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

    <正> 我们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已经胜利结束了。这次大会是整风的大会,是大跃进的大会,是反对修正主义的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我们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正在进入以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58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争取做又红又专的人民医务工作者

    王定坤;

    <正> 伟大的双反运动震动了北京市医务界,所有医务工作者都投入了这个运动,纷纷起来揭发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形成了空前蓬勃的革命气象。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在医务工作人员中的影响究竟怎样?资产阶极个人主义不挖根行不行?怎样才能破旧立新、兴无灭资,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本文拟就以上问题提出意见,与医务界的朋友们共同探讨。

    1958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论温病学说的“营卫气血”

    刘弼臣;

    <正> 前言温病一科,是中医学研究一般热性病证候辨治的一门重要的学说。晚清一代,温病学说的成立,对祖国医学来谈,确实是一个空前的、飞跃的发展,大大地充实了祖国医学的内容。这个贡献,在祖国医学史上写下了灿烂光辉的一页。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于辨证论治,例如仲景的伤寒论,他是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型证,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将机体在发病过程中所发生

    1958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7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谈中医对于小儿腹泻的一般认识及治疗方法

    史方奇;方药中;

    <正> 腹泻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包括范围极其广泛,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腹泻的发生,广泛言之,一切由于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吸收分解障碍;肠道炎性变化及各种机械性刺戟而致之腹泻症状,中医均列属小儿腹泻范围。不过儿科临床上所谓腹泻,一般多仅指小儿排粪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泻而言,如泻出物中夹杂脓血者,中医称为“肠澼”、“滞下”或“痢疾”,一般不列

    1958年06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0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中医诊断上的辨脓法

    孙启明;

    <正> 辨脓为外科疾患临床诊断措施中的重要的一环。它的诊断的正确将直接决定临床治疗方针的正确、及时与否。从而也决定患者的预后。往往不正确的诊断常造成治疗上的重大错误,而给患者带来恶劣的后果和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因之,临床上有脓、无脓、脓深、脓浅、是脓、非脓等,必须加以细心的辨别诊断。由于辨脓诊断上的错误,常造成一系列的错误的治疗。为了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警惕,特不厌其烦的逻列于下,加以讨论。

    1958年06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内经病机十九条备课笔记

    我校教学研究班同学在内经教学实习中,首先以组为单位,根据讲义章次分工备课,然后集中讲座与整理,最后结合我组原有备课材料汇编成为一本内经备课笔记,以备今后工作参考。兹将其中的病机十九条一部份发表于此,敬希批评指正!

    1958年06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1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急性肾脏炎水肿16例疗效观察

    金容甫;金泰运;

    <正> 我院过去中医部在治疗肾脏水肿病症,多数是在门诊上治疗的,虽有显著疗效,但缺少详细记录和系统性观察,后来为着全面性掌握中医对肾脏炎水肿疗效起见,于1956年第(三)季度,在院内开辟了病房,专牧肾脏炎病员住院观察治疗,先后共收儿科16例,都是先在门诊上经过西医化验检查,诊断确实属于肾脏炎病症的,入院交由本人主治;在治疗方法上,完全是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和

    1958年06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8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 ]
  • 介绍治疗鼻窦炎的一个单方

    郭云英;

    <正> 鼻窦炎或鼻炎是很常见的疾患,这种病据医生说,开刀也不一定就能百分之百的断根。根据我自己亲身的体验,这里有一个单方是值得介绍给同病者应用的,同时希望医学界加以研究。1951年的时候,我患了鼻窦炎,鼻涕淡黄色,有很浓的臭味,接着头痛,先是头上半部的前一半痛,以后发展

    1958年06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7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针灸对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的初步观察

    林振才;

    <正> 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多采用一般疗法,少数有合并症者用磺胺疗法,病程通常需7—15天左右;作者参照欧阳静戈氏之报告,试用针灸疗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同一般疗法,磺胺疗法对照,发现针灸疗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极佳,为此将我们临床试用结果介绍如下:一、分组我们从五七年对我部所发生之75名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不加挑选,随意分为三组:(1)针灸疗法组共三十五名患者,

    1958年06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与汪春生“学习中医后对‘肠痈’的体会”一文的商榷

    唐继根;

    <正> 一九五八年一月号中医杂志登载了“学习中医后对‘肠痈’的体会”一文,作者汪春生同志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医所称之肠痈与西医所称之阑尾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认为中医所称之肠痈即西医所称之阑尾炎。这对于争取达到中西医合流的工作,是有着其一定的积极性的。现在,将我对“肠痈”的看法,和不同的见解,写在下面。是否确当,尚望同志们指教。

    1958年06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对中医教学的一些体会

    王少华;

    <正> 在党的中医政策下,全国已建立了若干所中医学院、校,积极培养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接班人,使成为有理论有实践的中医工作者。这项既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已责无旁贷地需要我们负担起来了。中医教学是一项新的工作,特别是对我们平素干临床工作的人来说,更加显得生疎。现在愿将我们在教学上初步获得的一些小的成果,有关本草课的教学体会,片断地写在下面,尚望诸同志不吝指正。

