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锡纯用水蛭的经验

    马坤范;

    <正> 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先生有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在治疗症瘕的过程中,用水蛭有其独到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二个方面:1 提倡水蛭生用一般方书皆认为水蛭当焙焦后使用。张锡纯先生认为水蛭最宜生用,甚忌火炙,认为水蛭原得水之精气而生,炙后则伤水之精气,破血消

    1993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04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水蛭治疗输卵管积水

    蔡莲香;

    <正> 张仲景“抵当汤”“大黄虫丸”“百劳丸”皆用水蛭。近代名医张锡纯亦善用水蛭治妇人症瘕积聚、瘀血内停等症。张氏“理冲丸”以水蛭为君药,“理冲汤”症中,瘀血坚甚者加生水蛭。并赞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且其色黑下趋,又

    1993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水蛭在流行性出血热中的应用

    万兰清;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国常见、高发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其病原微生物系汉坦病毒,具有侵犯全身小血管的特性,尤以心、肾、胃肠道、粘膜等组织的小血管受累为剧,故血证为本病一大临床特征。常见皮肤、粘膜充血出血,其次是黑便、衄血、咯血、尿血等腔道出血。

    1993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运用水蛭的三点心得

    刘方柏;

    <正> 水蛭味咸,性苦平,入肝经。临床每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积聚,干血成痨等。方书多列为破血、攻血之峻品,并认为只宜作散剂冲服。笔者临床恒用该药疗多种急难重证,认为其功用与服法均不必囿于上说。兹申主要心得三条:1 水蛭祛瘀而不伤正不少临床医生畏水蛭性猛而用之甚慎。余

    1993年01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分消走泄是湿热病的基本治则

    周长虹;赵绍琴;

    本文从湿热病邪的性质和病变部位等特点出发,论述了分消走泄的涵义、立法依据和应用范围,进而分析了分消走泄的运用规律,并交代了使用禁忌。

    1993年01期 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93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严用和气机理论及调气思想初探

    刘晓庄;

    重视调气,是严用和学术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严氏有关论述,对其气机理论及“气道”不宣的病理机制、治疗法则、具体用药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和探讨,阐明了“人之气道贵乎顺”,治病当“顺气为先”的临床意义。

    1993年01期 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灸配合药棒治疗崩漏1例

    王红;

    <正> 杨××,女性,48岁。患者主诉:月经量多10余年,色鲜红,有血块,每次总血量约为400ml。患者每次经期后则出现继发性贫血(Hgb6.7g),曾做“B 超”,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曾用丙酸睾丸酮、安络血、维生素 K 等药物治疗未效,后在中医就诊,服健睥补血、舒肝补肾之中药汤剂百余剂,收效甚微,

    1993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寓晨诊治妇女面部黄褐斑的经验

    汤叔良;

    <正> 南通市中医院姚寓晨主任中医师,擅治女科杂证,笔者侍诊多年,发现姚师对妇女面部黄褐斑的效验殊速,慕名求诊者络绎不绝,盖其诊治自有心法存焉,兹总结整理如次。1 病因黄褐斑是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与性激素

    1993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药垫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70例

    孙弼纲;韩明向;周宜轩;邵长荣;陈凤鸣;刘丽华;张安成;张峰林;

    <正> 根据不少中草药具有挥发性的有效成份及人体皮肤具有吸收作用的原理,作者等近年来以中药药垫外用于多种疾病的医疗保健,获一定效果。其方法为将中草药研成粉末状,置入布袋中制成大小及形状不同的药垫。药垫可按病人病症所在部位,缝于衣裤内面的相应部位。1 一般资料 1987年秋冬在安徽、上海两地共观察慢

    1993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出血性中风的证治经验

    许振亚;姜建德;

    <正> 中风为内科急症。稽其病机,历代诸说纷纭,河间主火,东垣主气,丹溪主痰,王履则创“中风非风”之说,近代医家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则遵《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之旨,倡导“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之论。当代医家以及教科之书,则把出血性中风

    1993年0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化瘤汤”对肿瘤的治疗

    周容华;

    <正> 肿瘤,属于祖国医学的症瘕、积聚、瘿瘤范畴。究其病机,多与气滞血凝、痰瘀聚结有关。因此,笔者遵奉《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瘀者行之”之旨,把活血化瘀作为主要治则,自拟“化瘤汤”:归尾10g,赤芍10g,红花10g,桃仁10g,丹参20g,水蛭1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在临证时,根据肿瘤病变之不同,灵

    1993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肿瘤临床外治效方举隅

    浦鲁言;

