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我们在1971年开始将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应用于需进行手术的外科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到1973年4月共积累了临床资料87例,临床实践初步提示:中麻不仅有麻醉效果,而且还可以用于外科休克病人。在1973年9月至1974年5月我们又进行了洋金花(风茄花)总碱对犬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1974年09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是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大医务人员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导医疗实践,所获得的一项新成就。我院在学习徐州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基础上,在院党委和科室支部直接领导下,自1971年2月起临床应用中麻,截至1973年4月底已施行各种大、中手术共计1167例。在开展初期(1971年2~7月),我们按4~8
1974年09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宏泉;
<正> 我院从1972年4月起,较统一地用东莨菪碱、樟柳碱合并冬眠药及/或肌肉松弛剂于胸部手术共30例,感到本麻醉法在胸部手术中有其独特的优点。病例分析 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4岁。对心功能太差的病员,如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切除术等,我们未用中药麻
1974年09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阑尾脓肿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我们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根据中医“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采用中药“附子薏仁败酱汤”加减,配合西药抗菌素对阑尾脓肿进行非手术治疗,共收治36例,除1例因形成复发性腹膜炎,施行手术切开引流外,其余35例全部脓肿消失,治愈出院。住院天数2~9天,平均5天。所用药物为:熟附子五分,薏仁一
1974年09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远在1700多年前,我国外科学家华佗就发明了“麻沸散”,应用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施行腹腔外科手术。魏晋南北朝(公元400年间),中国杰出的医学家陶弘景,直接提出莨菪能治“癫狂风痫”。明代(公元1518~1593年)李时珍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将曼陀罗花(即洋金花、
1974年09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慢性鼻炎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并不理想。我科采用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32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两鼻侧皮肤酒精消毒,取5%当归灭菌液(pH5)1毫升,加入少量0.5%普鲁卡因,然后以4(1/2)号针头,在每侧迎香穴注射0.5毫升,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1974年09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中药麻醉(以下简称中麻)是在发掘和提高祖国医学宝库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为我国独特的麻醉方法之一。经过临床实践,中麻效果肯定。我们通过四靠:一靠光辉的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二靠上级领导的支持;三靠广大革命群众的智慧;四靠走出院外学习,对64例
1974年09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丘疹性荨麻疹在小儿较为常见。我们用赡蜍煎汤外洗治疗本病20例,获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活蟾蜍三至四只,去其内脏,洗净后置煮药砂罐内煮极烂,用布滤去渣,留汤外用。皮疹多的部位,可每日用此汤淋洗一次,皮诊数目少,用棉花蘸汤外搽,每日三至
1974年09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汉防己的主要成分为汉防己甲素(汉防己碱 Tetrandrine)和汉防己乙素(Demethyl-tetrandrine),均为双叔胺型生物碱。根据一般季铵化合物常有神经肌接头阻滞作用的特点,以及汉防己乙素在碱性条件下与碘甲烷进行甲基化反应后能转化为汉防己甲素的文献资料,我们从汉防己中提取总生物碱,然后与碘甲烷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季铵化反应(其中汉
1974年09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顾天培;
<正> 五年来,我社卫生院和大队卫生所试用松香外敷治疗500余例外科疾病,均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该疗法介绍于后: 一、适应症:痈、疖、乳腺炎、腮腺炎、扭伤、毛囊炎(特别是毛囊炎)。二、治疗方法:1.处方:松香三钱(研细末),酒精(或烧酒)适量。2.用法:将松香
1974年09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八角枫为瓜木科植物华瓜木Alangiumchinense(Lour.)Harms,又名八角王、八角梧桐等。广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其根皮主治麻痹风毒。我们在民间实践基础上用其须根中提得的生物碱,经临床近千例试用,证明具有明显的横纹肌松弛作用与一定的镇痛作用。生物
1974年09期 26-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何丽一;
<正> 洋金花(Flos Daturae)(风茄花)为茄科(Solanaceae)植物白曼陀罗(Datura metel L.)或毛曼陀罗(Datura innoxia Mill.)的干燥花,其主要成分为东莨菪碱、莨菪碱及阿托品等。目前洋金花的注射液已被应用于手术麻醉和对慢性气管炎的治疗。由于洋金花的产地、品种、采收时间及制剂方法的不同,洋金花注射液中
1974年09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在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的基础上,法家革新、进步的政治路线和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我国医药学史上一些著名医药学家受着法家路线的积极影响,他们在医疗实践中继承前人经验,吸取群众智慧,有所前进,有所创造。而儒家反动的政治路线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先验论”,则阻碍了我国医药学的进步、发展。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评价法家路线对医药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性;彻底批判孔孟之道对医药学发展的恶劣影响,把总结历史经验同现实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结合起来,批判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推动中西医结合工作,促进卫生革命,促进医务人员世界观的改造,使卫生工作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本刊从本期起,陆续简介一些在医药学上有贡献的法家,以及受法家思想积极影响的一些进步医药学家。
1974年09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华伦(公元141~203年?),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是我国古代具有进步思想的医学家,也是外科学的先驱人物。华伦所处的时代,地主阶级政权已经得到初步巩固。儒家反动思想从西汉元帝以后,经过二百年左右的时间,此时已取得“正统”地
1974年09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后汉时期受法家思想影响,在古代医学上曾经有过卓越贡献的医学家。两汉以来,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唯心主义和以王充为代表的法家唯物主义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形成鲜明的对立局面。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汉代的社会生活和
1974年09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是中唐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医学家,著有《传信方》一书,现已散佚,只在历代有关医书中存在片断的材料。刘禹锡早年曾积极参加王叔文变法集团,
1974年09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我科自1970年2月起用中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39例,获得较好效果,现将疗效观察摘要介绍如下。方剂组成及用法: 大青叶、茵陈各一两,夏枯草五钱,泽泻、神曲、麦芽各三钱,甘草二钱。上药加水适量,煎至250毫升,每次服125毫升,每日2次。15~20日为一疗程。
1974年09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岳美中;
<正> (一) 高××。女性,干部,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减退,长期反复发作,经久治不愈。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尿检查: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等;尿培养:有大肠杆菌。
1974年09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我们常州地区中麻协作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常州市胜利区医院、常州戚墅堰铁路医院)两年多来,应用中麻进行各种手术共1050例,现总结如下: 配方及给药方法:经反复实践及临床观察,我们认为东莨菪碱效果较好,其用法是:0.04~0.06毫克/公斤体重静脉注射;或1~1.5
1974年09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溃疡病急性穿孔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实践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适应于我国广大农村山区和城市。符合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本文将我院1971年7月至1974年3月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穿孔41例的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
1974年09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因朴;
<正> 上石疽是颌下腺合并其周围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其初起症状主要为颈项一侧有形如桃李或鸡卵大肿物,按之微疼,后逐渐弥漫肿大,坚硬如石,皮色正常,局部无焮热,可有不同程度的紧胀感。病人初期一般无全身自觉症状。有些病人用抗菌素治疗,效果欠佳,
1974年09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殿祥;
<正> 幽门梗阻,可因溃疡及其周围水肿、痉挛或变形引起。主要症状为频繁呕吐,吐物为隔餐或隔夜食物。上腹可见蠕动波,听诊振水音增强。似属于祖国医学中“反胃”的范畴。兹将我们试用温脾汤加味治疗获效的1例经过,报道如下:
1974年09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