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作者·编者

    <正> 编辑同志: 读了贵刊今年第6期关于“半夏炮制”的两篇文章,论述古今文献多谓半夏有毒,为了制其毒性而采用炮制加工。生半夏真的不能内服吗?其实古人及今人都有主张用生半夏的,如曹颖甫氏《金匮发微》小半夏汤注云:“……余尝如法用之,往往失效,盖古人用半夏多用生者,但洗去泥沙耳。近来药肆所用,先以水浸七日,去膏液而留渣滓……本性全失,再用姜汁拌炒半熟,欲其立止呕吐,岂可得哉!”又如古人张洁

    1977年1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如何创造新医学新药学的探讨——略论辨证论治的再提高

    王琦;盛增秀;

    <正> 当前,在开展如何创造我国新医药学的讨论中,不少同志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使人广开思路,多受启发。但值得提出的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不是中西医结合的全部内容和终结,它还只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初步形式和途径。要创造我国独特的新医学,走我国自己医学发展的道路,

    1977年1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小儿中风、痿症的治验

    赵心波;

    <正> 小儿中风(病毒性脑炎) 患者韩×,女,5岁半,病历号183691。一周来因右上、下肢震颤,头向左倾,口角向左歪斜,于1976年6月28日住北京某医院儿科。入院前两周,曾有发烧、咳嗽、流涕,经治3天发烧退,但较易疲乏。入院后查体:右鼻唇沟浅,口角略向左歪,舌正中,右上肢肌张力高,伴不自主震颤,右侧腹壁反射(-),右

    1977年1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草药雪上一枝蒿中毒致严重心律紊乱1例报告

    何大延;

    <正> 患者王××,男,33岁,汽车驾驶员。因外伤性腰背疼,于1977年4月18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服下云南产草药雪上一枝蒿酒浸液一两余(草药雪上一枝蒿约四、五两,浸二斤半黄酒内1个多月),约1小时后逐渐出现全身发麻,头晕,胸闷,气促感,四肢肌肉酸疼,恶心,全身极度衰竭等症状。于当日下午4时30分来院急诊。体检:神志清,检查合作,面色苍白,瞳孔未缩小,对光反应(+),心律极度紊乱,

    1977年1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施治冠心病——养阴清心饮组72例分析

    <正> 冠心病的治疗,我们通过几次总结体会,由于它的病因和病理复杂性,一概通用一方一药治疗,有适应与不适应,疗效不易提高;但欲随证治之,亦有烦琐而不易分析综合之困难。按辩证法看,世界上的事物不管如何复杂,均可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祖国医学就是以阴阳为总纲去分析复杂病机的,冠心病大体上可分阳虚火旺和气虚脉痹等常见两

    1977年1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治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验案

    房定亚;

    <正> 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心肌梗塞三大并发症,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根据临床实践,本人认为其它并发症有时也可致命,或促使心肌梗塞病情加重或诱发三大并发症产生。因此,对于这样的并发症,不可忽视,要及时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现列举个案以说明之。

    1977年1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小儿病毒性感冒的治疗经验

    李连达;靖雨珍;

    <正> 感冒或称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多由病毒引起,现已知有200余种病毒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其中流感病毒引起者为流行性感冒,发病突然,迅速传播成为流行,与祖国医学所记载的“时行病”颇相类似。小儿病毒性感冒常发高烧,持续3~7日,甚至10余日不退。一般西药如抗菌素、退热药

    1977年1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明目消炎丸治疗深层角膜炎17例

    李应湛;樊悦礼;

    <正> 深层角膜炎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病因尚未明,目前虽有用激素、抗菌素等治疗,但常不能控制,且反复发作。由于视力减退、头痛眼疼、羞明流泪,影响生产劳动,患者精神受到严重威胁。现将近几年来我们所治疗观察的17例报道如下: 一、一般情况分析: 本组17例中,男6例,女11例;年龄最

    1977年1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好发于青年和儿童,尤以青年女性罹病为多。已有较充分的依据,本病的发生与免疫有关。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的疗法。我科自1974年到1977年,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中西医结合共治疗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1977年1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药591制剂对乙型肝炎抗原阳性21例疗效观察

    <正> 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自1973年9月起,采用591制剂对21例乙型肝炎抗原(以下简称HAA)阳性病人进行了系统疗效观察,其中9例阴转,认为中药治疗本病有一定效果。 591制剂组成、制剂及用法:全瓜蒌八钱,草河车、土茯苓、益母草、白芍各五钱,丹参、山药各六钱,五味子三钱,制大黄二钱。以上为一日剂量,三剂浓缩为200毫升,每服30~40毫升,日服二次。为了用药方便,后改制为片剂,先将前四味浓缩,其余

    1977年1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捻金加味治疗小儿肺炎的经验

    来春茂;

    <正> 一捻金,方见《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治小儿突然暴喘,俗名马脾风证。笔者应用本方加味,治疗小儿肺炎,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方药组成: 生大黄、黑白丑(黑白各半)、潞党参、槟榔各一两。加陈胆星、僵蚕、天竺黄各五钱。

    1977年1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眼轮匝肌穴位环行结扎治疗眼睑闭合不全3例报告

    吴穆;杨昌华;

