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实践

    <正> 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毛主席赋予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是卫生革命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正确途径。在医学领域里,一直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心论的斗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这一新生事物,就是在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不断地批判形而上学唯心论的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遵循毛主席指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1975年1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从中医理论的特点谈中西医结合问题”一文的商榷

    王极盛;

    <正> 中西医结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我国医学发展指明的必由之路。为了加速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步伐,开展中西医结合问题的讨论是很必要的。本刊第四期刊登了贾得道同志的“从中医理论的特点谈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文章,试图从自然哲学角度分析中医理论特点,对辨证论治的实质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强调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批评了医学研究中忽视整体的综合研究和病人主观

    1975年11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与免疫——痰液中IgA的变化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正> 我们曾通过测定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比值的方法,推测肾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所以易感外邪,可能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近10年来的研究说明,在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支气管局部的内源性防御机理对于抗感染起着重要作用。并进一步认为,在支气管局部粘膜产生的免疫球蛋白A(即分泌性IgA),其对粘膜表面的保护作用及抗细菌、抗病毒的作用,

    1975年1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白藓皮饮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任宏宽;林鸿淼;

    <正> 笔者以白藓皮饮治疗荨麻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计55例,未见不良反应。其中荨麻疹35例均获痊愈;湿疹13例,痊愈6例,好转7例;神经性皮炎7例,1例痊愈,6例好转。痊愈例中之平均治愈时间为:荨麻疹1~3天;湿疹1~3天1例,5~7天2例,9~12天3例;神经性皮炎9~12天1例。

    1975年1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牡荆治疗慢性气管炎临床与实验研究——(综合摘要)

    <正> 牡荆为马鞭草科植物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Hand.-Mazz.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药用其子或叶。《名医别录》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列入木部。古人早就认为可以“止咳逆上气”、“导痰涎”,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等省,药源丰富。

    1975年11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冰片所致过敏1例报告

    曾永红;

    <正> 葛××,男,27岁,农(木匠),因劈柴伤左下肢,伤口3×3厘米,当时未经缝合,自敷草药1周后伤口痊愈。但续发创口周围湿疹(经某医专皮肤科确诊),经久未愈,曾往公社卫生院诊治,给予湿疹粉(含冰片、氧化锌等)与植物油(茶油)外搽后,发生全身性搔痒,风团块,阴囊、口唇更剧痒,来所就医。拟诊:(1)药物过敏反应(致敏原待查?);(2)急性荨麻疹。口服非那根、维生素C,肌注苯海拉明,第2天病情好转。嗣后,患者要求给外用药,当时我所给予冰片,嘱油调外搽,搽后患者又发生全身性搔痒,风团块,特别眼睑、口唇、外阴部水肿更明显,自诉呼

    1975年1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综合疗法在慢性气管炎临床应用中的初步体会——附100例病例分析

    王会仍;刘钟盐;周茂春;葛琳仪;

    <正> 慢性气管炎是严重危害广大劳动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973年10月以来,我们在门诊中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对100例慢性气管炎患者进行了半年以上的系统治疗,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总结资料报道如下。

    1975年11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芫苍滴鼻剂防治感冒的观察

    袁正中;

    <正> 遵照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教导,我们于1973年冬天对116例慢性气管炎患者进行了芫苍滴鼻剂预防感冒的实验观察,初步证明有预防效果。1974年12月初到1975年3月底,开江县人民医院、开江城关镇卫生院、黄汎公社卫生院、讲治公社卫生院、讲治公社金星大队合作医疗站对1000例健康人进行了预防感冒的扩大验证,对20例感冒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600例预防对象、20例治疗对象摘要报告于下。

    1975年1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八华穴埋线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

    袁其伦;张学功;王海峰;

    <正>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的教导,我们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过程中,应用经外奇穴——八华穴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哮喘型支气管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有资料的150例的疗效分析,初步报告如下。

    1975年1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按摩端纳疗法治疗256例落枕小结

    樊德祥;李桂芬;孔祥英;唐英;

    <正> 我们从1970年1月至1974年底,在门诊用按摩、端纳疗法治疗256例落枕病人,收到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分两个步骤): (一)按摩:病者坐着,解开衣领,术者用右手食指指腹在病者患侧颈部,斜方肌上缘,冈上肌、肩胛部,反复点压比较,找出一个明显的压痛点,作为按摩点。术者用手掌根部或大鱼际肌在压痛点上用力旋揉10分钟左右,接着用小鱼际肌侧沿斜方肌上缘,胸锁乳突肌,上下直线滑动3~5遍,使局部肌肉组

    1975年1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药物组织埋藏治疗癫痫效果的探讨

    陈庚寅;

