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涛;
<正> 运用中药复方治病,是千百年来中医从医疗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按不同的临床辨证、立法,制定治则,选择用药,利用其不同药性的相乘、相辅和相制的原理而配伍成方的。实践证明,复方在临床上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75年08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正> 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辟秽通窍、镇静安神的功效,用以治疗温邪内陷,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疗效显著。长期以来,它与局方至宝丹、紫雪丹并被誉为抢救温病重症的“三宝”,为我国医药界所熟知的著名中成药之一。但是,由于其所含的某些药物,来源
1975年08期 1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51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正> 自1958年12月以来,我们曾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先后摸索过多种方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将病例较多的两个治疗组的情况,报道如下: 病例分析本文选择自1958年12月至1973年12月住院病例中符合以下标准的共209例。(1)右
1975年08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我院自1972年2月~1974年2月应用中草药五枝诃子油治疗烧伤共10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0岁以下者31例,11~20岁者11例,21~50岁者36例,50岁以上者16例,
1975年08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继农;
<正> 口疮又名口疳、口糜,即现代医学的口腔炎。凡身体虚弱、疾病过程中或病后以及有偏食者,容易发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或由于口腔粘膜抵抗力减弱,细菌、螺旋体或病毒感染所造成,或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如核黄素等)以及其他因素激惹而发病。虽投以抗菌素或维生素等作病因治疗,仍有不少病例疗效不显著,其中对阿弗他口疮或霉菌所引起的,尤
1975年08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本疗法适用于治疗非重度纤维型的初期、二期内痔和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现将有病历记录的2000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治疗方法 1.“枯痔注射液”配制:紫草,两面针,明矾。取洗净紫草二小两,两面针二钱五分,加水至500毫升,燉2小时后,过滤,加明矾
1975年08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士云;
<正> 脓疱病,中医称“黄水疮”、“脓窝疮”,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儿童多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是由接触而传染,常见于夏秋季。我们应用蒲公英和紫花地丁煎液泡洗患部,并配服
1975年08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盛淦新;
<正> 薯蓣芣苢汤是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方。我们在原方基础上加薏苡仁、芡实,治疗泄泻,疗效较好,介绍如下。一、处方及服法:生山药三两,生车前仁一两二钱,生薏苡仁一两五钱,生芡实一两。
1975年08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殿祥;
<正> 共治疗50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4天,最短8小时,以1~2天为多,计38例。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的局部和全身症状,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诊断可以确立。
1975年08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我们病区过去曾长期沿用50%酒精溶液外擦做为褥疮护理常规,褥疮仍常有发生,严重威胁重症或卧床患者。近年来,我组改用红花浸出液外擦做为预防褥疮的常规措施,共对506例患者进行了预防(包括老年病人50例),无一例发生褥疮及其他并发症。具体做法是:
1975年08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德裕;马泮生;
<正> 处方与用法:刘寄奴、艾叶、蒜秸(除去可食的蒜头,剩余部分即为蒜秸)各四两,加水约5市斤,浸泡后煎煮5~10分钟,过滤,取药液浸洗患脚,每日1次,每6次为一疗程。每剂药可用2~3次。效果:共以本方治疗21例脚癣患者,其中趾间糜烂型7例,均浸洗3次痊愈;水疱型
1975年08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我院采用民间验方,用金荞麦制成“肺痈药水”治疗肺脓疡,取得显著效果,现将七年来治疗的506例简介如下: 一、药物配制及用法:取干的金荞麦根茎(去须)250克切薄片,加水或黄酒1250毫升,置于瓦罐内,以竹箬封口,隔水文火蒸煮3小
1975年08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正> 近视眼是青少年中的常见多发病。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室自1964年起采用梅花针治疗近视眼共万余例,取得了一定的近、远期疗效。1971年起,我们在原有的方法上装配了电梅花针治疗本病,疗效有所提高,初步总结如下:
1975年08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祖瀚;
<正> 近年来,我科曾用中药龙胆泻肝汤治疗7例磺胺类药物过敏患者,收效较好,举例介绍如下。处方:龙胆草、炒栀子、黄芩、当归、木通各三钱,生地、车前子各四钱,柴胡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水煎内服与外洗,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发热加银花、连翘;痒甚加蝉衣、
