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实行中西医结合为创造我国的新医药学而奋斗

    <正> 我们南开医院自从一九六三年开展中西医结合以来,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广大医务人员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一支中西医结合的医疗队伍初步形成,全院各科较普遍地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步总结了三十多种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据四年来两千例分析,非手术率达80%,死亡率降到1.2%;

    1975年10期 3-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五行学说的形而上学论必须批判

    陈建中;

    对于祖国医学中的五行学说,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当前,在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的指引下,随着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的深入,儒法斗争历史经验的探讨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这个问题又已成为研究的课题。为了加快中西医结合的步伐,早日实现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药学的伟大目标,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欢迎热心医学发展事业的同志们,以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为纲,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医疗、教学、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对这个问题以及如何更好更快地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等方面,发表意见,展开讨论。

    1975年10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附50例报告)

    <正> 小儿急性胰腺炎曾被认为是极少见的疾病,有人收集1959年以前只有36例报告,有人收集1961年以前有74例报告,但有人在尸检中发现小儿胰腺炎,比临床上多见,说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我院从1961年至1974年5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824例,其中年龄在13岁以下者50例(占6.1%)。由于我院未设小儿外科病房,故此数字不能反映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实际发病率,我

    1975年10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滴耳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梁兆松;

    <正> “滴耳油”:用冰片六分,枯矾一钱,苦参、黄柏各三钱,芝麻油二两。先将芝麻油加热,再放入苦参、黄柏,炸焦变黑即捞出。待油冷后,再将已研为细粉的冰片、枯矾加入,搅拌均匀,装瓶备用。先用双氧水冲洗耳内分泌物,洗净后,滴入中药“滴耳油”,每日3~4次,每次2~3滴,共治疗21例,治愈17例,显效3例,无效1例。一般在用药1天后,耳内即无脓液分泌,3~7天痊愈,最多为12天。

    1975年10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防治泌尿系结石病的探讨

    <正> 结石病是泌尿系统常见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多发于青壮年,长期影响键康,引起梗阻、积水、感染,损害肾功能,甚至威胁生命。急性发作的腰腹绞痛、内脏反应及严重的血尿等情况每须急症处理。由于对形成结石的病因及基本原理尚未完全了解,长期以来防治方法很不满意。国内外对溶解结石的工作,一直在实验探索阶段,未能在临床实际应用;小于0.5厘米的结石,在多饮水、多运动及某些作用于平滑肌的药物帮助下,

    1975年10期 17-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臀上皮神经损伤所致的腰痛

    冯天有;

    <正> 我们在学习了民间治疗软组织损伤手法的基础上,自1969年5月以来,对大量的急慢性腰痛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腰部急性软组织损伤中约有40~60%的病人是臀上皮神经在走行中“离位”,中医称之为“筋出槽”所造成的,经施手法按摩治疗,必要时配合药物,能收到满意疗效。病因及发病机理探讨根据解剖特点,臀上皮神经从1~3腰神经后枝的外侧支发出,在髂嵴上方穿过背肌而

    1975年10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晕可平”合剂治疗内耳眩晕症

    史载祥;丁恒山;

    <正> 内耳眩晕症或称美尼尔氏综合征,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从1969年起,通过临床实践反复筛选,组成“晕可平”合剂,经116例临床观察获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79例;30岁以下25例,31~50岁74例,50岁以上17例;病程在1年以内者29例,1~5年53例,5年以上29例,记载不详者5例。全部病例都有突发性、定向性眩晕,听力减退或耳鸣,恶心或呕吐,发作时常见眼球震颤,多呈水平性Ⅰ°~Ⅱ°,舌苔腻,脉弦。

    1975年10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中医方法为主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67例的疗效观察

    杨文水;

    <正>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类似祖国医学上的“疽”症。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命名各异,诸如生于大腿外侧的称“附骨疽”,内侧为“咬骨疽”等等。本病由于经年累月疼痛流脓,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从1970年5月至1974年12月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67例慢性骨髓炎进行了治疗观察,效果尚好,现将观察结果报告于后:

    1975年10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水罐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479例疗效分析

    惠培元;

    <正>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们在学习祖国医学中,受清代《张氏医通》中夏天用辛温扶阳药贴穴预防咳喘病发作的启发,参照新医疗法中水罐疗法的操作,将原组方中部分药物制成水罐液,用拔水罐的方法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得了较好效果。1971年治疗239例,有效率95.8%,显效以上49.39%。

    1975年10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20例

    朴亨洛;

    <正> 我科从1973年开始到1974年8月为止,应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共治疗小儿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20例,均获临床治愈。初步认为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符合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精神,适用于广大农村山区。现把我们的治疗情况小结如下:一般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

    1975年10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100例初步小结

    张子惠;倪子慎;