    1958年06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中医病历内容的探讨

    钱乐天;

    <正> 病历是医生诊治病人疾患的记录,就是中医的医案。主要内容是:记录病人以往的健康情况,发病经过,现在症状,诊断结果,治疗措施,医疗效果等。举凡有关病人的身份各项,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状况、职业、住址、就诊日期、时间、住院号码等等,都应详细记录,更要求字体端正,辞句简洁,确切,通畅易懂,备作可靠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是医生结合日常工作练习写作的一项工作。

    1958年06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学习祖国医学单腹胀与肝硬化

    萧珙;

    <正> 一、单腹胀命名的渊源灵枢水胀篇:“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素问大奇论:“肝肾脉并沉为石水。”素问阴阳别论:“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大为石水,起脐已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内经中鼓胀、石水、与肝性腹水比较接近。

    1958年06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 ]
  • 素问译註(续)

    任应秋;

    <正> 三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间)为痔。因而大饮,

    1958年06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1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成长中的北京市京西矿区联合中医院

    杨润芳;

    <正> 北京市京西矿区(现改门头沟区区)从1956年11月建立了首都第一个联合中医院,这个中医院是由三个中医联合诊所合并组成的。建院之初,仅设有简单的内科、妇科、儿科、针灸、正骨等五个科室,并附有小型化验室,中药房.煎药室及病床16张。把原有的中医联合诊所的所在地,按照原来所在乡和办事处改组成为直属门诊部或治疗站。目前计有五个门诊部,二个治疗站(分布在二个办事处,四个乡),全院中医23人,西医3人,其他从业人员28人,共计64人。(附图见封二)

    1958年06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金匮“奔豚气”病的研讨

    王拯民;

    <正> 一、前言奔豚或作贲(犭屯),系一种发作性的疾病。其名始见于素问灵枢,继见于秦越人之难经,迨至金匮要略,对本证始进而有所阐述。我们从其名词中来体会:证名奔(犭屯),(犭屯)者。乃江(犭屯)也,或称为水猪,是以它在水中奔走的形状来形容病状。又有一种不同的说法:“豚”一作“鲀”,又作

    1958年06期 368-372+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1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国内期刊文摘

    任仁安;

    <正> 藿香为常用中药,古代用其叶或枝叶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痛,为治脾胃吐逆要药。能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温中快气,成药中有藿香正气散,民间常用藿香煎饮辟暑,为清凉解热药。藿香商品有土霍香及广藿香两种,作者就二种藿香的生药形态、组织及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举出特征,供鉴别时参考。

    1958年06期 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内容初步探讨

    曹慕岐;

    <正> 汉张仲景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乃中医必修之课本。其辨证之切实,非详考条文,无以得其理;施治之精密,非熟研方药,无以致其用,舍此二者,难臻完美。夫方剂者,由辨证之切实,而下精密之施治,惟如不明古人制方之义、往往不能中肯,致后世有经方不足据之说。经方者,非真不足据也(时方亦由此基础而演进,内容探研,容后报告)。伤寒论之桂枝汤、四汤、麻黄汤、大小青龙

    1958年06期 381-383+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7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中医护理概要

    <正> 护理是在疾病过程中照顾与管理病人生活和协助医生掌握病情的一项基本工作。护理得好与不好,能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高低,因此,它是整个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在中医方面,由于过去没有集体医疗机构,所以也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文献方面,更没有讨论护理工作的专书;然而,散见在各种医书之中的护理材料却属不少。

    1958年06期 390-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乳糜尿十四例的疗效观察

    曹鸣高;陈梅芳;陈泽霖;

    <正> 一、前言乳糜尿是一个症状,共引起的原因很多,但在国内报告一般以血丝虫病引起者为多见。在祖国医学中并无此病名之记载,惟古书对本病相似症状之描述却不鲜见,如丹溪心法:“白浊,其状漩白如油,光彩不定,漩脚澄下凝如膏糊。”戴思恭证治要诀:“膏淋溺与精混,或沉存漩下如糊状,或浮在漩上如脂膏肤”。此与乳糜尿的症状颇相类似。本病在现代医学目前尚无满意疗法,而中医对本

    1958年06期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5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
  • 苦楝片中毒二例报告

    孙步云;

    <正> 苦楝皮,异名苦楝,实名金铃子,苦楝皮是苦楝的根皮,金铃子为苦楝的果实。系楝科植物,产于四川、浙江、山东、福建、甘肃等地,以川产者为良,故又称川楝皮,川楝子。近年中药改进剂型,将苦楝皮制成片剂,乃称苦楝片。苦楝皮含有一种苦味结晶形膺硷——苦楝素(Ma-rgosine)其熔点为175℃,又含大量鞣酸(约7%),非结晶形苦味质(即树脂)。及苦楝油(含硫质,有大蒜气)。能