    <正> 癫癎是一种对人的精神和机体损害较大的常见病。5年来,我们采用抗癫癎药物组织内埋藏方法,为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3000名癫癎患者进行了治疗。随访505例,有效率达66.8%。现将治疗方法和对505例的随访结果介绍如下。

    1975年1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桂椒樟冰酒”治冻疮

    梁兆松;

    <正> 笔者用自拟“桂椒樟冰酒”治疗冻疮28例,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制药方法:肉桂一两,红辣椒五钱,樟脑三钱,冰片一钱,白酒半斤。先将肉桂捣碎,辣椒去籽切丝,共入白酒中,浸泡5天,过

    1975年1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鸡冠花注射液治疗妇科慢性炎症60例临床观察

    茹为礼;

    <正> 我国民间应用鸡冠花治疗妇科疾病之单方验方颇为广泛。1973年秋,我们应用10%鸡冠花注射液治疗妇科疾病当中,发现鸡冠花注射液对妇科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现将我们在临床方面治疗妇科慢性炎症的情况介绍如下:

    1975年1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咳嗽医案一则

    熊寥笙;周文泉;

    <正> 张×,男,3岁,因受凉伤食,发热汗出,气逆咳嗽,病已七日,曾服疏表理肺之剂数付,病仍不解,每至午后壮热尤甚,彻夜咳嗽不休,不能合目,小便黄少,大便秘结三日,舌苔微黄而燥,指纹色紫,脉滑数。此表邪不解,入里化热,而成阳明燥实之候,当上病下取,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以拯津液,宜大

    1975年1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正> 近年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应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取得一定效果。兹报道如下:

    1975年1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38例急性扁桃体炎

    张日;

    <正> 我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针刺治疗38例急性扁桃体炎,取得显著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38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7岁;扁桃体肿大Ⅰ°的12例,Ⅱ°的17例,Ⅲ°的9例。

    1975年1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环上穴治疗子宫脱垂285例疗效观察

    毕福高;

    <正> 子宫脱垂是农村妇女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我们在学习新针疗法时,发现了治疗该病的一个新穴位——环上穴,通过临床反复实践,证明该穴有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五年来用环上穴治疗285例子宫脱垂,经初步观察,疗效比较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975年1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刺激参数与针麻镇痛效果关系的观察——正常人体测验小结

    <正>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正常人体测验,以进一步观察不同电刺激参数(频率、电流强度)与针麻镇痛效果关系的人体规律。测验方法一、刺激源系用上海第一医学院仪器修配厂制造的“方型波刺激器”,经过R-C电路的微分,输出波型为脉冲波,波宽0.5毫秒。刺激频率选1、10、100、1000赫兹(Hz)四档,

    1975年1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四逆散临床运用经验”一文的补充

    周文泉;

    <正> 编辑同志: 自《四逆散临床运用经验》一文在你刊1975年第7期登载以来,先后收到一些读者来函,兹归纳答复如下: 关于文中所用草药: 1.黄荆:广布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区,系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Linn)。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黄荆子在6~7月成熟,核果,卵状球形,深褐色。

    1975年1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支气管炎的治疗经验

    <正> 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喘憋”、“痰饮”范围。支气管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较易发生。急性支气管炎多为外感,小儿最易并发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多为内伤,是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日久不愈往往引起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

    1975年1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红管药黄酮部分有效成分的药理实验

    <正> 对红管药(三脉叶马兰Aster ageratoidesTurcz.A.trinervius D.Don)防治慢性气管炎的药理实验研究证明,红管药根部的皂甙有祛痰作用,花、叶部分由乙酸乙酯提取的总黄酮毒性小,有祛痰、镇咳作用,平喘作用较差。江西省红管药药化药理协作组的化学组对红管药的总黄酮进一步用柱层析法分离得三个黄酮色带(Ⅰ、Ⅱ、Ⅲ)每个色带含两个单体:色带Ⅰ

    1975年1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三物备急丸”对肠管作用的初步观察

    <正> 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工作的广泛开展,全国许多医疗单位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急性肠梗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大约70~80%的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获得了痊愈。最近北京宣武医院以“三物备急丸”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为

    1975年11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复方金黄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正> 1972年以来,我们用自拟复方金黄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共213例,取记录完整者100例进行疗效分析,并与同期采用青霉素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一、病例情况:中药治疗组男90例,女10例。平均年龄26.2岁。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21.8岁。全部病例均有体温升高

    1975年1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匮要略》选讲——痰饮、咳嗽讲稿

    金寿山;

    <正> 痰饮,中医认为是一个病;咳嗽,中医认为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病。《金匮要略》论述咳嗽,一见于肺痿、肺痈篇,二见于痰饮篇,可见作者本意就认为咳嗽是肺痿、肺痈、痰饮等病所共有的一个症状。现在,把《金匮》对痰钦和咳嗽的论述,选讲如下:

    1975年11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61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