    <正> 肿瘤病外治能直达病所,故将临证10余载,有关肿瘤临床外治的有效单方验方(方名为自拟)选献于众,以飨同好。1 呕痰膏治肺癌处方:山栀30g,藜芦30g,细辛30g,生川军30g,急性子30g,轻粉20g,冰片20g,黑膏药500g。用法:将上药研极细末,慢慢调入溶化的黑

    1993年01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孔定治肺需活血的临床经验

    景洪贵;张耀;

    <正> 李孔定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40余载,在治疗肺系疾病方面,提出了“肺病多瘀”的观点,倡导“治肺需活血”的治疗大法。证之临床,疗效显著。1 肺病多瘀李老认为,肺与血液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肺主气,具有调节全身气机,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依赖

    1993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温脾汤为主治疗小儿麻痹性肠梗阻9例

    薛昌森;

    <正> 小儿麻痹性肠梗阻发病率较高。临床采用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等治疗,部分危重病例腹胀不减。笔者以温睥汤为主配合治疗9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9例住院患儿,男6例,女3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6个月,平均9.8个月;致病原因或诱因,中毒性消

    1993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漱六治疗急腹症验案3则

    王瑞春;张家骏;

    <正> 董漱六老师行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对温热病、咳喘病、疑难杂症调理及危重症的救治,每多独特见解。其治疗急腹症,主张速攻其邪,中病即止。兹选择验案数则,介绍于下:1 急腹痛陶××,女,26岁。1963年3月13日,患者经行3日初净,与爱人同房受寒,始觉脘腹胀痛,呕吐酸水,继则痛势加剧,牵引少腹,并向前

    1993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62例疗效观察

    包兆贵;

    <正> 小儿遗尿症,乃儿科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通里、大钟穴治小儿遗尿症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2例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17岁,以6~10岁之间较多;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2年;均为夜间遗尿,其中每晚遗尿1~2次者35例,3~4次者17例,数夜尿床1次者10例。

    1993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冠军针灸运用脾胃学说的经验

    王胜;

    <正> 刘冠军教授临证主张继药物之妙,取针灸之巧,把针、药、灸融为一体,强调辨脉症探本求源,别异同详审病情,尤其注重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兹举刘老治验数则,以窥其一斑。1 健脾胃补中益气,穴首取脾俞三里李××,男,32岁,工人。1973年8月初诊。自诉过食生冷油腻,复感寒邪,近日胃脘胀满,

    1993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经明运用背俞穴的临床经验

    王民集;朱彦岑;

    <正> 邵经明老中医从事针灸临床教学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重脏腑辨证,倡用背俞穴,选穴精干,颇有独到之处。现将其背俞穴临床运用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仅供同道参考。1 肺俞为主,治疗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患。本病初期多属肺实,病程日久,可致肺、脾、肾俱虚。邵老在治法上不仅重视发作时祛邪平喘,而且更强调缓解期扶正固本。他认为坚持“冬病夏

    1993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压丸法预防人工流产综合症

    兰桂芝;

    <正> 笔者采用耳穴压丸法预防人工流产综合症,取得可喜疗效。现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妊娠6~10周孕妇573例,其中初孕257例(44.9%),经产妇316例(55.1%)。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19岁,其中21~35岁有486例。孕次最多

    1993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清开灵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附125例临床资料分析

    林越;高彦彬;寿小云;

    作者以清开灵在急诊中治疗外感高热症,并设西药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清开灵有明显的降热效果,其退热作用优于西药组(P<0.01),且降温后体温不回升,对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热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单用清开灵治疗脑血栓形成及脑出血,有效率分别为82.1%、72.8%。临床证明清开灵具有高效、速效、适应证广、使用方便等特点。

    1993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头针和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对比观察

    石英;宋兆英;

    采用头针透穴“抽添法”治疗中风偏瘫100例,取得基本治愈率45%、总有效率97%的良好疗效,与同期体针治疗的50例作对照,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1993年01期 34-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生肌膏促使骨骼肌完全再生的临床评估

    王绪辉;李耀明;施杞;朱显华;闵熙敬;沈培芝;姚旭;项琼;

    生肌膏由纯中药制成,用于术后及肌肉挫伤患者外敷,B 超观察证实,其疤痕出现率及疤痕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肌电测试结果与临床 B 超观察相一致。

    1993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埋针治疗产后癃闭50例

    张明昄;

    <正> 产后癃闭,亦称产后尿潴留,多发生于滞产或手术产后。笔者自1971年以来,运用耳穴埋针,治疗本病50例,疗效尚佳,兹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初产妇46例,经产妇4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其中滞产行胎吸、产钳术及会阴切开缝合术者30例,行剖腹产术者12例;会阴破裂行缝合术者

