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通讯

  • 江宁县中医进修班开学了

    張繼澤;

    <正> 江宁县卫生工作者和群众日夜盼望达四年之久的中医进修班终于在十月廿日正式开学了。江宁县是江苏省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县城,全县人口约五十余万人,以农业生产为主。全县仅有中西医三百余名,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七,显然要担任人民保健力量是不够的,何况大多数又是技术较差的。解放后由于群

    1953年1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布特哈旗首届全旗卫生工作者大会闭幕

    祝濟國;

    <正> 布特哈旗在九月十五日至十六日在扎兰屯小工人俱乐部召开全旗医务工作人员大会,主要中心问题为解决「中西医团结」和「面向工农兵」及「预防为主」卫生工作,必须与群众相结合四大方针;并在大会总结布旗三年来一切卫生工作的报告,配合东三旗地方病,重点指出克山病报告后全体医务人员研究一切

    1953年1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私立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已改为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

    <正> 私立广东中医药学校,现已由广东省卫生厅接办,改为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最近经过短时间的接办工作,并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现已基本结束。省卫生厅教育科科长叶文秋兼任该校校长,罗文恺为副校长。又前私立广东中医院现改为广东省中医实验医院由

    1953年1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于“中国旧医学经验总结问题”的几点意见

    周宗鑑;曹向平;周倜生;

    <正> 在今年五月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载有龙伯坚先生的『中国旧医学的经验总结问题』论文一篇,这篇文章能根据历史唯物及辩证唯物的观点很客观的提出了具体意见,完全是一个科学者的态度,对我们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假使大家都为了中西医学的合流接轨,更正确地接受这一份民族文化遗产的话,就应当光荣的担

    1953年1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谈退热剂的应用

    翁文教;

    <正> 医师寻常所用退热的方法,大都以发汗药品为最普通。中医就分辛温和辛凉的两大部门,辛能发散,温能祛寒,凉能清热,凡是感冒而致发生高热,经过大汗以后,都能够降低热度,因为这种理由是人体的体温由汗腺而放散的缘故,但是根本未除,仍旧可能复发的。我们中医晓得这种病的所以然,因此如治伤风,在发汗剂中加入

    1953年1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疾病新论(续)

    姜春華;吳挹青;

    <正> 消渴〔前人学说〕消渴者本谓渴而不小便;其渴而小便多者名渴利,不渴而小便多者名内消,巢源,千金所论是也。唐后渐发渴利之名而统名消渴,宋元以后又分消渴为上中下三消;上消者上焦病也,大渴引饮随饮随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其病在肺。中消则为中焦病,多食善饥不为肌

    1953年11期 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五香丸对胃神经痛的治验

    盛國榮;

    <正> (一)治验病例魏光宜男四十岁工人初诊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五日 (1)既往症:在八年前患肺炎,恢复后营养不良,兼操劳过度,每因精神刺激,心窝部突然发生剧痛,逐渐放散于背部、左肩胛、脐部、季肋部等处,以力压胃部痛即觉减轻,剧烈时,即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汗等微状,经中西治

    1953年1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4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谈针灸的配穴和处方

    單玉堂;

    <正> 针灸疗法,是最古的,巴甫洛夫学说是最新的,以最新的学说,来解释最古的疗法,足征针灸疗法,是具有微妙的科学性。不过针灸疗法,在旧的社会里,受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和买办阶级的鄙视,加之反动政府之压迫,简直连中医都要取消,所以没有发展。现在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

    1953年11期 9-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蛙心收缩和强心药的动物实验

    曾義宇;

    <正> 1.实验目的:药物是否有强心作用,我国稻田里最多的青蛙可以实验,如果没有描绘器来作心脏跳动的曲线,亦可直接观察心脏血色的变化,每分钟跳动的速度,心脏体积收缩的直径来作种种的测验,例如我国进口的毛地黄强心药,现在已经试种成功,但制出的成品是否合乎国际的标准制剂,都是我们应当解决的问题,测验毛地黄的标准,常用的也有几种,用蛙来作的名为蛙