    <正> 我科1974年收治3例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其病况如下: 病例1:王××,男,58岁,患面神经麻痹已1年。检查:右眼闭合不全0.4厘米。主诉:眼干痛,流泪,视物不清。病例2:邹××,男,40岁,右眼球摘除2年。检查:右眼闭合不全0.5厘米。主诉:

    1977年1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葵酒”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疗效总结

    <正>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从1972年以来,应用中草药制剂“红葵酒”治疗哮喘,随访观察100例,平喘有效率为95%,显效以上占70%。经过随访,哮喘1年以上控制不发的有19例。现将100例的疗效报告如下:

    1977年1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660例夹鼻麻醉拔牙的疗效观察

    <正> 我所自1975年9月开始,采用夹鼻麻醉法拔牙共660例(未用任何辅助药物),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及步骤: 1.鼻夹制作:用市售边长2.5~3.0厘米的文具夹,在夹的边缘贴2~3层胶布(避免夹伤皮肤及减轻局部疼痛),即可供使用。 2.夹鼻部位:取鼻穴肺(在鼻正中线及两

    1977年1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愈遗尿症

    彭宪章;

    <正> 遗尿一症,最常见于4~14岁的患儿,成人比较少见。考祖国医学文献,多认为属于肾、膀胱、肺、三焦之气虚不固,或肾阳虚所引起。因此,对本病治疗的方法,亦多从温肾、或固下、或补气与温肺着手。但是,任何事物,既有矛盾的普遍性,也就有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指出:“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

    1977年1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

    颜乾麟;

    <正> 陈××,男,42岁。本县某公社教师,患顽固性失眠已2年有余,彻夜不眠,或少能入睡,则乱梦纷纭,伴有头晕且痛,思想不集中,略为思虑则头痛更剧,下肢经常麻木,不利久行。曾在南京精神病医院用氯丙嗪、异丙嗪、巴氏合剂等多种镇静剂治疗,初有效,久服则无效,中药曾服归脾、交泰、温胆汤和灯芯、

    1977年1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守宫尾治愈慢性窦道2例报告

    杜玉堂;

    <正> 病历摘要例1:患者滑某,男性,47岁,干部。简要病史:患者于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左大腿被炸伤,继发左股骨下端慢性骨髓炎,先后进行12次手术及长期的药物治疗。现左膝关节强直,左大腿外侧的慢性窦道反复破溃流脓,长期不愈,于1970年9月来本院门诊治疗。检查:一般状况好,倚杖跛行,一般检查无异常所见。左下肢明显变细,膝关节强直,踝关节活动亦

    1977年1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味二陈汤治疗多寐

    李保朝;

    <正> 病历摘要:张××,女,38岁,河南省伊川制药厂职工家属。1975年10月8日就诊。患病4个月,不论昼夜,时时欲寐,食后更甚,喊之会醒,醒后复寐。胸闷纳呆,食则易呕,头沉目眩,身重乏力,食不知味,口粘吐痰,舌苔白腻,脉濡而缓。曾经多医诊治,毫无疗效。余据四诊合参,认为此乃脾虚湿盛,治宜健脾燥湿。方用加味二陈汤:

    1977年1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归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正> 当归是一味常用的具有活血祛瘀及养血补血等作用的中药。据研究,当归具有止痛、消炎、扩张周围血管和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恢复正常心率等作用。1970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了当归注射液治疗腰腿痛,取得了较好疗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5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治疗观察。

    1977年11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复方海金沙根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1例疗效观察

    刘恒耀;石宏全;

    <正> 我们于1973~1976年运用复方海金沙根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数十例,疗效较好,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1例疗效观察简介如下。药物用法: 海金沙根五至八钱,阴行草三至五钱,平地木五钱至一两,虎杖三至五钱。以上为成人量,儿童酌减。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0~

    1977年11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当归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

    <正> 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用当归注射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研究当归治疗脉管炎的作用原理,我们采用肢体血流图描记法,观察了当归注射液对3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外周血液循环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977年1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参附汤抢救3例休克型肺炎

    吴大鸿;

    <正> 半年来我科以参附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抢救3例休克型肺炎住院病人,疗效满意,休克缓解的时间在12~15小时之间,且病情无反复,现报告如下。一、参附汤用量及加减法:人参三钱,附子三钱,浓煎温服。一例加麦冬三钱,五味子二钱,甘草二钱。

    1977年1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冬季长茸的试验

    周世朗;吴森章;伍善志;卢笃全;

    <正> 鹿茸是珍贵的滋补药品,在自然情况下,每年换一次角是公鹿生理变化的规律,其长茸期短,产茸量有限。为了探索提高鹿茸产量的方法,试求公鹿每年换两次角,一年能长两季茸,提高产茸量,以满足卫生、外贸事业发展的需要,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从1973年2月起做了冬季长茸的初步试验,通过4年来的试验,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于后,供作试验参考。

    1977年1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治则和中药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实验研究

    周勇;严宣左;

    <正> 活血化瘀治则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一个重要的治则,随着不断的实践,活血化瘀这一治则的应用范围亦日益扩大,并取得很多新的经验。特别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实验室研究的开展,使活血化瘀治则在理论上得到逐步的证实,而且不断取得新的认识。活血化瘀治则的临床应用范围很广,本文仅就活血化瘀治则和中药在临床治疗免疫性疾病及有关实验研究作一初步归纳和探讨,为发掘祖国医药学宝

    1977年1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