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问题在于西医学习中医

    傅连暲;

    <正> 团结中西医,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早在十数年前即已明确指出的一项卫生工作方针。毛主席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中曾经教导我们说:“新医当然比旧医高明,但是新医如果不关心人民的痛苦,不为人民训练医生,不联合边区现有的一千多个旧医和旧式兽医,并帮助他们进步,那就是实际上帮助巫神,实际上忍心看着大批人畜的死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010页)这一指示深刻地说明了中西医的团结合作,对於广大人民的健康,关系是如何的重大。全国解放以来,根据

    1955年1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1 ]
  • 认真学习和研究祖国的医学

    鲁之俊;

    <正> 王斌一笔抹煞中医学术,说它是“封建医学”,是“主观观念论”,“只能在农民面前起到精神上有医生治疗的安慰作用”。这种说法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状。在中国医学史上,有过许多卓越的医学家,如扁鹊、华陀、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王,孟诜,钱乙、陈自明,李时珍、吴又可、王清任等等,在这些医学家里面,包括了解剖、病理、诊断、药物、营养、内科、外科、妇科、小儿、针灸等科专家。他们的著作浩如烟海,只北京一地就已收集了一千八百多

    1955年1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肝硬化在中医文献中的考据和临床的体会

    邢锡波;

    <正> 病名:肝硬化在我国医籍中,本无此病名,而一般人有谓臌胀即西医之肝硬化者,其实臌胀是晚期肝硬化之一部份,而中医文献中黄疸积聚栏内,尚包括一部份肝硬化,若把臌胀、黄疸,积聚三症统括起来,可能包括肝硬化的全部症状。臌症的分晰和简史:臌症在我国发现最早,远在战国以前,已有详细之记载,内经水胀篇谓“臌胀何如?岐伯曰:腹胀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这几句经文,已把肝硬化的症状活跃的描画出来,腹大是形容腹水,色苍黄,是描写因肝脏的病变而发生黄疸,腹筋起,是

    1955年1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2 ]
  • 茯苓的采掘

    潘友廉;

    <正> 茯苓在中医中是最常用的药品之一,前人把它列在八珍之中。我们本地农民(特别是林农)往往在山地上耕作或刨地时发现了它,因为它表皮黑,黑的好像芋头一样,所以就把它叫做“松柏芋”。可惜他们不懂的这是茯苓,可以入药,便随便的扔掉或丢在田里当基肥,这无形中便损失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茯苓是生在松树的根部,深埋在土中,假如生上茯苓的这棵松树被砍伐了,经过了几年,附生在根部的茯苓没有被人掘取,茯苓也会自然地腐烂,这真是很可惜的。据说: 日本的农民多在每年的秋后至第二年的春天为茯苓的采掘期,把采掘茯苓当为一项很重要的副业。根据文献上的记

    1955年1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初步经验介绍

    俞尚德;

    <正> 本文是作者整理了门诊中的二十二个消化性溃疡病例,择其中四个病例报告其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本文内容曾在杭州市第三次中西医学术座谈会上作过介绍,茲錄投本刊,请大家研讨指正!病例介绍病例一:龚××,女性,35岁,杭州人,职业小学校长,门诊号2476,初诊日期1954年7月10日。主诉:胃痛史已有七八年,时发时愈,常有嗳气泛酸,1952年11月间曾有呕血,自己服用单方而止,但胃痛和泛酸仍时常发作。1953年2月间经杭州市人民医院X线检查,诊断为胃溃疡。以後吃过许多中西药物,胃痛和泛酸仍时发时愈。1953年11月间又呕血,仍自服单方

    1955年1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马兜铃治疗高血压症的初步经验介绍

    沙星垣;

    <正> 应用马兜铃治疗高血压症的动机近年以来,对於治疗高血压症药物的研究,有采用到各种植物药品的趋势。经苏联学者们的研究,在中药里有黄岑、杜仲、夏枯草、桑寄生、山楂等好几种。其中如黄岑夏枯草等之可作为高血压症的治疗药物,大都是与中医的傅统经验相符合,但亦有和中医经验或文献记载不同,而经实验证明及在临床上确有疗效者,如杜仲等类即是。由此可见,祖国医学中确有无尽的宝藏,正有待於我们去发掘。我院於本年四月间依据唐代千金方头风头眩类内犀角汤方内有用青木香一药的记载,故即以之试用於临床,当獲有疗效,惟以该药有引起胃肠不适