    199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药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对比观察

    李素青;员勋甫;

    <正>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肠道,故称“肠易激综合征”。我院从1980年1月至1989年12月用中西药灌肠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1例,其中用中药治疗5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按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

    1993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蚂蚁乙肝宁转换HBV—M480例疗效观察

    吴志成;李双喜;李元斋;黄炳辰;曲诚;陈刚;

    观察蚂蚁乙肝宁对 HBV-M480例转换的效果,并用其它免疫制剂和药物治疗的460例作对照。结果表明:观察组检测5项 HBV-M 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均<0.01),其中尤以 HBsAg、HBeAg、抗-HBe 转化显著,HBsAg 阴转率高达37.92%,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肝功能的恢复也均有良好的效果。

    1993年01期 40-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五苓散加味治疗化疗性肾衰的临床研究

    程剑华;龙浩;赵德慧;王晓;竺家琍;朱力平;黄兆明;

    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化疗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临床缓解率87.5%,总有效率91.7%。实验表明,该方对改善动物摄食量、降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β_2微球蛋白(β_2-M)的含量有明显作用,并能减轻顺铂(PDD)对肾脏 Na~+-K~+ATP 酶活性的抑制。显微镜下观察到肾脏病理改变较对照组轻微。

    1993年01期 4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蒙药治疗肝血管瘤1例

    白凤鸣;白金龙;

    <正>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除外科治疗方法外尚无很好的治疗措施,我们采用自拟蒙药“红花十二味丸”治疗多例,取得较好疗效。举1例如下:康××,女,57岁。自1983年春始,自觉上腹及肝区胀痛,曾在多家医院按慢性胃炎或胆囊炎治疗无好

    1993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宝口服液促进产褥复旧的临床观察

    吴克明;谭万信;石国明;谢克蓉;王继飞;李小平;张庆文;陆华;

    本文观察了产宝口服液对产褥复旧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促进产后子宫缩复、减少褥汗量、保持产妇大便通畅和提高红细胞 C_3b受体活性以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该药还具有减少恶露出血量和促使恶露如期干净的趋向。

    1993年01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痰证和血瘀证的临床比较分析

    李小兵;方永奇;

    本文观察263例患者中,痰证的患病率高于血瘀证。在痰证病人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而在血瘀证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痰证多见于慢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而血瘀证与冠心病关系最密切。痰证特征性的症状是咯痰、短气喘促、苔腻,血瘀证特征性的症状是胸痛、舌瘀、脉结代。痰瘀相兼的全血比粘度、还原全血比粘度高于其他两组,血瘀证组的胆固醇高于痰证组及痰瘀相兼组。痰瘀相兼组各指标的实际阳性积分值高于痰证组及血瘀证组,表明痰瘀相兼其病变程度比单纯痰证或血瘀证更为严重。

    1993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取穴拔竹罐治疗肌纤维织炎200例

    王玉鸿;王树民;

    <正> 笔者从1987年至1990年,以取穴位拔竹罐疗法治疗肌纤维织炎20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中,男84例,女116例,年龄27~40岁50例,40~+~50岁102例,50~+~65岁40例,65岁以上8例。患病部位:腰部90例,肩背部80例,腰、肩、背、臀部30例,急性期(发病1周之内)145例,慢性期(病程

    1993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开发胃动力中药的设想

    赵荣莱;

    <正> 胃肠道是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液体进入、消化、吸收,剩余物离开身体的通道。胃的排空,同蠕动、研磨、容纳一样,是胃的特殊运动功能,其作用是将食糜及液体推送到十二指肠,以进行消化和吸收。胃排空障碍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常见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手术后和特发性胃轻瘫,慢性胃炎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亦有此障碍。其他原因还有胃溃疡、

    1993年01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现状及展望

    危北海;马利红;谈浪遂;

    <正>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是我国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医诊治病毒性肝炎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综述如下:1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现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特别是慢性肝炎,涉及机体的内外环境失调的各个方面(包括病毒及

    1993年01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简讯

    <正> 由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医老年痴呆、震颤麻痹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3~25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2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有关老年痴呆、震颤麻痹等老年脑病的研究进展,辨证论治理论与经验,

    1993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的不同配伍与疗效有关吗?

    陈立华;

    <正> 答:自从有了中药复方,就有了药物的配伍学。药物之间发生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等作用,都是配伍的结果。有人通过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的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配伍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他们的试验表明:生大黄与茵陈配伍具有协同作用;但茵陈与栀子配伍时却抑制了利胆效应,与大黄配伍时也削弱

    1993年01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IgA肾病有何特征?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

    刘宏伟;时振声;

    <正> 答:IgA 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存在着 IgA 或 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本病几乎遍布于全世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约占20~3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80%发生在16~35岁。临床以血尿(肉眼或镜下)、蛋

    1993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咽喉科如何运用?