    <正>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近年来已屡见报道,我院从197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0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诊断标准一、突发右上腹阵发性钻顶痛,患者多喜膝肘体位,或捧腹踡卧,大声呼叫,舌苔白或白腻,脉象弦或弦紧。二、腹痛剧烈,而右上腹肌柔软,或仅有轻微触痛,即所谓“症状严重,体征轻微”。

    1975年10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45例

    <正> 我们在当地驻军医院等的指导和协助下,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颅脑损伤45例,收效较好。45例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3岁。诊断系根据国内急性颅脑损伤分类标准之规定,属Ⅰ级颅脑损伤者29例,Ⅱ级颅脑损伤者9例,Ⅲ级颅脑损伤者7例。45例中合并有颅骨骨折者10例,其中闭合性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6例。根据中医辨证的法则,我们认为本病之急性阶段多表现为肝阳亢旺、风火内动、气血上壅、清窍

    1975年10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硫法”提制中草药注射液简介

    <正> 在毛主席光辉《六·二六指示》的指引下,在群防群治,大搞中草药群众运动的高潮中,我部原十一团十连卫生所谢帮和同志,刻苦实践,努力钻研,经反复试验,终于选出用石灰和硫酸提制中草药注射液的方法(简称“石硫法”)。从1971年8月以来,用此法成功地制出了七十余种六百万毫升的中草药注射液,治疗近百万人次,临床效果良好,深受群众欢迎。为巩固合作医疗制度,为发展我国新医药学,现将我们有关“石硫法”的提制工艺和初步体会,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1975年10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对攻下、止吐、固涩药和活血、清热、利湿药单独作用的初步观察

    <正>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常用中药,如按中药性能分类,除理气开郁药外,还有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湿利湿等类药物。另一方面,一些降逆止吐、收敛固涩药在急腹症手术前后亦颇为常用。我们在前一部分实验中曾证示,一些常用理气药大多有降低离体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本工作运用同样的实验方法,继续就通里攻下(包括导滞、攻下、逐水)药和活血、清热、利水药对离体兔小肠运动的影响进行观察。在对通里

    1975年10期 36-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外伤后遗症”一例治验

    赵心波;吕维柏;李连达;

    <正> 病情摘要:柴×,女,21岁,病历号203045。患者于1971年9月6日自高处跌下,枕部着地(水泥地面),伤后昏迷10分钟,其后头痛剧烈,呕吐,发烧,先后经两个医院急诊治疗无效,于9月8日住入某院,诊为“脑震荡,脑挫伤”。入院后头痛仍剧,呕吐,体温达39℃以上,且发现右侧上下肢肌力减退。拟做颅内减压术,家属拒绝,后经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于11月26日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肌力

    1975年10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敷“拔毒膏”治疗软组织感染

    杜荣俊;

    <正> 处方:大黄四钱,蜈蚣二条,地龙二钱,冰片二分。制法:将上药共研细面过筛,用醋调成膏装瓶待用。用法:根据病灶范围,敷于患处,胶布固定,二十四小时换一次。本方剂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临床效果好。病历举例:王凤鲜,女,三十一岁,社员,右侧臂部感染两个月,面积8×8厘米,局部溃破流脓,伤口敷拔毒药粉,七天收口,红肿处敷拔毒膏,十二天消肿痊愈。

    1975年10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囊肿医案三则

    马龙伯;

    <正> (一)王××,女,29岁,已婚,病历号5135。初诊日期:1959年4月3日。主诉:二十多天以前,发觉下腹左侧有一肿物,不痛不胀,只于走路时觉有不适,饮食如常,小便难,大便正常,夜寐多梦。近几日食欲不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量中等,每次持续四天,经色暗黑有块,经前腰腹痠痛,经来即减。素无白带,常感肢体痠软。曾足月生产一胎,现已九岁,以后未妊。患者曾经北京市××医院妇科诊断为卵巢囊肿,因不愿手术,故来本院要求中药治疗。诊查所见:面黄无华,于下腹左侧触得硬

    1975年10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叶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8例观察

    <正> 四年来,我们应用大叶桉制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情况:158例全为住院患者,男性103例,女性55例;年龄1~5岁25例,6~10岁49例,11~15岁19例,16~20岁35例,大于21岁30例;治疗前病程24小时以内者93例,24~+~48小时者36例,超过48小时者29例。治疗方法:成人每次服桉叶浸膏片3~5片(每片含生药6克)或用100%煎剂30毫升,儿童6~12

    1975年10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郑显理;吴咸中;

    <正> 急性胰腺炎是我国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师的普遍重视,兹将国内有关报道的特点综述如下。发病率及病因急性胰腺炎占急腹症的第二位至第五位,其发病率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性别方面,除少数报告外,女性多于男性,综合国内报告的2581例中,女性1627例,男性954例,男女之比为1:1.7。年龄以20~30岁较多,平均年龄较国外某些报告至少低10岁

    1975年10期 46-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