1975年08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本工作以租国医学的经络气血运行(即气化)理论,结合现代生理学指标,应用于针麻的临床实践与实验观察,分析针麻病员的个体差异与中医虚实辨证的关系以及提高克服“三关”效果的一些初步结果,并提出从肺经功能(肺气)入手研究经络气化功能阐明针麻原理的初步设想。
1975年08期 28-31+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傅行先;胡世耀;梁梦麟;
<正> 患者王××,女性,37岁,本地区印刷厂干部。1972年5月24日初诊。自诉于1965年开始腰痛,不能久坐,且逐渐加重,以后出现右下肢麻木,怕冷,痛不适,屈伸不利,继而左下肢出现类似症状,疼痛加剧,以至弯曲不能,站立时双腿发抖,行动仅靠扶墙摸壁,阴雨天每感加重。近半年已丧失活动能力。患者曾先
1975年08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邹良才;左言富;
<正> 今天我所谈的肝病的治疗,主要是指以中医药治疗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现在就将我过去对肝病中若干问题的治疗和看法谈一谈,和同志们一起学习和讨论。
1975年08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正> 近几年来,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在实验过程中也初步证实,清热解毒药在体外有抑菌、在体内有减毒的作用。鉴于中药在试管内的抑菌效应常与整体应用时不相一致,因此在确认清热解毒药的体外抑菌作用、体内
1975年08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光汉;
<正> 颅内出血性疾患中,最常见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溢血。对止血及促进出血吸收方面,目前尚缺乏有效疗法。笔者试用治疗跌打损伤有卓效的云南白药观察17例,收到较好效果,兹简介如下:
1975年08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正> 在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在大搞中草药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发现螃蜞菊对一些病毒感染性疾患,在临床上有明显的治疗作用。4年来,在党的亲切关怀与正确领导下,成立了螃蜞菊科研协作小组,对该
1975年08期 39-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隐恒;汪曼影;
<正> 据《本草纲目》载,秦皮“主治风寒湿痹,……除热,……小儿风癎……身执”,“主热痢下重”等功用,为我国常用治痢复方白头翁汤组成之一。近年来,秦皮的生药学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均有报道。据梅氏等从辽宁产秦皮即大叶梣(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中分离出两种有效成分,秦皮素及秦皮素葡萄糖
1975年08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8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梁兆松;
<正> 扭、挫伤是临床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俗称“伤筋”。多发生于劳动人民中间。我在大队担任赤脚医生时,曾采用民间验方“活血化瘀散”治疗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等50余例,效果良好,一般敷药1~3次即愈。现简介如下。
1975年08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雪胆一、名称:雪胆,民间习称罗锅底,又名曲莲、蛇莲、苦金盆、金盆、金龟莲、藤子三七、可爱韩斯瓜等。二、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雪胆Hem-sleya amabilis Diels的干燥块根。秋季或叶枯黄时采挖,晒干。
1975年08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寿山;
<正> 黄疸,是以一身面目发黄,小溲黄赤为特征。它的成因,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论述,一是由于外感,故有阳明发黄、太阴发黄之称;二是由于饮食,故有谷疸、酒疸之称。外感湿邪,内伤饮食,以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郁化热,熏蒸于外,故发为黄疸。后世进一步认识到“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
1975年08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炬;孙书亮;
<正> 我们一年多来用黛矾散治疗20余例较顽固的皮肤湿疹,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介绍于后以供参考。药物组成:青黛1两,苦矾5钱,冰片2钱,黄连素1克,维生素B_2 0.1克,扑尔敏0.04克。用法:将上药共研细粉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视病变范围而定),用麻油调配成均匀糊状涂于患处,以敷料包扎即可。隔天换药一次。
1975年08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得心;宋鹤飞;沈耀丽;杨雅芳;
<正> 编辑同志: 自“蓖倍膏外治胃下垂61例小结”一文在你刊1974年第2期发表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现结合近年来的一些工作改进,择要答复如下: 一、药物制备、用法:原文“蓖麻子仁98%,五倍子末2%”,系指重量言。如以每块药饼10克言,则其中含蓖麻子仁9.8克,五倍子末2克。依次类推。现所用的每颗药饼直径约3厘
1975年08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编辑同志: 我们的“急性鱼胆中毒20例分析”一文,已经刊载在你刊1975年第5期。现作以下说明: 一、本文总结将近二年,稿件寄出时,国内尚少有关报道,所以我们在该文前段写成“……查国内尚少有关报道”;近二年来国内已
1975年08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绍孙;
<正> 编辑同志: 拙作“了哥王治疗寻常疣”已在你刊1975年第7期发表。近在继续验证中发现了哥王酊剂在2~3个月内配制者疗效显著,逾时过久则疗效差。特此补充说明。
1975年08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