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經》的病因、病机

    本文把病机从发病、病因、病理等三方面作了较为透彻的论述,把散在于《内经》各个方面有关论述病机的理论,作了系统的概括,可以帮助大家对此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为今后深入学习《内经》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各科中医教材重订本即将出版,本刊将陆续先予选载其中一部分,以饗读者。

    1963年09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針刺治疗額竇炎32例临床观察

    范嘉裕;刘曦祿;

    <正> 额竇炎与祖国医学“眼眶骨痛”的記载中所描述之“仰視則差,俯視則剧”等症状頗相类似。我院采用針刺治疗32例,近期效果滿意,特簡介于下。临床資料:32例多为青壮年,男女性別差异不大。属急性額竇炎者23例,慢性額竇炎急性发作者9例。其中部分病例治前曾用过抗菌素及理疗而效果不显

    1963年09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探討

    陆瘦燕;

    <正> 近年来有关“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研究,引起了各地的重視,展开了热烈的討論。本文拟就祖国医学理論記載,結合个人的体会,闡述这二种手法的操作及机理,希望与各地同道交流一下經驗。一、古人文献記載的分析及討論

    1963年09期 9-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707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导引結合針灸、推拿治疗胃下垂症的經驗介紹

    吳侃民;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导引結合針灸、推拿治疗許多急慢性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特別是对頑固性胃下垂症的治疗,效果更較显著。現将胃下垂症的治疗經驗及体会介紹如下,以供研究

    1963年09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尿閉昏迷一例治驗

    宋道援;

    <正> 我院曾收治一例尿閉达5天而神志昏迷的病人,用凉血解毒、通便利尿而获愈。茲将經过及当时辨証用药的依据,介紹于下。病历摘要及治疗經过 馬×茂,男,38岁,已婚,农中教員,2月18日13时由某医院轉来。患者已完全昏迷,其妻

    1963年09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針灸治愈一例滴虫病

    郭忠海;

    <正> 患者黎××,女,26岁,已婚,工人,門診病历号1343。患者月經不調,每十天左右来潮一次,色淡量少。半日即止。有痛經史,白带过多,阴道搔痒,有时甚剧,已四年之久。婚后将近五年,从未生育。經多方治疗不

    1963年09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用药捻治疗慢性瘻管的临床观察

    于文忠;

    <正> 慢性瘻管为一种較为常見的疾病,临床上大致可分为:化脓性、异物性、結核性、坏疽性、放綫菌病性、梅毒树胶肿性瘘管等,其中以前三者較为多見。不論其为何种性质的瘘管,治疗上常不易收到滿意效果。几年来,采用中药外

    1963年09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用紅榆膏治疗燒伤216例的效果观察

    林书珩;刘民鐸;

    <正> 烧伤在厂矿医院多見。几年来,我們应用自拟紅榆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216例,收效良好。今介紹于下,仅供同道参考。方法介紹 1.紅榆膏的处方和配制:紫草、当归、地

    1963年09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針挑疗法对眼科临床疗效初步介绍

    黎文献;

    <正> 針挑治疗是我国民間疗法之一。我院在党的正确領导和中医政策鼓舞下,为了发揚和继承这一民間有效的針挑疗法,曾經先后到高要、怀集、广州市郊等地向个別掌握針挑疗法的中医师学习,收集了各地有关針挑治疗眼病部分資料,并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山医学院附

    1963年09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作者·讀者·編者

    <正> 一拙作“虫类药在临床应用上的研究”(本刊今年第7期),对馬錢子的炮制說明中,只提到“浸潤去皮、切片”(該期第5頁,左倒数第2行),宜补加“香油炸存

    1963年09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健臣先生医案摘录

    湯万春;

    安徽怀远县万健臣先生,生于清道光元年,卒于光緒甲午。十九岁以儒而习医,精內、难、仲景之学,二十六岁临証,五十年間,活人无算,名重一时。遺著名《学界譚粹》,分列五十五門,凡八卷,为先生医案墨稿。案中証治,悉以經旨为則,擅长內科。其于辨証,尤精脉理、經絡学說,独于舌診多略。处方平易稳效,不尚奇险。其医案墨稿早年为家父所得,知为先生一生心血结晶,故什袭珍藏,轻不示人。茲录数則,附以按語,供同道参考。

    1963年09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試论“关格”病

    张仁宇;

    <正> “关格”一病,《內經》、《难經》及张仲景著作中均有所论及,其后各家亦有所叙述,但所指往往不相同。讀《江苏中医》1961年1期“关格驗案报导”一文后,觉得对本病有重新討論之必要。就本人理論学习及临床体会所得,发表管見,还

    1963年09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試論祖国医学复方中的若干辯証法思想(續)

    蔣見复;

    <正> 三、区别疾病与药物的特殊性唯物辯証法认为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具有其特殊性,而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就构成事物本身特殊的本质,形成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质的区別,这是世界上诸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別的根本原因。“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

    1963年09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疗多形性紅斑20例初步观察

    陈照龙;

    <正> 我們采用中药治疗多形性紅斑20例,一般服药4~6剂即获痊癒,茲簡介如下。临床資料:20例中,男16、女4例;年龄在15~51岁之間;多发病于春秋两季;病程为1~30天,平均病程5.1天;其中第一次发病者10例,复发次数2~10次者10例。本組病例临床表現均无前驅症状,病变形态及部位均甚典型,病变对称性分布于四肢和手、足背

    1963年09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曷)骭骨”和“(骨曷)(骨亏)骨”略考

    朱兴仁;

    <正> 在閱讀中医医书中,发現了“(骨曷)骭骨”和“(骨曷)(骨亏)骨”两个名詞,在不同的书內,甚至在同一书內并存。这两个詞的含义是同一骨名抑是两个不同骨名?笔者大胆就此問題作一粗略考据,拋砖引玉,对整理祖国医学或有便利。按“(骨曷)(骨亏)”二字見于《灵枢·骨度》篇:“缺盆

    1963年09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建国以来我国中药药理研究概况(續)

    高晓山;

    <正> 二、复方的药理研究 1.配伍研究:配伍是复方理論基础之一。中药配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相反、相杀、相使等七情;复方中的加减、配伍,近年来后者研究較多,前者只有相反一項做得較多。中药配伍研究主要通过下列三类方法进

    1963年09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湖南中医学会学术活动簡訊

    郭振球;

    <正> 湖南中医学会今年2~6月分,举行了三次学术报告。第一次由湖南中医学院医經診断教研組郭振球医师和湖南中医药研究所中医內科主任言庚孚作了“关于时行感冒的防治問題”报告。这篇論文根据“五疫”“天行时气”的論点,闡述了时感的致病因素,提出了“

    1963年09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对修訂《伤寒論讲义》的体会

    吳考槃;

    <正> 中央卫生部于今年五月二十日至六月二十六日,在江西庐山召开了全国中医教材修訂会議,本人是以特約代表的名义参加的。会議在郭子化副部长和中医司呂炳奎司长的亲自领导和主持下,計修訂了內經、伤寒、金匱、診断、药物、溫病、內科、方剂等八門教材。本人虽是八

    1963年09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