    1955年1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乌贼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

    郭继宗;

    <正>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而又很难彻底治好的病,往往使患者营养障碍,精神沮丧,过度的贫血,而陷入长期的病魔痛苦环境中。对於本病的治疗,无论中西医,一般常采取对症疗法,用药以制酸、镇痛、健胃、止血为主。中医除针灸外,处方以复方为主,而单味药的治疗,则较少见到。过去余对本病常采取针灸治疗,自从北京中医54年9月号发表了王药雨先生的“国药乌贼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介绍”一文后,余为好奇心所使,曾采用乌贼骨粉剂来治疗,作为初步的实验,而针灸则处於辅助地位,且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不

    1955年1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8 ]
  • 中药试治晚期住血吸虫病初步报告

    吴益生;江健辅;支国柱;刘伯常;杨慧麟;

    <正> 住血吸虫病在安庆地区流行颇盛,晚期病例为数亦多,过去各医院对本症已并发肝硬化及腹水患者往往拒绝治疗,大多在门诊或放腹水,或用“撒利汞”利尿等,僅能减轻一时痛苦,对患者帮助不大,且晚期住血吸虫病的病期又长,久卧床榻,不能劳动,对农村的生产力发展影响极大。此外该病虽在肝硬化期,仍有约40%可在患者肠内或粪便中找到活的虫卵,为了杜绝这个傅染来源,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加强预防和治疗。寻求合理解决方法,不应因其难治而放弃。

    1955年1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介绍三个脓疡病例

    周从礼;

    <正> 祖国医学把局部病变联系到整体,对认识癰疽的发病原因是“气血凝滞”,由於患者体力强弱不同,局部病变亦因之而异,前人在实践中寻求理论的时候,并不知道有化脓菌或结核菌,能治好病就在於扶植生理机能以抑制病变,针灸消灭瘧原虫对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科学的发现自有其价值,但日光局限於局部或细菌,忽略了整体情况,在治疗上是可能有缺陷的。本人是边远的农村里“赶场”的医务者,限於水平,把治验病例底内容写不好,只能写出一个大概来供同道研究。

    1955年1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北京市市属医疗机构中医治疗经验介绍(二)

    <正> (1)胃痉挛:患者徐刘氏,女,47岁。症状:脘中痛,绕脐作痛颇剧,每日以吗啡注射止痛已有三日,转中医会诊。体温37.5℃,舌苔白滑,脉沉伏,大便三日未行,面色赤,精神不好。第一处方:姜厚朴二钱,枳壳二钱、莱服子三钱、焦三仙五钱、广木香一钱、香附一钱五分、檀香二钱、柴胡一钱、苏梗二钱、桔梗二钱、生大黄一钱五分。服後痛即大减。第二处方:加当归二钱,杭三钱、橘红二钱五分、青皮一钱五分、沉香二分。去莱服子、厚朴、桔梗、大黄,焦三仙。服此方后疼痛又作,较前轻。第三处方:加槟榔三钱、鸟药一钱、桂枝五

    1955年1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应用中药“止嗽糖浆”疗效小结

    杨润芳;

    <正> 我们采用中药“止嗽糖浆” (参看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份“北京中医”月刊“中药止嗽糖浆的制造和应用”)治疗因伤风感冒而引起的初期咳嗽及感冒後遗咳嗽症计68例。(由55年1月17日至3月10日)初步总结了一下它的疗效。在68例中证明了它的疗效稳妥,无副作用,而且服用方便,价钱便宜,完全适合於广大农村及工矿应用。茲将初步疗效结果介绍如下:病历选择“止嗽糖浆”的有“散风,祛痰,止嗽,定喘。”的功效。应用范围:凡因伤风感冒而引起的初期咳嗽,或感冒愈后的後遗咳嗽症。等问题,经

    1955年1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关于伤寒论八个姜附方剂的讨论

    陆闻鸿;

    <正> 伤寒论方剂中姜附合用者共九方,除鸟梅丸用炮附子外,其余皆用生附子。本文将对乾姜与生附子合并使用的八个方剂加以讨论。八个姜附方剂的名称、药品及其分量的多寡同异,见表一。