    1953年1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疟疾效方介绍及其治验例

    羅榮翹;

    <正> 疟疾是我省危害性最大的地方病,尤其是我处的地方,每年秋天来到时差不多十病八疟。在反动统制不顾人民死活的时代里,因病疟疾而丧命者亦属常有。现在卫生工作者是以预防为主了,各种流行病已见减少,但是要想根绝还是理想中的事,故治疗亦很重要。兹将我历年来治疟疾的验方介绍于次,或可为治疟者之一助耳!

    1953年1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面神经瘫痪的针灸治疗(续)

    張創獻;司徒鈴;

    <正> 五、穴位解剖听会〔位置〕耳甲下方〔结构〕该部皮肤较薄,与皮下结缔组织的连结亦较松,故易于滑动。司皮肤的传入神经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而并非来自三叉神经。皮下结缔组织的深面便是腮腺,结缔组织的(?)维并伸入腺体做成中隔。腺组织中埋有面神经及其分出的各种枝,或者先组成攀再分出各枝,并与耳颞

    1953年1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谈谈针灸疗法

    武英斌;

    <正> 针灸疗法,是我国最古的,巴甫洛夫学说是最新的,我国最古的疗法要以苏联最新的学说解释之,才能证明针灸治病的原理,这就是说针灸有高深的科学性,针灸术在历史过程中,解除了群众许多疾苦,节省了大量经济,并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保健方法,因而在广大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号召全国各地医

    1953年11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用中药—健胃剂(续) 第五 健胃药

    王水;

    <正> 凡药物之能使胃肠因病的刺(卓戈)而起种种不快症状,恢复其常态者,名曰健胃药。健胃药又分芳香健胃药。辛辣键胃药,苦味健胃药三种,本类药之一般作用。不外(一)振起食欲。(二)亢进消化之分泌。(三)矫臭与矫味。(四)亢进胃肠粘膜之吸收作用。(五)亢进胃肠蠕动。

    1953年1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体的呼吸系统

    志民;

    <正> 体内组织经常需要氧气,经常产生二氧化碳。人体的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是靠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呼吸系统广义的说来:分为呼吸道和补助呼吸器二部份,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肺脏等器官。补助呼吸器包括:肋骨、肋间肌、横膈膜等。

    1953年11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针灸治疗学 呼吸系病的针灸疗法

    代田文誌;徐悟玄;李境新;

    <正> 一、关于肺尖卡他的灸治此处所谓肺尖卡他,就是普通医师对肺结核初期所加的病名。(肺门淋巴腺结核亦含在内)。初期肺结核不一定都从肺尖起始,然而不论从肺尖部起始或从肺底部起始,大体呈同样症状,灸疗时没有严密区别的必要。初期结核一概按肺尖

    1953年11期 2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痔核和瘘管的初步报告

    自本刊二卷一、七、九期先後发表了三篇关於中医外科治療痔瘘的文字後,引起了各地许多读者的注意,纷纷来函要求本刊继续的把治療方法介绍出来,以便学习研究。最近重庆市卫生发表了一篇‘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药治療痔核和瘘管的初步报告’,我们认为这篇报告是有实际内容和治療價值的,今特刊载於此,请读者作个参考并希望提出意见。

    1953年1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对中医的意见

    木華;

    <正> 一、中医的来源人类自猿进化为人以后,为了要交换经验而产生了语言、手的劳动愈频繁,要交换的经验就愈多。为了记忆这些经验,脑子也愈发达。比起猿来,当然是个大进步,然而对大自然的一切现象,仍不能解释,遇到疾病,只有祈祷,于是祝由便随之而兴起。但祈祷毕竟医不好病,有的固然因体格强健,侥幸病气衰而自愈,很大部份终因病加剧而至于死。在这种

    1953年11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