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家沈括在医药学上的进步革新思想

    <正>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北宋时期著名法家、杰出的科学家。北宋初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火药、罗盘针及活版印刷术已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三大科学发明,自然科学的各个部门也都有较大的进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对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1974年1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具有鲜明革新思想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正>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山人,蕲州(湖北蕲春县)人,是十六世纪具有进步、革新思想的杰出科学家,在医药学上有突出的成就。他的著作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其中以《本草纲目》的贡献和影响最大。李时珍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不仅具有“正传”地位,而且由于王守仁的鼓吹,宋代的理学进一步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的反动“心学”,严重地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宋代以

    1974年11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扶正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正>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迄今虽未完全阐明,但在祖国医学理论上来说,总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医宗必读》在论述体内肿块的形成过程时说:“积(祖国医学称体内肿块为积、症等)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对于体内肿块的治疗,除了一般常用的“消法”以外,还十分强调扶正法的应用。早在宋元期间,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等医学

    1974年11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34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补法治疗肿瘤的体会

    李岩;

    <正> 十年来,在治疗肿瘤过程中,曾用过以毒攻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软坚和补益气血,温补脾胃,滋补肝肾等法。最近在追访一些病例中,发现效果较好的病人,多系采用补法为主的治疗。现谈谈个人对用中医补法治疗肿瘤的一些体会; 补法对肿瘤的意义在我国古代医书上对于肿瘤的记载很多。一般认为,肿瘤的形成与虚邪侵袭,寒热抟结,情志抑郁有关,如:《妇人大全良方》说:“肝脾

    1974年1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附例二肿瘤患者王占伏同志与癌症作斗争的体会——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救了我

    王占伏;

    <正> 我在新街口铸造厂工作,今年才27岁,可是我已经和癌症搏斗了十来年了。于1965年底感觉排尿困难,1966年开始腿痛,经医院检查确诊是脊髓马尾部肿瘤。于1967年5月做了切除手术。手术后我的身体恢复很快,休息了三个多月就上班了。一切还跟以前一样,这

    1974年1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肝炎后胆红素增高症(摘要)

    <正> 一、一般情况: 我组共观察12例,均为男性,年龄在16~53岁之间,除1例为慢性结肠炎、治疗中发现胆红素增高外,余11例均有肝炎史(其中1例肝硬化、1例合并脂肪肝),肝炎病程为5个月至8年,11例中10例初病时为黄疸型肝炎,黄疸病程7天至8年不等,平均1年零5月,其中半数肝功能恢复正常后黄疸始终未退,半数黄疸曾一度消退,但复又上升,总胆红素均在

    1974年1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一些体会

    <正> 十多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治疗了一些癌症病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近我们初步总结了69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生存时间较长的病人,现选出2例着重介绍中医方面治法及用药的经验和初步体会,仅供参考。

    1974年1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施治髓外(咽部)浆细胞瘤1例

    祝长坦;

    <正> 病历摘要: 郑××,男,62岁,工人。患者于1973年8月上旬感咽部不适,经×医院注射青霉素及加服中药治疗近3周无效。于1973年10月8日到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X线检查(片号:106059):颈部侧位片示1~2颈椎前隆起,有感光度低之改变;第4~6颈椎前后缘示骨质增生,呈刺状突出。5~6颈椎及6~7颈椎椎间隙变窄。鼻咽部侧位片示咽部软组织明显增厚,向前呈弧形突出。10月16日收入住院。先后取咽部肿物组织作病理切片三次,

    1974年1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白陈丹治疗2例皮肤癌初步报道

    <正> 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我院对应用于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白降丹,试用于2例皮肤癌患者(基底细胞癌和鳞形细胞癌各1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白降丹的炼制 1.药物;水银一两二钱,火硝二两,明矾、皂矾、胆矾、月石、青盐、食盐各一两。 2.制法:

    1974年1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翰卿老中医治小儿泄泻经验

    安邦煜;

    <正> 山西省名老中医李翰卿同志,从事中医工作近六十年,去年逝世。生前对内、妇、儿、针灸诸科均有研究,并积有丰富的经验。近些年来,他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地定期到西医院与西医同志密切协作,从事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研究。现将他在太原儿童医院指导治疗小儿重症泄泻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974年1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麻醉催醒的临床观察

    <正> 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是一种新的全身麻醉方法,其缺点之一是病人自进入麻醉状态后,一般需较长时间才能自行清醒,这给术后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我们在学习了上海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自制了水杨酸毒扁豆碱静脉注射液,在中麻的催醒中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974年1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下垂103例

    邹志生;

    <正>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本病的发生,常与患者中气不足,胃气虚寒有关,一般常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几年来,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减药物,制成专方,用于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较完整的103例报道如下: 一、病例分析:本组病例均系经X线钡餐检查确诊、并单用本方在门诊治疗满半月以上

    1974年1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中药治疗白癜风70例报告

    <正> 近二年来我们应用中医中药治疗70例自癜风,获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病例分析本组70例自癜风患者,均为1971年6月~1973年8月二年间所治疗的病例。发病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24年。年龄由6岁到55岁,其中以20~30岁为多,占72.3%。男性38例,女性32例。职业情况区别不明显。病变面积小

    1974年1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治愈斑秃2例

    徐本治;

    <正> 斑秃俗名“鬼剃头”。目前病因尚未明了。笔者试用穴位注射治愈斑秃2例。除注意解除患者精神顾虑外,着重于壮补命门之火,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满意疗效。兹将2例斑秃治疗经过简介如下,供参考。例一:莫××,女,17岁,杭州市人。3月前突然发生大小不等斑状秃发,经杭州市第三医院诊断为斑秃。曾赴上海某医院诊治,涂抹“920”软膏和口服、肌注胱氨酸而未见好转,于1970年5月14日来我处

    1974年1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

    袁维森;

    <正>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据文献统计,并发率25%,大出血急症手术死亡率8.75%,而择期性胃手术的死亡率仅0.9~5%,择期手术比急症手术安全性大。自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出血以来,疗效不断提高。现将1958年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并发出血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974年11期 42-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麻药物药理作用的初步观察

    <正>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伟大胜利的推动下,我院附属医院革命医务人员通过临床实践,成功地运用了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为了有助于中麻的应用及研究,我们配合临床开展了中麻的实验工作。实验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洋金花(风茄花)总碱注射剂麻醉有效生物碱的确定一、洋金花总碱注射剂的薄层分离鉴定

    1974年11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