    1955年1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 ]
  • 对有关“木防己”一些问题的补充

    张东;

    <正> 拙稿“木防己之收采与初步使用经验”在四月份中医杂志发表以後,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询问“木防己”之品种,及讬购等问题,僅综合补充如下: ①防己植物之品种:(A)汉防己(倒地拱,石蟾蜍,在华南亦称粉防己,本草纲目谓汉防己乃木防己的根,木防己则往往以汉防己植物的茎充之。其实为同一植物。)主要植物来源为:Stephania tetrandra,S·moore,或可能系玉咲葛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B)广防己(滇防己)原植物学名未确定。有鑑定为Cocculus thunbergii,D.C.(C)日本汉防己、原植物为Sinomenium acutum,Rchder et Wilson(D)木防己(即植考之板南根.湖南衡山之猫耳朶藤,又名老鼠藤。过去皆称为日本木防己。殊不知,先辈采作药用,已有多少年代矣.)原植物为Cocculus trilobus,D.C.②有些药用植物,往往因品种不同,产地各异,致其所含的成份与疗效均有区别。且防己

    1955年1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黑锡丹的疗效与应用

    关玉琛;

    <正> 黑锡丹是我国很早的著名成药,原方用硫黄、黑铅及胡芦巴、沉香等十一味药制成。其主治功能:对一般下元虚冷、脾肾虧弱、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奔豚疝气、上攻头目,或脚气上攻、两肋膨胀,并阴阳气不升降、五种水气,或阴寒腹疼,卒暴中风,痰潮上膈,妇人带濁崩漏,或小儿痘疹紫黑塌陷,或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以及伤寒阴症等,用之皆可奏效。在一般中医书籍上,如:医宗金鑑,本草备要、医方集解、陈修园全书及各局方内均有记载。此药疗效,也曾受到以前有名医师赞扬与推荐。喻嘉言说“黑锡丹的疗效:凡遇阴火上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症,舍此丹别无方

    1955年1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伤寒论类方对比(一)

    郑侯业;

    <正> 伤寒论一书、辞句简约,旨趣渊深,昔贤谓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今减人参白虎汤重复实为一百一十二方)。三百九十七法不外汗吐下以及先表後里,救逆救误,救阴回阳,一百一十二方只是发表攻里涌吐轻清微表救阴回阳,方虽一百一十二,究其用药不过八十余种,这八十余种药,排成一百一十二方,我们苟能深入钻研,及至临床实验,自有奇效。我初学医时,由医宗金鑑读起,刚读完伤寒论和各科心法要诀,那时正进一步,参考一些温病之书,有一天诊一郑姓男子,年可五十左右,务农兼小贩,时当三月季春,患者卧床不超已经几天,身微热恶寒无汗,四肢厥逆,脈来七八至时一止,十余至时一止,诊了许久,没有三十次以

    1955年1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药病理路系统表

    <正> 本文系灵石郑少玄中医师所编著。郑先生根据自己研究伤寒论的心得,用精细手法,将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有系统的编写成表,本表按六经系统分为八篇,每篇冠以提纲摘要,表中上列经症,次为方名,下为药解,全篇伍药及用量并列,尤便於读者分析和此较。每篇之後加以总结,说明用方大意。後附类伤寒症,提出与正伤寒的比较。全表文字简洁,解说明畅,为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一个较好的参考材料。因初版印数不多早已告罄,最近又行重加审校,再版出书,每份

    1955年1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祖国宝贵医学遗产之一的膏药简介

    干祖望;

    <正> 膏药的简史和种类内经癰疽篇:“……疎砭之,塗以豕膏……”考所谓豕膏,就是我们供副食的猪油。礼记: “夏宜腒膳膏臊”。周礼天官庖人注:“膏臊,豕膏也。”这便是现代膏药及油膏的前身。後汉书东夷传:“冬以豕膏塗身,厚数分,以衘风寒。”可知到後汉时还沿用豕膏作润肤御寒剂。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载有“水银膏”“藜芦膏”等。显系由单纯的一味豕膏,进步到用复杂的软膏制剂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公元992年)中已有多种膏药处方使用的记录,足证当时已发明了正式的膏

    1955年1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发汗剂(续)

    汪慎之;