    潭敬书;

    <正> 答:近二十年来随着活血化瘀法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治则的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运用的指征已由宏观向微观发展,在耳鼻咽喉科也是这样。耳科疾病方面:如因内耳微循环障碍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或爆震性聋(内耳出血),于辨证施治的基础

    1993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怎样辨治胃脘暴痛、胀痛、刺痛、隐痛?

    翁志伟;

    <正> 答:胃脘痛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上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证,均会出现胃脘痛。不同的病理因素和病理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胃脘痛又有暴痛、胀痛、刺痛、隐痛等不同的特点,临床上须常握其特点,予以辨证施治。1 暴痛:以胃脘部剧烈疼痛,痛势急迫为特征,多属实证,有寒热之分。寒则因寒邪犯胃或饮食生冷所致,可

    1993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辛开苦降法的临床运用

    郑忠钦;钱胜;

    <正> 辛开苦降法最早见于《伤寒论》的泻心汤证,在君佐相配上又经历代医家的改革与完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本法是以能泄能降的苦寒药为主,少佐能开能通的辛温药,使泄中有开,通而能降,建解郁热之功,奏清热和中、顺气降逆、开痞止痛之效。临床应用

    1993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麦芽在肝病中的应用

    陈国源;

    <正> 麦芽为消食回乳要药。笔者根据其药理作用及多年临床应用,发现麦芽还为治疗肝病之良药,浅谈如下。疏肝退黄: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黄疸,中医认为是湿热蕴蒸或寒湿阻遏,胆汁外溢肌肤而成。麦芽得春令之气而生长,具有疏泄肝胆之功。用麦芽治疗黄疸,早见于《千金方》。陈藏器《本草拾遗》亦谓麦苗“主酒疸目黄”。近代名医张锡纯也有应用麦芽治疗黄疸之例,以

    1993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辉远应用干姜的临床经验

    吴登山;

    <正> 干姜,性热,味辛苦,归脾、胃、心、肺经。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虚寒;回阳通脉,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脉微欲绝,阳气欲脱;温肺化饮,治疗痰喘咳嗽等证。此为常法,不再赘述。今将高辉远教授临床用法做一介绍。1 温阳健脾,抑肝除黄曾治疗一男性“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证见全身皮肤及巩膜深度黄染,尿如浓茶,大便溏薄,嗜睡,极度乏力,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腹部

    1993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降高血压小议

    陈瑞春;

    <正> 一般地说,高血压病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所致,治疗多以滋水涵木,平肝息风为法。临床上肾阳不足,水气上凌,则见用真武汤温降高血压者,较为少见。因为温药可助阳升,通常可使血压升高,不可猛浪。所以,

    1993年01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伤寒论》看戴北山之和法

    夏斌;

    <正> 和法首见于《内经》,弘扬于《伤寒杂病论》,系统于《医学心悟》。狭义的和法一般认为有和解少阳、调理脾胃、调和胃肠的区别。唯戴北山深得和法要领,指出和法有更为广泛的涵义,提出了“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的精

    1993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在改革中完善和发展

    赵来喜;

    <正> 1992年11月10日至1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简称“全国考委”)联合在济南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工作会议。这是继1988年11月天津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之后的又一规模较大、内容重要的会议。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

    1993年0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肝肾论治周期性麻痹58例

    姚庆云;

    <正> 周期性麻痹是一种与钾代谢有关的,呈周期性发作、肢体弛缓性软瘫的疾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对症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控制再发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笔者从肝肾论治本病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低血钾型者54例,血钾大致正常者4例;男47例,女11例;年龄19岁~30岁32例,31岁~40岁21例,41岁以上者5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

    1993年01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西省1991年下半年高等中医自学考试 《中医内科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正> 1 名词解释(共10分)1.1 剑突下胁下脘腹剧痛(1分),甚则汗出肢冷,常有呕吐蛔虫者(1分)1.2 痢疾占称,排便有脓血粘液(1分)大便滞难下不爽(1分)1.3 指肺叶生疮(1分)肺叶形成脓疡(1分)1.4 汗液大泄,淋漓不止(1分)身汗出如油如珠(0.25分)脉微细欲绝,或散大无力(0.5分)病情危重,

    1993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本网站版权归中医杂志社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邮编:100700  电话:010-64035632    京ICP备13040062号