”等范畴。笔者用广笔鼠粘子汤合望梅丸加减治疗,疗效颇为满意。现将1978年内治疗的25例简介如下。 25例中,男7例,女18例;成人22例,儿童3例。嗜酒者1例,嗜烟者8例,嗜辛辣味食物者11例。临床主要见证为喉干痒痛,声嘶或哑,干咳少痰,脉数滑等。方药:牛蒡子12克,射干9克,僵蚕6克(可用白附子6克代),连翘20克,花粉20克,元参15克,

    1979年1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发热的证治

    张镜人;

    <正> 发热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引起发热的原因,大致可分成两大类。外感发热外感指六淫及戾气等外邪感染。六淫外邪偏于凤寒者,则属伤寒,偏于温热者,则属温病。伤寒学派强调风寒,辨证分六经,详于寒而略于热。温病学派强调温热,辨证分卫气营血,重于热而忽于寒。我们应该在继承前人理

    1979年1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问题解答

    <正> 问:中药五味(辛、甘、酸、苦、咸)完全是口尝的结果吗? 答:不完全是人口尝的结果,有人亲口尝过285种中药,所尝得的味与中药书籍记载相符的只占78.6%。又有人对365种中药进行了辨味试验,除了有辛、甘、酸、苦、咸五味以外,还有麻、涩、凉、碱、腻、淡六感,尽管中药有五味六感可辨,但习惯上仍称五味。五味是药物作用的标志,如辛有发散、行气、行血或润养的作用;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酸有收敛、固涩作用;苦有泄热和燥湿作用;

    1979年1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青蒿素抗疟作用原理与增效的探讨

    赵一;李爱媛;周芳;

    <正> 青蒿素是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从祖国医药宝库里发掘出来的一种新型抗疟药。经过反复的动物实验和系统的临床观察,证明它在治疗疟疾方面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优点,但还存在近期复发的缺点。克服此缺点的研究途径很多,例如青蒿素化学结构的改造、改进给药方法、合并用药等。我们考虑从青蒿素抗疟作用原理与增效的探讨入手,希望能降低其近期复发率,使其能更好地发挥抗疟效用。

    1979年11期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 ]
  • 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三十年的进展

    陈可冀;

    <正>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病领域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分述如次。一、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防治研究六十年代以后,我国不少地区和单位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几成常规。北京、天津、上海、新疆、广州等地住院病死率均已从20~30%降至10~15%左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轻、

    1979年11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4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