    <正> (15)香苏散来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品:紫苏香附陈皮甘草苍术适应证:1.为发汗剂:有解热镇痛作用,适用於轻性感冒之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嗳气,食欲不振等症。2.用於气管炎之咳嗽痰多稀薄者有效。加减:1.本方加麻黄、葛根,升麻、川芎、白芷、赤芍,去苍术,名十神汤,治重感冒之寒热头痛无汗者,2.如头痛甚可加白芷、川芎,食欲不振者可加山查、神粬,咳嗽者可加前胡、桔梗、杏仁。3.时病论本方无苍术,而有生薑、葱白。禁忌:若高热烦渴者,非本方所能治也。方解:局方香苏散为轻性发汗剂,有解热镇痛

    1955年1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针灸治疗115例精神病的初步总结报告

    王基亮;

    <正> 前言1953年9月间,我开始治疗精神病,由於当时自己注意不够,半年多没有写过病历。从1954年3月中旬,才开始作简单的病历登记,至1955年6月30日止,1年半来,治疗了115名精神病患者,其症状大同小异。115名患者的症状,有轻有重,一般多有:精神失常、言语错乱、妄语不休、骂街打人,破坏物品、急躁、哭笑不一、乱唱,夸大、自私、幻想、眼睛发直、视觉错乱、夜不安眠、外跑登高、行动不正常、不食或暴食多饮、裸体不顾羞耻、嫉妬疑虑、恐懼胆小、或怕见人、怕听到大的声响、自惊多疑、脸面有时表现醜态、两拳乱耍、

    1955年1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痛共67例报告

    史宝瑞;

    <正> 茲将53年至54年用针灸治疗对各种神经痛67例报告如下:67例都显示有良好效果,其中完全治癒者56例,进步者9例,无效者2例;最少针1次到3次,最多针20次到33次。选用的穴位针的穴位分为主穴配穴两类,肋间神经痛主治的穴位为“行间”、“乳根”穴,配穴为“曲池”、“膻中”、“周荣”等穴。坐骨神经痛主治穴位为“环跳”、“委中”、“昆仑”,配穴为“足三里”等穴。三叉神经痛主治的穴位为“童子”、“合谷”、“太阳”等穴,

    1955年1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针炎是疟疾的有效疗法

    王立早;

    <正> 有的人说针灸只对官能性疾病有效,而对细菌性及器质性病变无效,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例如:瘧疾是由瘧原虫所引起的一种病,不用吃药,打针,只用针灸也可将该病治好。有的瘧疾内服或注射奎宁,阿的平,白乐君,撲瘧母星,中药常山,柴胡等药品治不好。而针灸术治疗瘧疾,不但方法简单,节省经济,省事,更无副作用,而且效果迅速确实。经验证明一般的瘧疾只针灸一次,即止住发作,再针灸两三次即可消灭瘧原虫,达到根治;即是恶性瘧疾只取膏肓及脾俞等三五穴,针灸三五次,多不过十次,亦可治癒。只扎针为什么能消灭瘧原虫呢?也许会有人认为这不是太神秘了

    1955年1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7 ]
  • 古方白头翁汤治疗痢疾的伟效

    王素如;

    <正> 中药古方白头翁汤是治疗痢疾的名剂,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医书就有详细的记载,应用本方治疗的验案也很多,我一向在临床上运用它,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近人民日报又载上海傅染病院和第四医院,在今年八月一个月中采用本方治疗了三十二个细菌性痢疾,治愈率是百分之百,更加强了我对本方的信心。在本年七月和八月份,有两位年岁很高,病情相当严重的老太太,先後前来我所求治,我都是以白头翁汤加味主治,但第一位只治了一次,第二位只治了两次,就都无消息了,於是引起了我对白头翁汤治疗痢疾的信心又有些怀疑,因此在有一天的细雨

    1955年1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关于硝炉散的补充

    李宗宣;

    <正> 中医杂志本年七月号拙作“翼状胬肉中药治疗初步观察”一文关于硝炉散的名称,是根据一个抄本,究出何书俟察得後再复,茲将原方原文,照录如下:“硝炉散——专治瘀肉攀睛,用炉甘石不拘多少,煆红,童便淬七次,焙乾,研细,水飞三次,晒乾,再用羗活、防风、蔓荊子、将研碎之甘石粉拌透,晒乾,再用制过之甘石、火硝,冰片搅匀点眼”。因上项药品配制方法繁杂,点眼後不能被泪液溶化,因甘石之化学成份主要者为炭酸锌及少数的钙质,均不溶於水,若留存眼内,每致感不适,硫酸锌易溶於水,性属收敛,腐蚀杀菌,且