    1958年06期 40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2 ]
  • 介绍“磁硃丸”在眼科上的应用

    卢易人;

    <正> 磁殊丸是中医眼科习用的著名方剂,它的优点是药味简单、容易配制、药价低廉、适应症多和疗效可靠。爰本个人多年临床应用的点滴经验,作一简要的介绍。磁硃丸的组成、配制和用法磁硃丸首见于唐孙思邈所著之千金方中,系以磁石、硃砂,神粬三味药物所组成,因其有相当疗效,故为历来医家所采用,方中三味药物的此例是磁石2两,硃砂1两,神粬4两;其后眼科文献如审视瑶函之记载亦同。至其

    1958年06期 40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漏蹄风一例治验

    干祖朢;邹维德;

    <正> 西医理论认为因神经营养紊乱(如脊髓空洞症、坐骨神经受损等)而形成足底产生坏疽及溃疡,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文献上也没有多的记述。疡科心得集卷中的记载谓;“夫漏蹄风之发也,其源有二,一由醇酒炙煿,肝肾阴亏,络道空虚,湿热下注而生。一由于贫苦乡人,苦力伤营,气血失和而发。其疡起于足底皮厚处,初则坚肿突起,隐隐作痛,时痛时止,或一

    1958年06期 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王朴诚医案

    尚古愚;张荣显;

    <正> 吾师王朴诚先生为蜀中名医,一九零三年悬壶成都市,即负越人入咸阳之誉。前岁来京,任中医研究院儿科治疗工作,临证问病。不厌求详,立方遣药,丝丝入。年逾八旬,精神矍铄,常亲典籍,尤可钦佩。兹将所记治例数则,录供参考。

    1958年06期 405-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贺季衡医案

    毛自维;

    <正> 江苏丹阳县已故名医贺季衡先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行医四十余年,遗留医案甚多,未曾整理,兹选录数则如后。偏中风张一新男 57岁常熟人 1930年5月18日偏中已久,右手足木肿不能自用、舌强言蹇,舌根左右高突,无故自笑,两太阳穴筋胀作痛,须际蠕痒搔之起

    1958年06期 407-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7 ]
  • 针灸治疗面瘫的初步观察

    陆瘦燕;

    <正> “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症,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喎斜”,也称“口僻”都是因其症状的形象而命名的;此症在古人的理解中,认为是由于中了风邪而致,所以历代文献均将其归入子风门中,概称为“中风”;很少有单独的专篇论载,因此在搜集和介绍祖国医学对面瘫的有关资料方面,是感到不够的。

    1958年06期 41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0 ]
  • 针刺坵墟透照海治疗胸胁痛的疗效

    詹永康;

    <正> 一、前言针刺坵墟透照海是针灸疗法中以一针而透两穴的所谓担法之一,这种针法对胸胁痛的疗效几乎比任何其他针法为佳,是针灸治疗上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法。虽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玉龙歌的注解中介绍了一十四种所谓“一针两穴世间稀”的担法,但没有说到治胸胁痛可用坵墟透照海的担法,大凡读玉龙歌者只知条文重要,把它背

    1958年06期 414-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针刺治疗2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的疗效报告

    李志明;张哲生;刘鸿彎;何迺瑞;孙稳;

    <正>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它严重的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解放后由于党正确的贯徹了中医政策,在中西医的合作治疗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1956年及1957年两年中我们在嘉兴血防院用针灸治疗血吸虫病的同时,适逢当地乙型脑炎流行,由于当地党政领导对此工作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了传染病区,中医研究院血防工作队的中西医师们也参加了这一工作,在治疗中发挥了中西医的专长,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西医着重

    1958年06期 41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化脓灸法治疗喘息、肝脾肿大症效果良好

    徐文生;

    <正> 化脓灸法亦称瘢痕灸法,它是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直接灸法,就是用高约一公分,椎底直径0.8公分,重量约一克的圆椎形艾椎,直接在体表一定穴位上燃烧,使灸伤局部,化脓结疤,而达治病目的。这种灸法在江南地区的针灸医生用以治疗大块,侏儒症和喘息等疾患者颇多,由于没有很好进行临床观察总结,致未普及推广。1956年针灸研究所血吸虫病防治组在浙江嘉兴工作期间曾进行学习,并拜访了六代相传用化脓灸治病的平湖严肃容老大夫。1957年该组用化

    1958年06期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我国古代的妇产科专家—陈自明

    高德明;

    <正> 在祖国医学的领域内,妇产科也和其他各科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12—13世纪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了关于妇产科疾病的记载,例如:(1)乙丑卜,贞帚(妇)育子亡疾。贞是卜,妇是殷王武丁的妃子,这段卜辞的意思是:乙丑这天占卦,卜问武丁妃子妇生产时是否会有产病发生。

    1958年06期 43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5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