    1955年1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介绍针灸治愈十二例腰痛

    纪兢心;

    <正> 中医文献上有关针灸治疗腰痛的记载是相当丰富的,如:内经的刺腰痛论(按手足三阴三阳,阴维、阳维脉等取穴);针灸大成载:“足少阴别络大钟,虚则腰痛,补之。”“肾俞把腰痛而泄尽”(通玄指要赋);“忽然咳嗽腰疼痛,身柱由来灸便轻。”(玉茏歌);“腰脊强痛交信憑……”(肘后歌);“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杂病穴法歌);“腰脚疼痛:委中、人中,肾虚腰痛:肾俞、委中、太谿、白环俞;挫闪腰肋痛:尺泽、委中、人中。”(治症总要);“三焦俞主…腰脊强不得俯仰…;气海俞主腰痛针三分、灸五壮;大肠俞主…腰痛腹中气胀;关元俞主风劳腰痛;中膂俞

    1955年1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针灸经穴概要(续)

    林茅;

    <正> 足太阳膀胱经之脉,起於目内眥,上额入前头,距头之正中线一寸五分,即走向头第二行线之后方。经过中,其支别者,自巅之百会至耳上角,其本经从巅入络腦,还出别下项,至天柱,由此挟脊即下行第二行,入腰中循臀,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顺经八)挟脊贯臀,下行大腿後侧至腘中。又其支别自髆内(肩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距脊柱外方三寸处),下走而过髀枢(环跳穴),循髀外自後廉合於腘中,下走下腿之正中,至中央部稍稍走向外方,更下走外髁之後下,循京骨,络於小趾外侧爪甲根部。

    1955年11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在祖国医学的眼科文献中有关沙眼的记载(二)

    董竟成;

    <正> (乙)沙眼併发症1.角膜血管翳(近代认为本症属於沙眼原发的早期病徵),见於古文献者。有“垂簾翳”,“赤膜下垂”、“血翳包睛”、“红霞映日”、“黄膜下垂”:(1)垂簾翳——银海精微谓:“人之患眼,生翳如珠,垂簾遮睛,……位於风轮,故眼赤涩泪出,肿痛无时,年久鸟睛白红色”。审视瑶函称为“垂簾障”:“此症生於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厚薄,但见外色白者方是。……有初起水膏不清,而便成此症者。有起先赤色,退後

    1955年1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从卫生观点上看中国医学预防上的伟大成就

    刘甫白;

    <正> 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拥有六亿人口,但是这些伟大的繁衍力量,是与智慧的祖先们,在辛勤创造的各项成就分不开的;我们从卫生观点上看来,祖先们,对於预防医学的概念,已作出了伟大成就;早在公元前二○○年先后,内经里这样说过:“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已明确指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重要性,又如经言:“冬伤於寒、春必病温,春伤於风,夏生泄”,这又说明疾病的发展,应预防的规律,当在公元一九六——二二○年左右,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论饮食禁忌两章,对疫死善肉、秽饭、臭鱼等不可食,认为吃了会中毒,论语:“臭肉不食、臭鱼不

    1955年1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0 ]
  • 针灸治愈两例不语症的初步介绍

    <正> 我院近来接受了两名神经性不语症患者,经用针炙治疗,效果颇为显著,为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起见,特介绍出来,供同道们参考:第一例:患者——尚××,男三十三岁、汽车修配厂守卫,於二月二十三日早十点来约出诊。患者於二月二十二下午五时接班守卫,在守卫期间有人听到卫楼上有响声,但无人说话,因此派人前去看看。见他倒在地上不说话,只用手比划。将他担到屋里后,请西医诊治,认为他心脏衰弱,给他注射强心剂,可是对不能说话无药治疗,令其安静休息,仍然不能说话,吃饭尚能下咽,第二日又请医院大夫,依然无法,又打了一针强心剂,并介绍其到中医处针灸。问诊:患者用手指头部,问他头痛不,他点点头,这样也就

    1955年1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